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内容:“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本质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的能力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的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着质的变化。可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新课程下的小学生数学教学中,要想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好,笔者以为我们就必须重视思维的过程,培育主动思考的能力,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将枯燥的东西有趣化,先培养兴趣,再锻炼思维,在学习中加强思维的训练,寓教于乐,将数学教学中要传授的知识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开拓学生的思维广阔度,不断训练发散思维,鼓励创新性思维。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直观材料,使他们所学知识产生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获得准确丰富的感性知识,又必须通过合乎逻辑语言引导。最后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出本质特征。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应该清楚的是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教学让学生“会学”,而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因此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可运用观察法,引导学生对图形、图片等进行观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时候,教师要学生找出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不同的高,学生很快能找到两条,但是有两条高需要延长底边,学生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定义,然后通过观察,让学生判断高的画法正确与否,之后教师再适当引导将底延长就可以将高完整的画出来了。分析、综合法也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例如在学习简便运算的时候,125×16这道题,这两个数正常运算是非常复杂的,但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将数字进行分析,例如125和8相乘正好是1000(综合思考),正好16可以分成8和2相乘(综合思考后的具体分析),因此可以将原题这样写125×8×2=2000。分析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综合。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的体会,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语言是思维的裁体,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对学生加强语言的调控,训练其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有根有据进行思考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准确无误地说出解答思路,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简洁规范,逐步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时,在讲解完例题、巩固练习之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用文字应该怎样表述,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更进一步解决了正确列出含有两级运算的文字题这一难点。
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促进科学进步的基石,同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之一,时代在进步,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现五种感官的完美结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是传统教学用眼看、用耳听的黑板式教学所无法媲美的。同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变静态物体为动态物体,变抽象的为具体的,变不易理解的为容易理解的,顺应了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减少了想象的困难,提升了认识的空间,缩短了认识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求职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的探究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予儿童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加强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教学的重点不能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同时帮助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应该具有求异、发散、广泛联想、积极等特性,在数学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小学阶段处于起步阶段,老师应该去引导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不要依赖于其他人,放下心里逃避心理,树立正确的思考意识,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其自信心,勇敢地挑战难题,发现思维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程下达到我们要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