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干,郑思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为使我国经济发展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不再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通过创新驱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使我国经济质量稳健提高。中国是一个多省份的经济体,各省份所处的环境、拥有的资源以及执行的地方政策等均存在差异性,所以各省份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中出现不均衡现象是十分常见的。因此,研究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缩短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进步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内容。
目前,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主要使用的方法有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回归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耿焕侠(2014)[1]运用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测算结果将江苏省13个市划分为经济增长质量最高区、较高区、中等区、较低区四大类。李永宁(2016)[2]利用因子聚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综合评价,分析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给出建议。苏永伟(2018)[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绩效进行评价。都阳等(2016)[4]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林下经济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模型做出实证研究。张莉和姚雨辰(2013)[5]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并以沪宁城际铁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沪宁城际铁路建设在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对区域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综合效果较好。
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大多探索某省各地级市的状况,而对我国各省市系统的综合评价较少。在方法选择上,模糊综合评价法依据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理论,可以将复杂、模糊的定性问题转化为清楚简单的定量问题,更加适用于综合评价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问题。但是以往研究在权重确定和判断矩阵构建上较多使用了主观方法。以往研究建立的经济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等维度。基于此,本文在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时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利用隶属函数构造判断矩阵,从而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加入产业结构和科技教育两个维度,使得指标体系更加全面和合理。
本文选取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其中,部分指标数据存在缺失值,本文分析其数据特征后做如下预处理: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指标中2010年数据的缺失,采取线性插值法,利用2009年以及2011年的数据计算均值代替2010年的数据;产品质量优等品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个指标的数据缺失,使用KNN插值法计算其缺失值。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质的转变,必须从源头开始改变、提升,才能使我国经济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将逐步演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占比慢慢减少,因此将产业结构纳入高质量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有必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必要求科技创新,用科技带动生产力,所以建立高质量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时加入了科技教育。基于此,本文结合以往研究中建立的指标体系,从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技教育和绿色环保五个方面建立高质量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了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过程如下。使用数据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运用MATLAB软件对各年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得到权重矩阵。在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通过构造隶属函数,利用指标数据计算出客观的模糊判断矩阵,进而得到模糊结果矩阵,最后获得各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
表1 高质量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MATLAB软件,可以分别得出我国31个省市2010—2016年各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和综合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据此,本文通过分析各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将31个省市分为三类,并分别阐述其发展规律。
表2 31个省市的高质量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及排名
从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天津市、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重庆市和海南省等11个省市在2010—2016年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较高,且综合排名基本处于我国前十名,期间存在轻微的波动,可以认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达地区。从地理位置上观察,这11个省市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期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其经济发展侧重点在于利用科技创新大力改造传统工业和技术、推广服务业、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等,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与本文的结论一致,说明将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等11个省划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达区是科学的。结合表2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重庆市的高质量经济综合排名从2010—2011年实现了一个跨越,综合排名上升六个名次,成功进入全国前10名。这11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也是逐渐升高,说明其高质量经济发展实力正逐渐增强。
图1 高质量经济发达区综合排名
