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

2018-12-07 02:54方冰妮
生产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省域竞争力指标体系

李 勇,方冰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各省依靠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国民人均出游率逐年增加,每年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GDP增速,国内旅游市场全面繁荣。在此背景下,如何测算和提升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建议,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当前,关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国外学者主要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例如,Crouch和Ritchie[1]运用竞争优势理论,从旅游核心资源和支持性因素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分析模型。Haterserre[2]认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旅游收入方面,通过提高旅游收入来增强旅游综合竞争力。Enright和Newton[3]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亚太地区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较晚,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评价研究方面。例如,李国柱等[4]从市场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环境支撑力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甘肃省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方法林等[5]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郝金连和任启龙[6]将城市旅游竞争业绩、城市旅游竞争潜力和城市旅游竞争环境支持力三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各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总而言之,目前关于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某一区域或热点城市,针对我国省域的研究较少。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已无法适应旅游发展转型和旅游产业升级的战略需要。鉴于此,本文从市场绩效表现、旅游资源设施、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人才储备和历史文化底蕴六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入手,建立了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的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熵权法是根据各指标差异大小,利用信息熵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能够较为真实、客观的反映变量对目标的影响程度。而TOPSIS法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具有几何意义直观、信息失真小和应用领域广等优点[7-8]。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有关评价对象的数据信息,列出初始矩阵M,假设有m个评价对象,每个对象由n个指标构成,初始矩阵为:

2.为消除各指标量纲及数量级差异,同时使逆向指标正向化,对所有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

其中,Pij是标准化后的新数据,Dij是原始数据,min(Dij),max(Dij)是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首先计算信息熵:

假定当Pij=0时,lnPij=0。根据数值的变异程度,计算指标j的差异系数Gj:

定义指标j的信息熵权值wj为:

6.计算贴近度 Ci:

Ci越大,表示评价对象的总体表现越好。对所有地区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i进行降序后,可得到各个地区的综合优劣排序。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2016年除台湾、香港和澳门以外的全国31个省市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各省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根据式(1)~(6),计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

通过式(8)~(9),得出全国 31 个省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同时,根据本文采用的6个维度,利用式(7)对各地区的市场绩效表现、旅游资源设施、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人才储备和历史文化底蕴分别进行了评价,具体结果如图1和表3所示。

图1 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雷达图

表3 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及二级指标得分

由图1可见,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地区得分值在0.4以下,只有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和山东6个地区大于0.4。其中,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得分最高,达到了0.6以上。福建、湖南和四川等15个地区得分值位于0.3~0.4之间,剩余10个地区得分值在0.2~0.3之间。从不同地域来看,东中西部①按地域来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旅游综合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得分为东都(0.443 59)> 中部(0.324 60)> 西部(0.299 60)。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旅游综合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的省份中,东部地区就占有8个,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和天津。从排名来看,中部的湖南和西部的四川旅游综合竞争力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总体来看,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呈现出东部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略高于西部的态势。

由表3可见,东部沿海地区旅游综合竞争力最高,尤其是广东和长三角地区,其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经济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使得旅游业的市场经济效益远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旅游市场绩效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是国际旅游市场占有率较低,旅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且旅游资源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无法给游客提供便利的旅游条件;二是国内旅游收入相较于东部地区差距也较大,薄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导致这些地区对国内游客的吸引度不高,且大多数旅游储备人才集中于发达地区及热点城市,导致这些地区在旅游人才储备方面处于弱势。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市场绩效表现、旅游资源设施、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旅游人才储备和历史文化底蕴六个方面构建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普遍处于中低水平,大部分地区得分值在0.4以下,只有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和山东6个地区大于0.4。从不同地域来看,我国东中西部旅游综合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得分为东都(0.443 59)>中部(0.324 60)>西部(0.299 60),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旅游综合竞争力具有明显优势,从排名来看,中部的湖南和西部的四川旅游综合竞争力高于其他中西部地区。总体来看,我国省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呈现出东部具有绝对优势,中部略高于西部的态势。为缩小我国地区间旅游综合竞争力差距,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和均衡发展。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其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旅游热情。可以在旅游景区周围建设更多的公共厕所和停车场等便民设备,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星级饭店、酒店和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其二,创建旅游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景区外围的环境卫生和车辆停放等方面的整治,改善游客对当地旅游环境的直观印象,进而不断提高游客的出游率。其三,吸收优秀人才,提升旅游人员素质。应注重对旅游高校在校学生的教育培养,学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到专业且精通。其四,提升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特色文化。注重对当地文化、文物和历史遗址的保护,利用三国文化、唐宋文化和宗教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气和文化氛围,融入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使本地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猜你喜欢
省域竞争力指标体系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日本竞争力
我国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