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人才培养

2018-12-08 17:44罗嘉懿贾清程铭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罗嘉懿 贾清 程铭

摘要:随着经济、政治、科技的综合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教育方式不断呈现出开放性与适应性以回应全球化浪潮,关注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因此培养能够为发展助力的全球化人才已成为潮流导向。“模拟联合国”活动由美国高校传入中国,近年来在我国各高校发展迅速,广受好评。该项活动通过对当代热点问题的讨论及工作文件的撰写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全球化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模拟联合国 ;高等教育; 全球化人才

一、教育全球化与“模拟联合国”活动

“教育全球化是指在全球教育、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教育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教育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或趋势。”

展望未来,政治、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充满变数,新的世界伙伴关系正悄然形成。因此,要求各国的教育理念与创新方向顺应全球化浪潮。既能够使本国的优质教育“走出去”,对世界开放;又能够包容与适应开放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把其他国家先进教育思路“引进来”。

聚焦当代,各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日趋频繁,全球化已然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各国教育联系日益普遍化,中国想要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须培养在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化人才。

当前的全球化趋势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也注重素质教育,但仍然偏重于成绩考核。针对不足,我国高校不断增强改革意识,努力引进学习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慕课、体验教学法等成为新一轮教学方法改革的热点。其中,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模拟角色扮演,通过知、情、意、行的亲历,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模拟联合国”活动正以教学实践和“第二课堂”的形式在全国各大高校广泛开展,切实丰富了学生实践经历,给了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运用的机会。

“模拟联合国”活动源自于美国,是一項历史悠久、开展广泛的学生活动。该项活动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在模拟联合国会议议程中扮演外交人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对联合国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解其工作方式,切身体验国际争端的处理。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将国际问题带入到自己所代表的国家,深入浅出地分析代表国的各方面利益诉求。继而通过互动来促使各国代表交换意见、进行博弈。该项活动很快风靡于欧美国家的大学校园并逐渐在全世界开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模拟联合国活动走进中国,1995年外交学院首次举行了模拟联合国会议,此后模联活动在全国高校和中学蓬勃发展。

二、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对培养全球化人才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就我国英语教育而言,英语教学的授课目标更偏重于应试教育而忽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表达功能,以至于很多大学生虽然有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但对英语只是会认、会写、不会听、不会说。

国内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总是差强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个能让学生使用英语的平台,而“模拟联合国”活动完美地符合这个需求。在各高校举办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首先是对议题的了解,其次是准备立场文件、草案、修正案等工作文件的写作,以及会中的演讲及磋商,一般都会采用全英的方式,这就完整地包含了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运用,是一次最大程度提高同学们英语水平的实战演习。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全球化人才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在此不仅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更应重视的是不同参与者所代表的不同文化。

在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时,各与会代表根据其身份,依据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交流,通过会上会下的谈判、磋商,探寻对方的抵抗点以达到自身目的,求得相互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其本质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模拟联合国”活动为学生面对、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提早认识到这一点,以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面对类似问题。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仅凭书本知识不能使人一劳永逸。因此,“学到老,活到老”更加成为当今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从这种观念上来看,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比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模拟联合国”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学生社团活动,其本质是一个学术交流活动,但存在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模拟联合国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主动性,通过实践来完善第一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参与“模拟联合国”的各国代表,想要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在与会过程中慷慨陈词,务必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各方面了解议题。

4.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无论是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还是真实世界里各国的交往中,创新思维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20世纪的万隆会议中,面对与会各国利益诉求的矛盾,周恩来总理创新性的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促成各方达成共识,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球化的潮流无疑是鼓励创新性的思维的。但“新点子”“新想法”不会凭空出现,也不能依赖闭门造车。创新必然离不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把握。“外交官”们必须深入了解议题背景与代表国家的利益诉求,把握好各方势力斗争的交锋点,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提出创新性的主张和见解。“模拟联合国”的优势在于“模拟”二字,既然是模拟,就可以鼓励学生放心大胆地提出主张,在会议进行时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5.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

“政治素养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对其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产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内核。”也是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必需的前提。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直接决定着其政治参与行为,而政治参与行为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虽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在高校普及,并且通过新闻、媒体等方式进行二次引导。但是,大学生政治素养仍然存在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思想与行为脱节等问题。想要解决此类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改变传统“纯理论”的教育模式,向开放式、交流式的实践教学转化。让学生在书本的“死知识”和现实的“活问题”中找到平衡。“模拟联合国”活动主要围绕当今世界政治热点问题,与会代表对任何议题的参与,角色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利益的谋求与妥协,都是针对具有“国家性”的政治参与的一种模拟。

三、教育全球化趋势下高校的有效回应

中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虽然起步比较晚、发展也存在地域上不平衡的短板。但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其重要作用,通过举办“模拟联合国”活动及相关指导培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模拟联合国”活动在高校中的展开为例,其核心是将学校组织的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进行补充。这为现代高校教育提供了更为可取的实践锻炼平台。为此,在今后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契合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高校应积极做出如下回应:

首先,教师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以“说”的形式展示自己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可以利用课上时间,针对学习内容采用小组讨论、换位发言、即兴演讲等方式,直接锻炼学生交流能力。

其次,高校内多与国际交流学院开展活动,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可以与校内国际交流学院共同组织一些相关的英文原著选读活动,进行读书心得的分享。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通过彼此的分享与交流积累了跨文化交际的经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高校应逐渐改變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再单纯地将笔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加大课余学术类实践活动所占分值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类活动,通过定时的头脑风暴,积极解决突发问题,锻炼创新思维。尤其是针对社会科学类学生,在多学科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

“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锻炼技能的平台,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心智,是当代高校教育对全球化浪潮的积极回应。我们相信高等教育伴随着以上方式的改进以及不断的创新发展,“模拟联合国”以及相类似的活动必然会不断促进高校教育的完善,为培养全球化人才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