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8-12-08 02:16刘伟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刘伟华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严重阶段,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严重者甚至造成猝死。本病除了需要严格的内科规范化治疗外, 还需要严密护理配合, 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阻止不良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 促进病情的持续改善。系统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以科学、全面、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为主导, 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 实施的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 调整患者身心状态, 使疗效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的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 女33例;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61.9±12.3)岁;病程6个月~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62.6±12.9)岁;病程6个月~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 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进行统一健康宣教、基础病情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认知情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本病的疾病知识、常见诱因、治疗方法、长期服药治疗的必要性等, 指导患者学会在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指导患者自测脉搏及脉律, 及时发现早期的心律失常及病情加重征兆, 尽早来院检查[2]。②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评估其心理状态, 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容易诱发心绞痛, 对病情极为不利, 对存在明显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疏导, 做到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尽量安排病情相近的患者住同一病房, 增强病友间的沟通交流, 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并经常用治疗效果好的病例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康复信心, 有意识的自我调适心态, 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3]。③病情护理及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增加病房巡视次数, 将硝酸甘油置于患者能够触及的范围内, 指导患者一旦发生心绞痛可自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并第一时间按床头铃通知医护人员;每次心绞痛发作护理人员均需严格记录发作时间、疼痛性状、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等, 以评估患者变化,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做好患者的睡眠护理, 关注有无便秘, 协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 主动规避诱发因素的刺激,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不可自行换药或停药, 需要静脉滴注用药者注意滴速, 监测患者血压, 以防患者心脏不耐受[4]。④饮食护理。饮食习惯对病情的改善有很大影响, 患者应忌食生冷、刺激、辛辣等食物, 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 口味宜清淡、易消化, 少食多餐, 不宜饱食[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绞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SAS和SDS评价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护理前后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后满意度情况,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0 53.76±4.85 40.58±3.91a 55.45±5.02 39.62±4.33a对照组 80 54.23±4.72 49.84±4.26 55.13±4.97 47.78±4.59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0 6.37±1.24 1.41±0.78a 15.42±3.69 5.32±1.56a对照组 80 6.56±1.32 4.79±0.94 14.95±3.98 9.37±2.48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病的特点表现为心绞痛随时可发作,在未受到刺激或处于休息状态也会发生, 因此早期的治疗干预至关重要。系统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 是对治疗的有力补充, 通过针对诱因的防范、病情护理、健康知识讲解及心理干预等, 实施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发现潜在问题, 防微杜渐,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6]。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能切实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减少诱因的刺激, 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病情的缓解,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