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8-12-07 05:35张雪晶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9期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数学

张雪晶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使之成为一节好课,一节行之有效的课,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情境;数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内涵主要包含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三个方面。下面,我就对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究这一话题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巧设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前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课上注意力,使得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我们要合理设置课前导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

例:在讲解《合并同类项》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置课前导入的:情境1:同学们,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鹿与鹿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情境2:小红是个热心的孩子,暑假她帮小区里行动困难的住户买早点。小红对卖早点的阿姨说:“王奶奶要1份豆浆,4个包子,2根油条;李大爷家要5个包子,2份豆浆,4根油条;张二婶家要3根油条,3份豆浆,5个包子。”阿姨笑着说:“你可真麻烦呀!”阿姨为什么闲麻烦?小红应该怎么说?以上两个问题从具体生动的情境和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新知的兴趣,为本节课讲解合并同类项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现在的课堂模式如果只靠老师一味地讲解,教师进行满堂灌,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新知

例:在讲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关系时,如果单用公式推导,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我在课前设计了一节数学实验课,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课前我先把准备工作布置下去,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课前事先分好组,每四个人一组(每组课前准备一些沙子),课上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你课前准备的教具,来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呢?我让学生先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方法,达成共识后再动手操作。我观察每一组的实验操作过程,对不合理之处予以指导。操作完后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他们的方法是先将沙子倒进圆锥中,再倒进圆柱体中,观察看几次能够将圆柱体装满。学生们发现的结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们愉快的合作中完成,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几个学生,本节课也表现得很好。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环节,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

当然,学生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与他们做的模具是否标准有关,与他们放的沙子的多少等因素有关。但恰恰就是在这些错误中,学生们学会了总结经验和方法,在错误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样更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知识更深层的体验与理解,我想,多年后他们仍不会忘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是三倍的关系,因为这是他们亲自动手验证的结论。

2.注重分组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很多老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将学生分组的时候,不是随便四、五个人一组合就可以的。我在课下需要认真考虑,从学数学的角度出发,每组的成员以“好”“中”“差”的层次进行分组,使得课上互动的时候,他们能够真正的讨论起来,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习题课我都会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没有采用分组教学之前,习题课上都是由我来讲的,要么先对答案,让学生说出自己不会的题,然后我讲,可是一些学生胆子小或要面子,怕同学笑话,错的题也不主动说出来,老师讲就讲了,不讲就过去算了,致使不会的还是不会,做题没有效果。针对上面的问题,那我就每道题都讲,可是这样一来,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只能陪着那些数学学困生再听一遍,又浪费了他们课上的宝贵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课下我会把习题发给学生,留做作业。课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习题,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他们不会的习题,这样辅导起来更有针对性,不再担心当着全班的面说出自己不会的题而感到不好意思了。同样也能锻炼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只会做,不会讲),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难得的锻炼机会。而我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帮助那些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给他们详细讲解一遍,这样由原来的老师一节课只能讲几道题而变成了一节课能解决很多习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上习题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精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學的容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每一节新课的应用新知环节,除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之外,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叫一些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找适合学生的题去做),然后全班讲解、分析他们的做题过程,注重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有些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做题时,愿意偷懒,过程能省就省),对他们的解题错误逐一分析,这样可以很快发现学生们掌握新知的程度,以便教师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也大大节省了老师逐一板书每道题的时间,为学生们在课上做更多的练习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他们对当堂课所学的新知掌握得更加牢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们在课下常常听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说他的孩子就喜欢某某老师,就喜欢学他所教的那科。是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能感受到现在的一些学生好像是给老师学习一样,喜欢的老师就愿意学他所教的科目,不喜欢的老师课上也不愿意听他讲课,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如果是这样,我们别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完成正常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单要会教课,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一上我们的课,他就不困,就愿学、乐学。首先,在课上,我会做一个幽默的老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学生的表现或所讲的知识来一个小幽默,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放松学生们紧张的情绪;其次,在课下,我会与学生们多沟通,发挥男教师的优势,利用课余时间和男孩子们打打篮球,聊一些当下流行的体育热门话题,增进师生感情,让他们从内心里真正接受我,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我想,只有当学生对我们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愿意学时,他们在课上才会全神贯注,才会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才会更活跃,那我们还会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发愁吗?

猜你喜欢
有效性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