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地制宜上好信息技术课

2018-12-07 01:42高才国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高才国

摘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虽然不是一门主要学科,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很浓厚的,而且它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紧密。因此,因地制宜上好信息技术课就成了我们必须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信息技术早已是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门科学技术了,不懂得信息技术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来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为的是要从娃娃抓起。尽管我们的教育部门很重视,但是否能落到实处却有待观察了。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好多年,但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考上更好的学校,老师希望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考试成绩。于是,这门非考试的科目——信息技术课就没有那么受重视了。小学虽然也有这门课,但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山区学校,完全形同虚设,孩子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上了初中,一周有一节信息技术课,也配备了专门的教材,但这个教材是针对全国学生的情况编写的,对于我们这种山区学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用。因此,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真正地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就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我们就要先做好各种准备,了解情况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调查谈话,看学生都学过些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基本技能,想学些什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之后,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很多孩子没有出过大山,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很多,像手机、ipad、電脑等,所以对于信息技术他们也了解一些。可是,具体系统的内容他们掌握得不多,而且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差别较大,有的会聊QQ,发邮件,用word,而有的全都不会。了解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也给我们提供了方向。

二、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能用的知识”。这是我的教学原则,而且尽可能不浪费他们的时间。

每次,新接手一个班级,我都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想法,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比如,在第一个学年里要认识计算机的各部分名称及功能、正确的录入姿势及方法,学会Word的基本操作(包括简单的排版、快捷键的运用),学习申请QQ,用邮箱发文件,制作贺卡等。第二学年要灵活运用QQ这个聊天工具,运用空间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会制作PPT,设计简单的表格等。对于教材中有的内容,我就拿来用一用,对于没有的内容,就自己设计好给学生讲解。在这个设计的基础之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的进度。他们掌握得好一些的就稍微快一点,理解起来困难一些的就适当调整慢一点,做到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掌握好,能运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对学生有用的内容,他们自然是感兴趣的。可是,想让他们真正地掌握好这些技能,我们还要尊重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讲练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要讲练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把老师教给的知识尽快地转换成自己的能力。教学中,我一般讲十五分钟,让学生操作二十五分钟。学生操作时如果存在普遍的问题,我再让大家都停下来,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在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静心、专心,否则后面的操作就会出现问题。教师的讲解要清晰、明了,重点要突出,让学生听完之后就明白关键在哪里,具体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操作时才能更加专注,不会一会儿又来问老师。既不能好好练习,又影响了课堂纪律。

2、任务驱动法

许多信息技术课教师认为既然这门课是知识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我们运用任务驱动法就是最好的,最省事也最高效的。只要在课前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操作就可以了。事实并非如此,“任务驱动法”主要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们一定要注意几点:一是“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因为“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要把总目标明确,并且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二是“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我们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三是要注意重难点的分布,考虑前后知识的练习,任务的大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有做到这几点,我们的“任务驱动法”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3、演示法

这是我们在教给学生具体操作方法是常用的有种方法,它直观明了,生动易记。一般都是我们在讲完理论知识与具体方法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就在上面给学生进行演示,使之更好地掌握技能。

运用演示法的时候,我们要慢一些,让学生每一个步骤都看得清清楚楚,并默记于心。

当然,我们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比如合作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学科整合法。无论运用那种方法我们都要目的明确,使学生学得更好。

无论环境如何,只要我们能因地制宜,就能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为他们打开一扇窗,看到更为辽阔的世界。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灵活运用导数知识,快速解答函数问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
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