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珊
【摘 要】日本电影是世界影坛上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成员。电影作为文化的镜子,映射出文化中四季变化里的生死观。岩井俊二是日本影坛以文艺片见长的最具代表性和先導性的著名导演。其代表作《情书》、《花与爱丽丝》、《四月物语》等都体现出对四季、生死的思考。
【关键词】日本电影;岩井俊二;生死观;四季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00-01
一、东方式的生死观
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对于“死亡”这样沉重主题是毫不避讳地直接表现。在他的电影里,“生”与“死”甚至存在着某种互动的关系。在东方文化中,生死观的思想体系复杂对立,既有孔子所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也有庄子那样通达的生死观,同属中华文化圈影响的日本,显然更为青睐庄子式的自然通达的哲学。
岩井俊二的《情书》以怀念逝去的生命为开始,博子对未婚夫念念不忘,无法正确地正视属于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然而,在与女藤井树的书信往来和身边朋友、爱慕者的爱护下,也可以松掉脑海中紧绷的感情的线,可以放下已经过去的情感,勇敢地接受现实的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对着雪山喊出:“你好吗?我很好!”对于别人和自己,都得到了释怀。
日本文化素来有“死亡崇拜”的特殊传统,在最美的时刻凋零,也成为了咏叹青春的经典手段。而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他并没有完全选择传统日式对于樱花般刹那芳华的迷恋表达,而是选择了对于生者的鼓励和关怀。《情书》中男藤井树的遇难,女藤井树父亲的去世被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渡边博子在对爱人的怀念和追思中,终于下定决心把握秋叶茂的爱情,走出曾经的阴影,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简单轮回。许多的艺术作品中都出现尚死的情结。岩井俊二的后期成熟作品显然利用叙事手法和故事题材将自然的生死观做了淡化处理,在前期的许多作品中多数都受到这种生死观的一定影响。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不必过于悲哀”,这种冷眼看生死的思想,似乎淡化了生与死的尖锐对立关系,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面对死亡,即使在残忍,也最终会以一个直面的方式来面对。这种生死观的表达,也表现了岩井俊二力求影像风格真实性和现实性的态度,这样的电影,纯粹却真实。
二、变换的四季
岩井俊二的电影总是看上去美感十足,功底深厚的镜头控制力总能把观众带入他们所创造的影像世界中去,而在美轮美奂的电影画面里,四季的变换,给镜头增添了许多美感和真实感。
《情书》发生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以绵延的皑皑白雪为背景,主人公身穿黑色大衣由近及远渐渐消失,对比之中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契合了博子刚开始时忧伤的思念之情。而回忆中呈现的是一派暖色调的春色,女藤井树是带着轻松的心情面对回忆。其中一场少年男藤井树在图书馆的窗边看书的情境,除了橘黄色的阳光外,还有纯白色的窗帘,微风吹过,白色窗帘不停地反光、飘逸,这样的情况下,观众似乎也和女藤井树一样,看见了男藤井树在窗帘后若隐若现的情境。这种大胆的创意设计,带来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而在博子了解了女藤井树的回忆,又感受到秋叶茂和朋友们的关爱后,周围的景色虽然还是冬天,却全然没有了以前偏暗蓝色的光色,而是迎来了象征希望和新生的亮色。活着的人们因为一位逝者,更加了解了生活的意义,勇敢坚韧地生活下去。
《四月物语》则从头到尾都呈现的是春天的色彩,影片中对季节的隐喻也颇多。女主人公卯月来自常年冬天的北海道,却取名叫“卯月”,而卯月在日语中就是四月的意思,四月是日本人最喜欢的樱花盛开的季节,影片中东京街头雪白粉嫩的樱花漫天飞舞,女主人公卯月也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武藏野大学。四月是希望的开始,在影片前半段看似无趣的大学生活后,卯月战战兢兢地在书店与心仪已久的师兄相遇,即使是个没有过程、结局的单恋故事,在结尾雨季的来临,也是象征着卯月心中情感酣畅淋漓的抒发。
回顾他的影片可以发现,《情书》是纯白宁静的,《梦旅人》是天蓝梦幻的,《燕尾蝶》是绛紫神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墨绿自由的,《四月物语》是透明简单的,《花与爱丽丝》是鹅黄温暖的。这一切无不带着季节的色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他不吝啬对于色彩的运用,并将色彩融于整个影调结构之中,充分反映出影片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倾向。
三、结语
电影中四季的描写,把生命周期,因为物种的不同,显得更为短暂而纷繁,由此审视“四季原型”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关系:春季的美丽与哀愁,夏季的缱绻与思念,秋季的孤寂与无悔,冬季的毁灭与重生,悲喜交集的身心调适模式,可见生活经验的累积;而互相激荡出有无相生、死生变化的生命法则,更映出“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汇聚成了人类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神雨丹.埃里克·罗麦尔电影剧作元素分析——《四季故事》系列“家”的空间意象[J].大众文艺,2015.
[2]高笛.基于黑格尔的美学理论品读柴可斯基钢琴套曲《四季》[J].黄河之声,2014.
[3]廖美玉.乐府《四时歌》所形塑的“四季原型”及其意义[J].乐府学(第十三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