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 平/ 文
11月8日,为期两天的“进博会·国际质量创新论坛暨第12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开幕。当天下午,举行了本届会议的第一场圆桌论坛,主题为“认证认可 贸易通行”,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生飞主持。
圆桌论坛共有4位嘉宾,他们是亚太质量组织会长哈内克·辛格,英国标准协会首席专家、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刘喆,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上海汽轮机厂总经理阳虹,以及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质量管理中心(中国)总经理铁铭。
那么,这些质量专家和企业高管,对认证认可促进贸易有些什么高见呢?主持人生飞请他们每人先来一段观点阐述。
“全球的客户今天能够享受相同水平的产品和服务,离不开ISO9001标准的持续创新。”哈内克·辛格先生开宗明义。
哈内克·辛格先生认为,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的产品和服务,代表着质量符合标准,是可以信任的,这样交易起来就减少了很多障碍,促进了成交,也降低了贸易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组织认为ISO9001标准对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其实ISO9001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而且你的客户,你的股东,你的利益相关方都会高兴你通过了ISO9001的认证,所以首先你是要理解、认识这些标准在你的领域如何应用,然后加以实施。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通过质量标准的认证很重要,而且你客户的客户,如果你有质量标准认证,你做成生意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但是,标准如同我们所穿的衣服,需要根据人体的胖瘦变化来不断调整。哈内克·辛格先生指出,我们正处在快速变革的时代,数字化进程加速推进,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挑战。标准到了创新、调整的新时期,若不及时跟上,会影响到很多方面。
“让我们来看一下实体经济。新一轮产业变革带来了工业4.0,或者说新的工业革命。很多传感器被植入机器,这些传感点要与相关技术结合,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并实施新的知识管理。所有的这些,都要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样,标准也必须做到是‘有机’的。要做到这点,我们首先要在整个世界大变革的背景下,理解标准创新和标准及时跟进,到底需要做些什么。可以确定的重要一点是,确保进口和出口顺利进行,促进贸易优化升级。”
“ISO9000系列标准的制定,是由不同机构在一起通力协作完成的。在制定新标准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做到这一点,让不同组织的人一起来理解、确定到底需要什么,同时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
他评价了进博会:“首届进博会是一个很好地展示全球标准的平台。中国作为进口国,已经成了标准的出口国,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主持人评语:辛格会长发言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使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际贸易来说,很重要的是诚信。但是作为贸易双方建立诚信的过程,从效率、成本、质量方面来说,还是有一些障碍的。因此,我觉得认证认可制度就是一个建立信用、建立诚信的有效过程。”
刘喆认为,有了这样一张证书,使得不同企业、不同社会之间有了共同语言和共同话题。这样一种由诚信的机制、相互信任的机制建立起来的生态环境,可以使贸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交易机会。
认证离不开标准,质量升级是标准升级的重要过程。“ISO9001从1987年开始经过五次转版。五次转版、标准升级的过程,也是五次质量提升的过程,大家对质量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一说起质量就知道讲的是产品质量,怎么通过检验,怎么通过技术,使得产品能够满足质量的要求。最新的2015版ISO9001标准已经把质量概念扩大到经营质量,一个企业不仅仅是把产品做好,也不仅仅是一次性地把产品做好,而是要能够持续地把产品做好。经营质量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大质量’,而不是纯粹产品的‘小质量’。”
质量升级,要关注新标准。“ISO9001是一个质量管理体系,ISO组织发布了很多标准,很多新标准都与质量相关,有的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如云安全的标准。做质量升级,我们要关注最新所发布的一些标准。”
他举了企业的例子。“像华为,它经常问的是,你们有什么新的标准?华为现在与我们合作的业务包括连续性标准、云安全标准、资产管理标准、设施管理标准等方面。这些标准都对企业整体的经营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驱动的作用。因此要开阔视野,将一些新的、好的、推动企业整体经营质量提升的标准用起来。这样有利于企业走出去,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他最后介绍了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一个叫做“组织生存力”的标准体系框架。“通过标准的推动使得企业通过国际合作走向一流,帮助企业更好的竞争,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发展。我们英国标准协会愿意和大家一起推动企业质量的有效升级,驱动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
主持人评语:刘喆先生简明扼要地解读了新版ISO9001更深层次的一些内容,特别是如何经营质量。从原来的国家质检总局,到现在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都在提“大质量”的概念。
“非常高兴能够作为ISO9000受益企业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阳虹总经理首先与大家分享的是喜讯:“我们上海电气在进博会开幕那天,与埃及副总理签订了6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合同。7日上午,我们又与德国西门子签订了光热设备的合同,将安装在迪拜。”
“让我们设备走出国门的,我觉得认证认可体系是基石。让地球不同地方都能放心地走到一起,大家做贸易,进行合作,认证认可不可少。”她讲了中国认证机构颁发第一张ISO9001质量认证证书的经过。