图2为陕西省、内蒙古、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江西省、云南省、黑龙江、广西省、山西省、吉林省、河南省、安徽省、宁夏、河北省和贵州省等16个省市的综合排名折线图。由图2可知,这16个省市的综合排名处于中间及中后,且波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大波动甚至达到18个名次。结合表2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内蒙古和山西省等3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及排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且陕西省的综合排名提升较为明显。湖北省、云南省、广西省、河南省、宁夏和贵州省的综合排名波动幅度达到十个名次及以上,说明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稳定。其他七个省市的综合排名波动幅度虽未达到十个名次,但也存在较大的波动,需引起重视。综合分析后本文将这16个省市划分为一类,取名高质量经济发展区。
图2 高质量经济发展区综合排名
图3为青海省、新疆、甘肃省和西藏等4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排名折线图。从图3可以看出,西藏在2012年的排名突然升高至第九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发现,在2012年,西藏大力推广边境贸易,加大商品出口力度,使得西藏进出口贸易极度活跃。由于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2012年西藏自治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相比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飞速,是2011年的2.52倍,增幅跃居全国第一。因此,在综合评价模型中,2012年西藏在对外贸易上得分较高,从而使得其综合得分达到0.344 9,综合排名为第九名。从整体上看,这四个省市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均处于我国的末端,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差,所以本文将其划为一类,取名高质量经济落后区。
图3 高质量经济落后区综合排名
为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内部结构,了解各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本文使用MATLAB软件获得各地区在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技教育和绿色环保五个二级指标的得分以及排名。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故此处只体现现阶段各区域内部结构及差异。国家统计数据目前只更新到2016年,无法获取最新年份数据,因此,本文将以2016年数据作为现阶段的研究数据。表3为2016年31个省市的二级指标得分及排名情况,可以看出各省市分别在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技教育和绿色环保等五个方面的发展能力。
居民生活水平是某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效的直观体现,本文在建立三级指标时不仅从整体上反映该省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而且分别从城镇和农村两个方面综合反映其生活水平状况。从表3可以看出,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得分位列前茅,天津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紧跟其后。甘肃省和西藏的居民生活水平得分最低,其中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为中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远不及其他省市。
产业结构是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逐渐增大,而第一产业将会逐渐减小。本文在构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产业结构优化,即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三级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得分最高的为北京市,其次为上海市,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紧随其后,安徽省和广西省的产业结构指标得分较低。
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本文通过外贸依存度和对外贸易增长率来衡量某地区的对外贸易的能力。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对外贸易指标得分最高。上海市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使其在对外贸易方面尤为出众。广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对外贸易得分紧随上海市,贵州省和青海省的得分最低。
供给侧改革势必对科技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政府正积极加大创新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培养优秀人才,进而提高经济质量。由表3可以看出,本文中北京市和上海市的科技教育指标排名分别为第一名和第二名,其次是广东省和浙江省。西藏处于青藏高原西南部,教育资源较为落后,所以科技教育指标排名最后。
“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在各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时,必须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由表3可以看出,福建省和浙江省的绿色环保指标排名最高,其次是江西省和广西省,排名最后的是甘肃省和新疆。北京市和上海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各项指标排名均位列前茅,而绿色环保指标的排名相对偏后,说明应多注重绿色环保,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从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科技教育和绿色环保五个维度构造了高质量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研究我国31个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第一,我国31个省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明显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局势较好。为缩短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各省市需明确自身的发展短板,做出适当调整。比如,北京市和上海市在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科技教育等四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排名均位列前茅,说明在这四个方面的发展能力较强,但是在绿色环保方面北京市的综合排名处于中间,上海市的综合排名处于最后十名,说明它们应该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西藏在产业结构方面排名中间,而其他四个二级指标的综合排名均靠后,其中居民生活水平和科技教育均为第31名,说明西藏应该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教育以及科技创新。
第二,以陕西省为代表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区综合评价排名处于中间及中后且排名波动幅度较大,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在2010年和2012年综合排名从第12名退后到第30名,波动幅度跳跃18个名次。各省市引起综合排名波动幅度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其中安徽省、内蒙古、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广西省、云南省、陕西省、宁夏、黑龙江和山西省等大部分省市主要受对外贸易指标和科技教育指标的波动影响,贵州省等个别省市主要受产业结构指标的波动影响,同时各省市的绿色环保指标均相对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第三,青海省、新疆、甘肃省和西藏等4个省市被归属于高质量经济落后区,它们的居民生活水平指标、科技教育水平和绿色环保指标的得分排名最差,且与前一名省市的指标发展程度相差较大。例如新疆在2011年科技教育指标排名虽然上升至第8名,但是其科技教育发展绝对水平远不及第7名的安徽省。比如安徽省的R&D投入强度为140%,新疆的投入强度仅为50%。可见,高质量经济落后区各方面指标均处于弱势,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扶助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