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话语权

2018-12-07 01:48范根平
理论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构建

范根平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文化话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它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社会现实尚存在不相吻合的现象,必须思考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话语,使之真正成为每一个公民的价值追求、价值标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话语;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055 — 03

“文化自觉是一个逐步扩大、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历史过程,有其具体的历史内容和时代的价值取向。”〔1〕它既回望过去,更立足当下、指向未来。关键是“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己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又密切回应时代和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能够成为国人所愿意接受、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时又反映和吸收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新的价值体系”〔2〕。一方面,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有全新的文化视野,在回溯和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思考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话语,才能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核心位置,引领和整合当前形势下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必须以文化话语来承载和传递,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在历史与现实的契合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话语

文化自觉的维度首先是向内的,是一定区域内的人民用历史的眼光客观正视自我文化的觉醒、思考和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对历史有清醒的认识是文化自觉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没有历史就没有了文化。因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觉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理解其深刻内涵,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思考。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而是具有文化沟通功能,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最深刻的意义上获得认同,形成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有机结合,真正发挥核心价值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标志着党自成立以来,首次从价值向度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从而开始了从价值层面进行意识形态话语系统建设的新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新时期,更注重从价值层面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3〕充分关注了新的历史阶段民众日益增强的主体性,从偏重任务驱动的外在灌输深化为注重民众自身发展的内在认同,体现了党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建设的自觉、自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新发展、彰显了其新优势。

任何一种价值观念,都是在既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之上产生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要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价值的精华,表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印记和浑厚的历史韵味,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宏伟气派。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移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着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认真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做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赋予其时代内涵,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成为符合时代要求与人们现实需要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要重视民族传统节日、典型符号、特殊文化形式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依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

二、在“四个自信”中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故事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4〕这是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为鲜明、最具说服力的中国话语。“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5〕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谱写了主题鲜明的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四个自信”中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在“四个自信”中讲好中国故事,尤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重点。制度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本保障,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度缺失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具体来说:

首先,要引导人们在提升理论认知中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引导人们的重点在于:深刻认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是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增加坚持的自觉性;充分认识体制机制层面具体制度改革的紧迫性、艰巨性,坚定完善制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克服个别人以具体制度的不完善来指责甚至否定根本制度的不良倾向,形成对待改革、适应改革的理性心态,自觉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理性。

其次,要引导人们在观照实践成就中坚定制度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必然要从实践中得到确证、获得信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各种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持续稳定,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迈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无数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生命力,有力推进了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有效展现了制度的保障作用,为树立制度自信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最后,要引导人们在了解历史规律中坚定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基本国情和具体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饥寒交迫。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历史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90多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其生机与活力,实践已经彰显必将继续彰显其优越性。

三、在中西方对话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声音

由于近代中国国门是在被迫、被动中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是建立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之下,国人最开始只能以“弱者”自居,弱者的心态导致面对西方强者的文化灌输。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开始了新的对话。今天的对话,中国已然有了新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中华文化前行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中国正在用传统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社会形象。

作为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对内凝聚人心、实现共同目标和价值整合,对外化解冲突、赢得支持和塑造良好形象的战略价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价值观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已被世界各国当作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手段。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必须具备全球眼光和世界胸怀,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新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建构,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和民族形象,具体措施有:

其一,表达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和谐之音。世界各国社会形态各异、制度有别,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对话自信。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理想的一种历史实现方式,其价值源自或传承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人类一般价值的东西,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由人类各个时代、各个民众、各个国家的实践所积累、沉淀下来的有益于人类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因而,作为人类共同价值理想的历史实现形式,不同国家的价值体系之间必然具有某些重合之处,如自由、平等、互助、民主等理念,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有之义。

其二,传递具有世界借鉴意义的中国文化的声音。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群己、义利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和智慧,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等方面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不仅具有历史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当代价值。中国传统价值中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的“天人合一”的價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辩证思考,展示了一种高度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在当今世界的现代性危机面前,对于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避免两者的尖锐冲突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其三,阐述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道路的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等待我们去发现的某种先验存在,而是基于历史运动客观规律的一种自觉建构,是与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过程相一致的。因此,我们要大力阐释和解读社会主义之科学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它从人类历史的实际发展中提出价值理想,并且科学地论证了实现这一价值理想的途径、手段、主体力量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社会公众平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素。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逻辑生成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指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上还在探索文明之路的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王文兵.文化自觉:一个满含实践意向的理论概念〔J〕.思想战线,2008,(04).

〔2〕赵剑英,干松春.现代性与近世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构〔J〕.学术月刊,2005,(01).

〔3〕李士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04).

〔4〕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5〕中国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6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