“ISO9000认证1992年引入中国,中国发的第一张证书就是我们上海汽轮机厂的。虽然当时我们是国家一级企业,生产的汽轮机已经获得了国家金奖,但在走出国门时依旧碰到了问题,业主要求我们提供质量认证,没有质量证书就要提供20万美金的质量担保费。20万美金,可是当时我们全厂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当时的管理层就觉得我们应该在质量认证方面开始新的里程。在上海市质量协会专家的帮助下,国家授权的第一家认证机构——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给我们颁发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在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以后,上海市质量协会包括审核中心也都一直在关心着我们,这些年不间断地用更新的标准来指导企业升级,促使我们不断地提升内部效能,提高管理效能。1992年我们年产量约300多千万瓦,现在年产量已经翻了十倍,设备出口到30多个国家。”
作为受益者,她认为认证认可体系是保证燃煤气轮机10万个零件在30年生命周期内运转正常和安全的基石。“现在我们无论用核能、太阳能,还是用燃气,都能够为全世界提供清洁安全的能源,我们觉得非常自豪。所以,只有做好质量认可认证,才能迎来更广袤的贸易先机。”
主持人评语:阳虹总经理的发言充分体现或者说验证了“三证”:贸易的通行证、产品的信用证、企业的体检证。另外,整个质量管理还是要体现精细化。我记得习近平主席在一次人大的上海代表团分组讨论会上说过一句话,他说希望上海要搞精细化管理,管理就要像绣花一样。这就是精细化,同时也体现了工匠精神。
“随着贸易的全球化,越来越多全球的标准被设计出来。英国的标准、德国的标准、美国的标准、中国的标准、日本的标准,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必须讨论如何让标准更全球化。”铁铭从专业角度,谈了如何“让标准更全球化”的问题。
铁铭认为,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已经有制定全球标准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不少的管理人员和经理人都来自于世界知名汽车公司。他们会来中国,看一下在中国到底发生什么新的变化。而在1992年中国刚引入ISO9000标准时,没有人会来看中国在做什么,一般都是来给中国人提供培训和支持的。但是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看到有大量的技术研发,无论是数据的收集、安全的法律、新的出行解决方案,还有新的能源汽车,所有这些领域,中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有了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还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全球的合作。“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已经到了可以影响大公司研发预算的地步,不论是德国的公司还是全球的公司,都受到影响。所以说,中国现在的角色真的是非常重要。我要强调的是,必须要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也必须要在全球的层面进行合作。在标准方面,中国通常能够做到先行一步。如深圳在5G通讯方面,已经成为了全球的“硅谷”。但有了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新技术,还必须坐在一起讨论在全球层面的合作。如果大家只是用各国的方法,那么是不会成功的。到底如何来做,我还没有具体的答案,因为这可能会有一些政治的因素,但是原则是不变的。”
铁铭还提醒大家考虑一个“两难”问题,即:既要加快标准制定的速度,又想做成全球标准。“初创企业的一些想法、创意,对标准的研发很有帮助。虽然他们很小,但他们速度非常快,有时候他们来不及等到标准产出,就已经消亡。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打造新一代的标准?我们要思考。以前通常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但现在可能只是几周的时间。中国的速度就很快,中国也希望快。因为现在所有的东西发展速度都很快,标准当然也需要更快。但问题是,从全球层面来看,标准越全球化速度反而越慢,所以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主持人评语:标准的国际化、标准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问:阳虹总经理你们的质量体系建立了20多年,ISO9001换了五版。原来叫质量保证体系,现在叫质量管理体系。以前说ISO9001的作用主要在降低成本、减少废品率,现在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作用,因为企业发展、技术进步把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了。你们现在还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和标准现在对你们企业来说起到什么作用?
阳虹: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在设计、制造,或者运行的各种环节中,依次把事情做对,依次按照标准去做事情,这是一切的基础。我们企业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20多年的时间,产量翻了十倍,这当中体系化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在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我们更多关注于不能出次品,但现在可能70%的加工都是通过采购管理链环节进行的,50%以上的废品率是由二、三级供应商所带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把供应商纳入到运行良好的体系。只有体系化的运作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才是保证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基础。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标准的认证认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也是非常拥护类似这种管理体系的标准,而不仅仅去看一个设备,去看一个零部件的故障率。那挺像中国人说的有病治病,但我觉得更应该是治未病——防治。
问:26年前关于汽轮机厂的第一张证书,我们专门采访了上海市质量协会的唐会长,因为当时质量体系认证技术引进研究,唐会长出了很大的力,还成立了国家授权的中国第一家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后来跟踪采访,发现同样一张认证证书,企业认为国外认证机构颁发的“洋证书”含金量更高。那么,中国认证机构如何打造品牌,提升含金量?主持人生飞先生长期从事中国认证事业,是否谈谈有什么设想?
