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美珠 赵丽娜 李晶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城市规划原理常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专业讲授。目前,应用型建筑学本科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更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全时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环境对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建筑学 城市规划原理 创新实践 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03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指示,这既为新时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从思想上不断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行动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原理这样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进行改革已是必然,如何将其融入实践,起到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内容十分庞杂,其许多内容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是很强,今后能够运用的机会不多。[1]然而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多采用“粗而全、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授课,虽然课程计划完成了,但是最后授课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学生认为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就是一门理论课,需要大量的记忆和背诵。甚至有学生认为该课程是一门与建筑学、建筑设计关系不大,非常 “高冷”的课程。城市规划是规划师和政府的事情,对自己来说今后用途也不大,所以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这也导致了在后续课程的建筑设计,甚至毕业设计中也不知道如何将规划知识融会贯通。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本课程的启发
近年来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独立院校、新晋本科院校纷纷向应用型大学进行转型。政府也在不断鼓励和推进满足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我校自2014年升级为本科院校以来,作为新晋本科院校就是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强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本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也受到一些启发。
(1)在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应用型本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满堂灌”已不适用。应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相融合。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教学成果更加实用。
(2)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方面。在教材选择上,多数院校选用同济大学吴志强和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这本书,但由于此书内容过于繁多、复杂,并不适用于我校建筑学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而是作为参考书向学生推荐。在教学中我们選用了由王克强等人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作为教材,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将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编制程序、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等内容进行了浅显易懂的介绍。但由于学时限制,所有内容无法全部详细讲解,又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部分删减和压缩,重点放在专项规划上,并且根据建筑学特点选择学生所熟悉的大学校园进行规划设计实践练习,以提高本科程的应用型,也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三、“多维度、全时空、多平台”的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维度,又称维数,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0维是点;1维是线;2维是面;3维是体;4维是空间加时间;运动的4维是5维;6维是思想。面对各种城市问题,要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人才,核心任务是将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将“多维度”的概念引入到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消除实践教学的单一化、独立化、死板化。通过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由单一的理论学习扩展到规划实践调研、对熟悉环境的再规划等等,由小到大、由简到繁,一步步使学生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的奥秘与趣味。从而使本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系统、高效、灵活。
(2)“全时空”的实践教学。“全时空”从字面理解为所有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概念或许有些大。但是将其融入实践教学,是为了让我们摆脱实践教学必须在课上时间、必须有固定的教室或实训室、必须有老师等传统观念。由于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时仅为48学时,因此在灵活的时间以及空间上进行实践学习就更加重要。可以通过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指导使学生课下完成,也可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责任课、组织社团等形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又能达到自愿实践的良好效果。最终使学生形成无时无刻、全方位的实践意识才能真正达到实践的目的。
(3)“多平台”的实践教学。所谓教学平台,是指为开展教学实践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多平台”实践教学应在传统的软硬件设施中增加更多的形式与内容。1)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课下实践教学指导。例如学生将设计作品发送给老师,通过互联网教师与学生沟通修改方案。2)教师通过录制MOOC、微课将一些设计软件的技巧提前告知学生,既可以节省课上时间,也可以使学生在设计作业制作中更得心应手。同时让学生提前预习,做好时间安排。3)教师使用墨客等手机终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和评价,使学生最终成绩更加公平有效。4)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完整规划项目的始末终尾,以及规划项目对后续建设工作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城市规划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知识应用型的转化。总之,在这个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下,我们要为学生搭建更多形式、更多资源、更多内容的学习平台。
四、结语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虽然不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核心专业课,但与建筑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影响着学生今后设计作品的完整性、合理性,甚至关系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城市发展方向。因此,本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创新实践,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就必须加强实践内容的应用性,以“多维度、全时空、多平台”的实践教学理念,开启联合企业共同育人模式,将这门理论课打造成为更具创新性、实践性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罗艳,何远秀.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以昆明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7 (7):161-163.
[2]李想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转变——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 (8):215-216.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