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

2018-12-10 12:29:02桑宝忠陈正山吴志辉
国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警民军民体系

桑宝忠 陈正山 吴志辉

内容提要:边海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党政军警民力量、建设、保障的深度融合,构建“五位一体”的新型边海防体系,有效维护边海防地区安全与发展。

习主席强调,边海防工作事关治国安邦大计,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边海防安全也面临来自各方面、多样化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必须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构筑边海防稳固的铜墙铁壁。

一、力量融合

军民融合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首要的是根据国情边情搞好力量融合。

(一)建构“五位一体”的治边格局

军地双方应自觉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牢固树立“大边海防”和“一盘棋”思想,着力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做基础的“五位一体”治边格局。各级党委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各级政府统筹边海防资源配置,推进综合管控体系建设的军民融合。边海防部队主动协调、主动作为、主动奉献。

(二)建立权威高效的领导管理体系

军民融合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兵种的系统工程,由于现行联防体制没有固定编制、没有经费标准、没有奖惩权限,“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单打独斗、联而不合、聚而不统现象还比较明显。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逐级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管边涉边单位共同参加的军地一体、平战兼容、权威高效、顺畅灵敏的实体型领导管理机构,明确编制员额,下拨业务经费,赋予实权实责,全面统筹联防工作,实现边海防管理统一领导、长远建设统一规划、军地关系统一协调、训练管理统一组织、人员使用统一调度。

(三)提升党政军警民联合管控能力

着眼有效应对边境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要求,把各种防卫管控力量统起来建、合起来训、联起来用,形成职责清晰、结构合理、精干过硬、整体联动的边海防力量体系。依托现有指控平台,全面整合资源,建立边海防旅(团)以上单位军地联合指控中心,明确军地联合值班制度,形成横贯友邻、纵连基层的网格化指控体系,做到“一点有事、多点响应”;按照“职能互补、功能齐全”的要求,灵活编组管控力量,形成集侦察预警、应急处置、布控排查为一体的综合防卫体系。编实建强边海防民兵、预备役部(分)队和护边员队伍,明确其在管边控边中的职能作用和法律地位,完善抚恤优待政策,建立定额补助与按绩施奖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融合

军民融合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需要统筹边海防经济社会建设与军事能力建设,既发挥边海防稳固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又释放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对边海防建设的“注入”功能,实现强边与富边的统一。

(一)建立健全双向融入的规划计划机制

长时期以来,边海防建设与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分离、自成体系。在交通设施、信息网络、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各自为战,一家一小院,造成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通联不顺畅等问题,甚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应把边海防建设纳入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将边海防相关设施标准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定期组织规划和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抽查。边海防综合性规划由军地联合论证,实施双向对接和综合评估,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的边海防建设规划,应征求同级边海防委员会意见,推进公共服务、交通、通信、监控等建设的党政军警民统建共用。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融合

将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与脱贫攻坚、守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统筹推进。地方在组织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地理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尽量军民合用或预留军用接口;在电力能源、水利设施和机场港口等建设时要考虑未来作战的保障需求,必要时加装卫星定位、雷达预警、防护伪装设施,以便战时能够快速征召使用。边海防部队应主动借力沿边地区经济大开发优势,加强边海防执勤道路、高清视频监控、物理拦阻等设施建设,提升战备执勤和防卫作战能力。

(三)突出信息技术建设融合

搭建与军民融合发展体制相适应的信息化平台,是强边固防的基础工程。由于军地信息技术体制标准差异,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造成信息共享难、联合指挥不顺畅等问题。应建立军地衔接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军地信息系统集成建设,加快军警民联防平台建设,融合军地情报信息与数据资源,平时实现网上办公、信息共享、态势发布、联合研判,急时为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提供技术手段。

三、保障融合

边境地区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保障困难。军民融合促进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搞好保障融合是基础。尤其是边海防部队驻点分散、任务多元,对保障需求日益增多,自身保障难以适应新情况,必须把社会化保障作为重要的补充。

(一)建立服务高效的综合保障体系

打破军地、部门之间界限,建立军地一体后勤保障体系。打造新型边海防后勤物资联储模式,借鉴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建设成果,依托大型民用制造业和物流体系,建设集约化、模块化、多功能化边海防物资储备基地,做到平时服务经济建设、战时保障军队打赢。探索边境处突行动中的联合保障力量运用,结合任务特点需求,按属地划分片区、明确具体职责和使用时机,共同完成联合行动中的物资、装备、交通、生活、医疗等联合保障任务。

(二)建立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

边海防法规,是确保边海防安全稳定的法律依据和行动准则。由于现行法规尚不完善、政策衔接不够,军警民联防依靠行政命令、依赖个人感情维系的现象依然存在,必须加快边海防立法进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细化明确军地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调整清理不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制度规定,健全政府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等政策制度,构建军地快速沟通对接渠道,形成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

(三)建立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

构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边海防健康发展的基础。军事人才引入应增加信息网络方面紧缺高技术人员的比例,改善边海防部队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培训模式,与地方相关院校建立协作关系,联合培训、委托培养,储备边海防指挥管理、专业技术和综合保障人才,各边境县(市)可依托边海防部队训练场或人武系统,建立党政军警民培训基地。建立边海防地区军地人才使用交流制度,可选拔优秀边海防复转军人到地方涉边涉海部门工作,最大限度地保留边海防骨干。

猜你喜欢
警民军民体系
等利交换原则下警民关系联结性研究
博物馆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04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4
让百姓看得见、找得着、叫得应——武夷山市全国首创“警民和谐服务联系点”纪实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24
军民鱼水情
福利中国(2015年4期)2015-01-03 08:04:08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探索儿童医院警民共建机制的体会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