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约评论员 邓海清
2018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出“需求+货币+改革”三剂强效药。政策基调的转变远不是“微调”这么简单,本质上已经开启了“巨变”模式。自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政策巨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货币政策巨变,流动性基调由“合理稳定”切换为“合理充裕”,央行进行类似全面降准效果的“定向降准”;第二,汇率政策巨变,央行从过去的以汇率为调控目标,变为允许汇率的市场化贬值,弃汇率、保外储;第三,财政政策巨变,财政政策不再延续2017年的紧财政,转向以“维稳”为首要目标,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第四,房地产政策巨变,是在“宽货币”已经成为既定政策的情况下,抑制房地产泡沫将成为重中之重,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将逐步退出。中央政策基调的巨变,背后暗含着的是政策层深刻的危机感,无论是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需求端“投资、消费、出口”表现疲软,供给端高点逐渐显现,还是2018年是中美第三次国运交锋元年,中美贸易战阴霾消散不退,对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原因,离不开美国民众的意识形态和特朗普的商人思维。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明显,导致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民众认为是中国赚走了美国人的钱、夺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同时,中国产业政策对汽车、光伏等产业进行补贴,也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的偏见。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美国贫富差距分化明显的情况下,通过中美贸易战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并提高自身支持率。因此,考虑到当前美国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偏见颇深的情况,以及充分挖掘这一偏见对特朗普有利的情况,短期内中美贸易和谈战难见有效成果,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不应低估。反观当下,对内,中国面临“负债驱动繁荣终结”压力;对外,中国遭遇“美国发动贸易战”阴霾,2018年可谓是内外交困。
为了破局,政策层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勤修内功”,软实力上要注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硬实力上要着力2025年核心创新技术攻关,软硬兼修做好中国取胜之道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包括汇率适度贬值、放缓对产业补贴政策的退出进度。同时,等待美国大选阶段性结束和美国经济回落,届时美国对中国依赖度将再次回升,迎来中国赢取美国尊重的有利时机。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经济不再需要“强刺激、V型反弹”,政策层要避免重走“过度刺激”的老路,更应是“稳中求进”,保持经济L型,实现经济由高增长到中低速增长、高波动性到低波动性的切换,为深化改革和科技发展腾挪时间,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