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铜加工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人才,但目前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铜加工企业升级和优化的主要问题。充分重视人才培养,制定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规划,选择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有效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善管理、既懂内业又懂外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铜加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入手,详细分析了铜加工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铜加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人才;培养
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铜加工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推进,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人才培养,但取得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一、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人才可持续的供应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人才培养是保持企业生命力和活力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人才培养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法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培养一批专业匹配、结构合理、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人才培养是企业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的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实现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3.人才培养是增强员工忠诚度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忠诚和努力,而人才培养是提升员工忠诚度的有效手段。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才能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和忠诚,进而为企业迎接外部挑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铜加工企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铜加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企业人才的培养,但部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
铜加工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急功近利。没有建立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自己的人才,认为人才培养需要的时间过长,而且难度过大,更倾向于从市场上或者其他企业去挖掘人才。殊不知当企业快速发展时,由于对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疏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即使通过外部招聘能够解决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但外部招聘人才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深入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融入风险,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出最优业绩。
此外,虽然部分铜加工企业制定了的人才培养规划,但不够系统全面,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没有基于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甚至与企业发展规划处于脱离状态;其次,缺乏相应的配套策略,如培训体系、管理制度、评价考核机制等;最后,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效果认识不清,造成企业人才培养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2.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训模式单一
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的主要途径,要求培训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但很多铜加工企业在开展培训时,往往采取模式化、统一化的方式来制定培训计划,以灌输式为主,单向教学,没有互动,培训方法单一,造成员工培训的知识与工作要求相脱节,培训后仍无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没有侧重点,都主要集中于协调、沟通和激励等方面,不利于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2)人才发展方向单一
铜加工企业尤其是高附加值和高经济效益的铜深加工企业,其经营发展需要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精通一门又懂多门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重视不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或不能适應管理工作的需要,或仅局限于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领域,管理人员又无法解决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这些都限制了企业人才只能往单一方向发展,不利于全局意识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打造。
3.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1)人才培训评价机制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尽管很多铜加工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训工作,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企业在开展人才培训时,往往只重视结果,不考虑过程,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价机制。例如,培训过程没有监督,没有考核,造成员工不能按时按量完成培训目标,培训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培训结果没有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估和验证,难以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2)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部分铜加工企业没有建立与绩效、工作业绩和效益等紧密挂钩的薪酬奖励机制,仅凭管理者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对员工进行奖惩,“奖得轻,罚得重,承诺不兑现”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激励手段过于单一,只重视金钱激励,强调“基本工资+提成或奖金”的重要性,而忽视精神激励,对员工漠不关心,这些都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三、铜加工企业人才培养对策
1.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规划
(1)制定系统全面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规划是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最为核心的内容,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铜加工企业要立足于内部培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在深度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及个人意向,制定覆盖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体系、模式、方法和人才甄选、淘汰、晋升等内容,以及涵盖培训体系、管理制度、评估考核机制等配套手段的系统全面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2)制定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铜加工企业要量体裁衣,制定多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新知识、新方法出发,制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水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从管理知识和能力入手,制定管理型人才的培养方案,重点培养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保证企业业绩的提升;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则侧重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及时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分门别类,突出重点,选择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丰富企业人才培训模式
有效的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培训的质量。铜加工企业要根据课题的需要、学员的状况、企业的培训技术,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灵活采取“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及其他互动式的培训模式,促进各类型人才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对于管理型人才,可以依托重点企业、产业联盟、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为其提供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绩效管理等通用管理系列知识,以及铜加工企业标准化管理、成本控制等生产运作系列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对于技术型人才,可以考虑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与高等院校(尤其是优秀高校)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侧重于铜加工课程的设置和实践工作的环节,开展轧制、铸轧、拉拔、挤压、热处理等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于技能型人才,可以考虑开展技能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突出实操性、启发式、行动式等培训特色,提高其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新进员工,可以从岗位基本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出发,帮助他们顺利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2)拓宽企业人才发展方向
铜加工企业要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和界限,鼓励实行工作轮换制度,加强企业人才之间的交流;积极与国内重点企业和国际先进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拓宽企业人才发展的方向。
3.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1)优化人才培训评价体系
人才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对人才培训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企业人才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人才培训评价可以监督和优化培训过程,积累培训经验,确保培训效果达到预期。因此,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铜加工企业要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以便对后面的培训进行调整;通过考试、调查问卷或面谈等方式,对每次的培训效果进行检查,以免培训仅仅流于形式。
(2)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薪酬管理制度和激勵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铜加工企业要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薪酬机制和奖励机制。物质方面,在员工薪酬上体现多劳多得、绩效优先的原则,不同工作强度和工作量的员工要形成收入差异;完善特殊岗位津贴、科技津贴等管理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员工和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激情。精神方面,应当多关心员工,重视对员工的尊重,对员工情感的沟通,对员工自我实现的认可,以此加强员工与企业的粘合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称号、名誉上的肯定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企业忠诚度。其次,铜加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人才能够在企业中成长和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随着铜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面对高端人才缺乏的局面,铜加工企业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培养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要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规划;分门别类,突出重点,选择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加快企业人才培养进程,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连军.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四个重点[J].人力资源, 2011(6).
[2]李玉强,刘 野.浅谈制造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J].有色矿冶, 2009(4).
[3]王恒胜,李园春.浅析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策略[J].有色金属设计, 2012(3).
[4]焦 明.浅论企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5).
[5]钱庆华.铜加工企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有色金属, 2013(8).
作者简介:
孔令采(1984—),男,汉,云南宣威人,硕士研究生,经济师(工商管理),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