杨淑梅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实验,探寻有可能引发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因素,并能够在以后的治疗中对症下药,做到防护结合,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升对患者的提升效果。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糖尿病病例,通过临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一变量对比的方法,对每一项可能引起感染的因素逐一排查,并进行相关讨论。 结果 其中共有12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20%。其中年龄、空腹血糖指标、病程、并发症、使用药物的时间等因素都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因素。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发生感染,从护理的角度来讲应当重点关切,可以从饮食、运动等护理工作上着重对容易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相应控制,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提升该院在糖尿病方面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感染因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141-02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首先就体现在饮食方面,各种高热量高蛋白的摄入导致人们的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很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糖尿病,近几年的发病率显著增高,所以必须对其进行重点研究。为了探究可能引发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找到相应的处理对策,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同时提升糖尿病治疗效果,该院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60例糖尿病病例进行了有效分析,并得到了相应的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60例糖尿病患者有關资料,其中有34例男患者,26例女患者,男女比例为1:1.3076,患者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55.2±3.8)岁,患者病程在3~15年。感染者有12例,男患者有7例,女患者有5例。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还有泌尿感染。患者不存在创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该院对6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病程、血糖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其他并发症等各项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从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进行相关性计算评估。之后在进行多因素回归,将空腹血糖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多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最有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
以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对该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通过临床症状、血象、体格检查、细菌培养、X光检查等手段对疑似感染的患者进行确诊。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汇总分析有关数据,对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进行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确观察并确诊后,共有1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其中男患者7例,女患者5例。其中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分别是4例手术切口感染,占33.3%(4/12),2例呼吸道感染,占13.3%(2/12),4例肠胃感染,占33.3%(4/12),2例患者为泌尿感染,占13.3(2/12)。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年龄、空腹血糖指标、病程和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是造成患者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正常或者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受损引起的主要症状为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极易导致各种器官组织发生损伤。容易眼、肾脏、血管、神经方面的慢性疾病和多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患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遗传因素,一种是环境因素。从基因方面来说,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以及线粒体基因等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人体对葡萄糖的分解吸收,进而导致体内血糖紊乱升高,引起糖尿病的发生。此外,当前引起人们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还是环境因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在饮食方面极易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加重肠胃的负担,进而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受限,从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一般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并且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倘若病情不及时处理,将会引发酮症、酮症中毒等严重后果。从治疗方面来说,分为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可采用双胍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磺脲类药物等。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甚至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的更为严重。胰岛素治疗需要每日进行胰岛素的注射,操作繁琐漫长,也不能起到根治的目的。倘若控制不好胰岛素的注射量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会导致患者产生低血糖的状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相对来说,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比较保守,见效慢,但是对于身体的伤害最小,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应调节,并通过运动提升患者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通过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但最快捷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后感染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失调的疾病,本身患者的抵御能力就已经受到损伤,通过手术治疗后更促进了感染的几率。患者在术后产生感染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都是和自身的抵御能力相关。通过上文的资料研究和计算,发现较高年龄、血糖指标较高、应用抗菌药物的时间较长、清蛋白水平低者更容易在术后发生感染。
超过65岁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自身的抵御能力也不断降低,在手术之后的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感染。同年龄较低的患者相比,年龄大的患者受到感染的类型也更多,充分说明了感染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血糖指标来看,空腹血糖指标更高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更大。血糖越高,患者机体的吞噬细胞、白细胞等细胞的活性越低,进而导致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感染的现象。此外,倘若患者长期使用抗菌类药物,将会导致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从而自身的抵抗能力受到影响。并且长期服用抗菌类药物还会导致体内抗药性强的细菌残留在体内,更不易被身体清除,导致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在手术操作时需要进行插管、切气管等操作,呼吸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倘若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极易容易发生感染。除此之外,清蛋白水平指标较低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感染。指标较低说明患者的蛋白合成能力较差,进而无法合成一些防御细胞,抵抗能力受到影响,身体的免疫机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加大。这几项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将导致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不断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和侵入性操作将会直接影响身体抵抗能力,进而增大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
为应对如此多的相关因素,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应当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完善的护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重点护理。首先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配备有经验的护理人员,能够对发生感染的前兆及时识别,在感染程度不严重时做出及时反应。做到对患者的手术切口按时检查、及时处理。此外,应当熟悉这几种危险因素,对于危险因素之内的患者应当重点注意,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尽量做到对患者的密切关注。其次就是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定时为患者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时清洁患者体表,做好卫生处理。减少外表细菌的滋生,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而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对其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提升自身的健康意识,降低感染的发生概率。最后就是要保证患者的环境卫生,做到对病房的及时消毒,降低患者周围的病原体数量,降低患者接触细菌的次数,降低感染的概率。从危险因素来讲,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要对患者进行感染等方面知识的普及,使其了解容易导致发生感染的做法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提升患者的自身意识,从自身的角度去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②就是应当降低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次数,提升患者机体对细菌的防御能力。同时也要在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效果,压缩用药时间。此外,做好手术器材的消毒和手术室的消毒工作,降低侵入性操作,要保证在手术的操作过程中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减少呼吸道暴露的时间。③还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条件,只有提升了患者自身的抵御能力才能真正的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病房清洁工作,加强病房内的消毒工作,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对房间进行消毒,尽最大努力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感染的概率。
综上所述,年龄、病程、住院天数、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都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有关。通过加强护理工人的责任意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条件,增强患者的防御能力,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工作,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
[参考文献]
[1] Olanipekun TO,Salemi JL,Mejia de Grubb MC,et al.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 and its impact on morbidity,mortality,and the costs ofinpatient care[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6,116:68-79.
[2] 徐薇.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81-282.
[3] 徐欣.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2(14):114-117.
[4] 蘇桂新.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8):138.
[5] 赵亚楠,刘丽,姜芬.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3):16-17.
(收稿日期: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