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程
【摘 要】《流浪北京》以独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客观真实记录下“北漂”艺术家在面对匮乏的物质现实境况下,表面乐观并坚持艺术理想,但内心深处却深藏着不予人说的内心矛盾與挣扎,开创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新纪元。
【关键词】流浪北京;梦想;声音
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99-01
《流浪北京》被认为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而导演吴文光之于中国新纪录片的意义则相当于崔健之于中国摇滚。纪录片《流浪北京》的问世,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真实的流浪生活
“你是一个观察者,一个作者,但不是发现者,不是控制者”,这是艾尔伯特所定义的纪录片导演。在他的言论中,拍摄者就如墙上的苍蝇一般,做一位独立而客观的旁观者,没有解说,甚至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从而更好地还原现实,保证了影像记录的真实性。
在纪录片《流浪北京》中,导演尝试着以真实客观的姿态来记录五位流浪艺术者的生活,向观众还原边缘人群的真实生活空间。全片通过“为什么来北京”“住在北京”“出国之路”“留在北京的流浪者”“张夏平的疯狂”“《大神布朗》的登台”六个板块推进发展,每个板块看似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片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均以“采访”的形式跃然于荧屏,从对当事人的直接采访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交叉评价,使我们认识了别人口中的“她”和“他”。
影片以字幕加画面的方式相继引出了五位自由艺术家的出场,自由作家张慈,自由画家张大力,自由摄影师高波,自由画家张夏平和自由戏剧导演牟森。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凭着一腔热血,在这片土壤寻找成功的机会,但是在迷幻的都市霓虹灯下掩盖的却是真实生活的困窘,这群“梦想家”没有稳定的工作,食不饱腹,衣不避寒,居无定所,只为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就如片中张夏平所说的,“在北京,除了艺术,我一无所有”,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在于他们内心追求的一种艺术体验和价值,这种既“特别”又“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同一股热流震撼着我们。
流浪是什么声音
在《流浪北京》中没有通篇的解说词,除了五位自由艺术者在出租屋里的诉说,周围嘈杂的生活噪音等,其他都是以字幕的方式进行介绍说明。但片中出现的少有的几处音乐也在无形中给原本压抑、沉闷、昏暗的空间带来几分生机。
在“住在北京”板块中,高波在永定门外的出租屋里打开了收音机,电台正在播放的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欢快、活泼的节奏,诉说着青春的故事,同时这段充满青春气息的旋律也表现了这些边缘艺术家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在“留在北京的流浪者”板块中,高波在屋内用录音机播放摇滚歌手崔健的《从头再来》,并看似轻松愉悦地小声跟着合唱,崔健是八十年的很容易被辨识的声音符号,嗓音粗犷而有爆发力,细腻而且含蓄,歌词中流露出取舍之间迷茫的情绪,此刻在影片中的呈现既表达了八十年代青年人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时的虚无与希望的矛盾状态;第三处音乐同样是在这一板块,张夏平在听到《野百合也有春天》时的抱头痛哭,这一刻的她思绪万千,溃不成军,在诺大的北京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处,这是一种孤单,也唱出了所有像张夏平一样的边缘艺术家得不到主流社会认可,在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高蹈之间苦苦挣扎的痛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乞求又或是无声的呐喊。
最后的梦想者
那是一个过去的时代,九十年代开始了,一切都变了。纪录片《流浪北京》拍摄时间正是改革开放的第九年,80年代结束以及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转折时期,《流浪北京》向我们展示了一群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曾经,他们怀着希望来拥抱自由与梦想,后来,在现实与梦想中踌躇、挣扎,最终,选择妥协或是继续向前。尽管片中只是介绍了五个人,但实际上展示的却是一个时代中一群人的缩影,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即将逝去的理想主义者的群像。
影片中,在问到为什么来北京时,牟森说的一段话似乎为全片的结局给出了回答,“我看清自己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死,自杀;第二种就是混,包括结婚、生孩子、过日常生活;第三种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前两种我都做不到,所以我选择了第三种,去做我喜欢的话剧”。曾经目标明确的牟森,多年的理想如今成为了现实;曾经内心躁动不满足现状想要摆脱体制束缚而来到北京的张慈却最早办好了出国手续,奔赴一个新的起点;然而,张慈走后,在自己画展开幕的前夜,最恃才傲物的张夏平疯了,被送去了安定医院,后来我们在字幕中得知,张夏平也选择了出国结婚,定居维也纳,最终与现实和解;高波也在1990年2月接受法国“观察”图片社邀请,去法国访问,最后定居法国;张大力、张慈、张夏平都选择了以跟外国人结婚的方式定居国外,这也就是牟森所说的第二种选择,结婚生孩子,过日常生活。原来,梦想仅仅是梦想,它无法遮掩现实的生存,逃离也是一种解脱。
《流浪北京》以纪录片的方式记录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这样一群平凡人内心梦想的活动轨迹,直至它结束,对我们而言,既是追忆也是一种反思。
参考文献:
[1]张琳.《流浪北京》——浅谈中国独立纪录片开山之作[J].电影评介,2010(08):31+46.
[2]华国栋.《流浪北京》与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生[D].暨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