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情感内容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联系

2018-12-08 04:42:33尧幻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的诗歌情感

文/尧幻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1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国诗歌浓缩了上千年来无数先贤的得意与失意,豁达与豪迈的丰富情感和内心感受。学习诗歌,能够使学生明白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状态在于面对坎坷时的心态;另外,诗歌中如此丰富多彩的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到生活中还未感受到情感,这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情感心理,增强理智感,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使他们尽快适应生存环境。

2 品味诗歌的美,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无限的独特的美。古诗兼具了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等,能够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语言美,正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诗歌语言的凝练、准确、生动之美。韵律美,古诗歌讲究平仄、押韵、停顿,这使诗歌与音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音节和谐,节奏鲜明,具有了音乐之美。

其次,诗歌中的意象能够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诗词中鲜明的意象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都给我们一种美感,诱发读者调动感觉能力去想象、联想。 想象与情感总是交相辉映的,想象能为情感寻找具体的载体,想象的心理活动始终浸润着情感活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时在情感活动的推动下,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就能获得美的感受。

第三,诗歌还有诗理美,即内涵美。内涵美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由于生活时空的局限,学生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他们不能分析事物内在的美和价值,他们往往仅凭借外部表象来判断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诗歌的情感教育就要弥补学生的这一不足,老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诗歌外在美的特点,也要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深刻的情感美和哲理美,更重要的是引发他们的思想情操受到美的陶冶,并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3 体验诗歌的道德情感,能够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孔子说诗可以 “兴、观、群、怨”,说出了诗歌的一部分社会功能,诗歌还具有教育的社会功能。体验诗歌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素质:

一是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

诗歌有大量的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诗篇:有些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人民离乱之苦: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刻画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有些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面对国家残破,人们罹难,《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道出了杜甫的心碎。陆游对祖国的热爱更是至死不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类作品中有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为国“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的炙热情怀。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等各个朝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诗人,他们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他们愿“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政治理想,无不感染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

二是培养责任感。诗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人作诗,他们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唐朝来鹄《蚕妇》“晓事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是对养蚕妇女辛苦劳作的深深同情。他们同情被冷落的女子:“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王勃《铜雀妓》)。他们对恋人矢志不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邶风 鼓》),他们有家庭责任感,孝顺父母、尊重老人,期望回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的母爱(孟郊《游子吟》),他们教会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重友情、重义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是培养适度的自尊感。自尊是做人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众多品质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勇争上游,努力让自己被他人和社会认可,他会避免做有悖于社会道德、社会规范的事。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度的自尊感。古人失意者无数,李白然有满腹经纶,一腔抱负,但最终还是落魄他乡,怀才不遇,曾借酒浇愁,最后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找到了自尊感;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失意落魄,但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找到了自尊感;辛弃疾的政治主张不被君王采纳,但并没有自怨自艾,他积极的等待时机,就是在正确的分析时局和积极的等待中,辛弃疾一直保持着强烈的自尊感。

四是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正如霍林姆斯基所说“大自然是善的源泉,只有当年轻的心灵由于人类最高度的美——善良、正义、人道,同情心,嫉恶如仇而变得高尚的时候,大自然才会对人的精神境界产生影响”。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柳条轻罗笼烟的迷人意态,给人以美的享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黄莺争暖,燕儿啄泥,花儿肆意盛开,一派生机。在这旖旎骀荡的西湖春光里,万物在和煦的阳光里复苏、生长,欣欣向荣,诗人本人也为这美景所吸引、陶醉。这令读者在欣赏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被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感染。

综上所述,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可以通过鉴赏为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这为利用诗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契机。学生学习诗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味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诗歌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诗歌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29页,贾岛《题诗后》

[2]郭绍虞:《历代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11页,原文如下: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编第一册,1980年版,129页

[4]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社,第一册,1962年版,289页

[5]《苏霍姆林斯基(5卷)》,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卷2001年版,546页

[6]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中编第一册,1980年1月第一版,86页

[7]《霍林姆斯基5卷本》(第3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775页

猜你喜欢
美的诗歌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