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芳
雪山乡石城小学,地处轿子山北麓,是彝族的聚居地。这里一山分四季,三里不同天,是禄劝县境内极为贫穷、落后的边陲山区,离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距县城216公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恶劣。这里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山的那一边依然是山,举目隐约可以看见四川省的大凉山。石城小学位于普渡河大峡谷的半山腰,春季风、夏季雨、秋季雾、冬季冷是这里的气候特点。这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着、坚守着。与外界连通唯一的一条便道,蜿蜒盘旋,从山顶到沟底,让人望而生畏。窄、险、陡是这里所有道路的共同特点。以至于别人问我在哪里教书?我都风趣幽默地回答:在“七国”,六国的外面。
前几年,这里会讲汉语的小孩子都很少,村民们几乎都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近些年稍好一点。我不会彝语,最开始和孩子们交流,我时常掺杂着微笑、点头、招手、摆手等体态语。在教学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讲普通话。
石城小学仅有17名学生,90%以上是少数民族,未上学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连汉话都说不利索。学校现有教学班3个,其中学前班7人、一年级4人、二年级6人,有3名教师,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都要包班教学。17名学生中有13名住校生,每天放学,3名老师轮流带孩子打饭,看着他们吃完洗好碗筷后,老师自己再开始煮饭、用餐。每天晚上,老师们守着孩子睡着后,几个人再到办公室备课、改作业、交流、聊天,倒也怡然自得、别有乐趣。每到周末,看着家长接走孩子,我们几位老师总会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终于有属于“自己”的一点时间了,可实际上,即使没有17个“叽叽喳喳”的娃娃在身边,我们也并没有真正“自由”的时间,备课、检查校舍等工作早已成为我们周末的常规工作。而如果是阴天,看著家长们和孩子大手拉小手走在泥泞的山路上的一对对身影,我们心里又觉凭空多了些牵挂:路上不会滑倒吧,一年级那个小可瑞最调皮了……
由于交通不便利(学校距我家230多公里,中途还要转2次车),我周末很少回家,于是便干脆利用空余时间跟随着孩子到学生家中走访,村里没有游乐场,七八岁的孩子正是调皮贪玩的年纪,他们的“百宝匣”里也没啥玩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拿起镰刀、背着小背箩随着大人去田间地头找猪草,有时候,我真觉得他们不像“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比起来,他们真的很懂事,也很让人心疼。
转眼间已在石城小学任教两年了,起初没有工作经验的我上课时总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在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以及向其他老教师的学习请教后,我也慢慢地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2017年5月,我第一次参加中心校组织的教师研讨课赛,在此次讲课中,我荣获了二等奖,这是对我教学工作的一种认可。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不论是本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是中心校组织的研讨课,我都以虚心求教的态度,认真学习、积极准备,请求老教师多多指点、帮助,而我则尽量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经过自己不断的付出与努力,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学生有两名以优异的成绩排在全乡第一、第二名,班级单科成绩语文第一、数学第二!以成绩回馈孩子们清澈的眼神、家长们质朴的笑脸,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自从走上这三尺讲台,因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也偶尔会产生一点儿小气馁,但我从未想过退缩。教师工作就是这样琐屑、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没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没有灿烂辉煌的精彩瞬间。我愿意一直坚守,从平平淡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收获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