生飞:从认证机构发展来看,现在中国认证机构有400多家,应该说数量确实很多,但是“小散弱”或者“小散乱”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再一个,就是“同质化”现象更严重,大家都干一样的事。现在认证机构发展,一是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这是一定要这样做,专业化、差异化是认证机构发展的方向。当然现在成立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加强对认证市场的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更多地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而不仅仅在前置搞认证审批。将来市场放开,要相信市场的作用,让市场来真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对企业有帮助、能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机构。
铁铭:我想补充几句。大家可能知道VDA质量管理中心,我们采用的主要是ISO 16949标准。有时候我也去做一些培训监考,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考察那些不是专门搞质量工作的领导者,他们饱受折磨。我觉得,不管什么标准,ISO9000也好,ISO16949也好,关键是领导者对标准要有把握和认可。审核员很重要,我们在中国差不多有1000名审核员,这些审核员是受柏林直接领导的,因为他们意识到审核员的重要性。我们做过统计,有没有审核员,合格率会相差3倍。再补充一句:审核员需要不断持续地进行培训,因为市场形势在发生变化,产品在发生变化,行业也在变化。所以我觉得中国强调质量提升是对的,但我希望政府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得更多,我指的不仅仅是汽车的审核方面。
哈内克·辛格:关于审核员的重要性,我也稍微来回应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按照新版标准要求,现在审核人员的审核工作还是有差距的。所以要让审核人员知道,新版标准要求他们从评估的角度对整体业务给出评价,而不是按照以前审核的那一套。所以需要我们的审核人员去真正理解新标准。我也非常同意大家的说法,标准总是落后于市场的发展,而市场发展得非常快,为跟上发展各种新标准纷纷出台,这也是现在我们需要整合评估的原因。无论是环境标准,还是ISO质量管理体系及其他各种标准,我们都要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估。差距所在也是机会所在,我们的审核人员如果能更好地理解整体管理体系的标准,把整体工作的流程做得更好,就可以抓住更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机会。
刘喆:我非常赞成辛格先生所说的。1992年中国企业管理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企业对导入ISO9000使管理标准化,是满意的。但是近30年过后很多企业有了较好的基础管理能力,对于ISO9000符合性的要求,感觉就远远不能满足了,希望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审核机构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如何从过去纯粹符合性、检查性的工作,走到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层面。这既是挑战,也是需求。因此我们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真正从审计员视角,提升他们的能力。只有审核员有更高层面的能力,更高层面的视野,对新版标准更了解,才能在审核过程中帮助企业发现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才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性的意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对认证机构也有一个要求,叫做分级审核。低层次的可能只是检查表,更高层次的则要通过审核的过程、审核的工作,帮助企业来提升管理。所以我们内部很重视对审核员能力的有效提升,包括智慧城市、反腐败、资产管理等一些新的标准,我们一直在对内部审核员进行培训。因此,当审核员进入客户现场,会把一些业界新标准的动态和要求与客户进行沟通,帮助客户认识新标准,帮助客户通过新标准的应用更好地提升内部的管理。
问:这么多的标准怎么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因为现阶段,有些咨询机构希望一个标准一个体系,这对他们做咨询或者认证比较容易。但对企业来说,运作就是一套体系。请问阳总,这么多标准,你们是怎么和运营体系结合起来,谈谈您的经验。
阳虹:这方面我也不见得是专家,但我可以谈谈我的体会。的确,一个体系的运作往往更多只能按照一个体系去走,因为大家的方向必须保持一致。对企业来说,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运转体系的时候,抓手就是产品,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就是我们的维度。结合目标方向,我们需要仔细地去研读、分析、判断标准,哪些确实需要。如经营质量安全防范标准里,我们会更加侧重于其中的某些环节。在另一些标准里,我们也会找一些适合的环节。我们也依靠认证方面的专家,如安全体系的专家,他们的优势在于既懂企业也懂标准。对企业来说,能与他们一起探究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可以协助、指导、伴随企业健康成长。
问:请问铁铭先生,16949这个标准强调了五个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但这五个质量管理工具并不是针对汽车行业,应该说所有的行业都适用这五个质量工具。汽车行业在认证的时候强调了必须要有这五个工具,这五个工具的使用对于其他企业有些什么样的借鉴的作用?
铁铭: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这些工具并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行业。为什么汽车行业特别强调这个工具的使用?如我们所说的SMA,大家理解也不一样,美国人的理解和欧洲人的理解不一样,和德国人理解也不一样,而且客户又有不同的需求,有些需求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如何来衡量评估这些CPK。比如说宝马和大众,它们的选择可能就不一样,它部件的数量也可能不一样。再来说一说FMEA,我看到有些非汽车行业的企业也在采用这些标准和工具,这是好事,因为他们肯定觉得对行业有帮助才用这样的标准。其实这个标准来自于航空航天,美国的航天局也在采用这些标准。有时候大家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如生产流程的审核,但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对于流程也需要做审核,对流程的审核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不管你的企业在哪里,不管是华为还是汽车企业,对流程进行审核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还有对供应商审核,合格、达标的话肯定可以让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们走在正确的方向上,希望有一天可以真正实现这一点。
圆桌会议结束会议之前,主持人生飞先生请四位嘉宾每人说一句话,对议题进行总结,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希望。
哈内克·辛格:我觉得只要有领导的支持,我们的质量就能够真正在企业中落实。
刘喆:标准的提升代表着质量的提升,让我们从国际标准转化成企业真正适用的标准做起,与大家共勉。
阳虹:质量是我们共享未来的基石。
铁铭:全球化势不可挡,标准的全球化也是如此,但是标准的全球化需要行动得更快,因为技术发展的非常快,我们需要快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