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富
(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颈椎病在临床医学又称颈肩综合征,该疾病的诱发因素包括患者机体正气亏虚、颈部劳损以及风寒感染等导致的颈背经络受损或不通,如不加以及时发现治疗则会演变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从而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均为极大刺激,还会出现一些列并发症如麻木、头晕目眩等情况。本文为探究分析颈椎病针灸配合手法复位的临床应用,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纳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纳治疗的颈椎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颈椎病症状。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37.12±3.18)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其它15例。观察组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6.23±4.27)岁,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其它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排除标准:不符合颈椎病患者;精神病史患者;为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针灸进行治疗,主要操作方式为:患者平躺,取华佗牌一次性钢针,(1)首先进行体针:治为化瘀止痛、通经舒筋,行平补平泻法。取主穴:后溪、颈夹脊穴及外劳宫[1]。如患者为神经根可取中渚、肩贞,颈型取风池;颈动脉型可取率谷、百会、悬钟;交感神经型可取风池、太阳、内关;患者如劳损血瘀可取合谷、膈腧、三阴交;如上下肢麻木可取八邪、八风或针刺指尖出血;如肝肾亏虚可取太溪、悬钟、足三里及三阴交。(2)操作手法:使用排针点刺颈痛处上下各约1寸,深度约25mm,行平补平泻法,针感传导方向为头颈肩臂及颈项深部;也可天柱直下,一寸隔一阵,其它行常规施针。一天一次,每次20min,一疗程为15天;耳针:取患者颈、颈椎、皮质下、交感等,使用毫针刺入,留针时间约30min;也可使用磁珠贴压或王不留行籽;电针:取手三里、颈夹脊穴等,刺针得气后,接连电针仪,刺激时间25min。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行手法复位治疗,主要为:(1)牵引手法治疗,患者取卧仰位,小枕头安放于患者颈部,保持均匀呼吸,放松全身。医生左手放于患者颈椎下部,右手掌心向上放于下颚部,拇指、食指及虎口紧握枕下隆起处,然后沿着肌肉韧带处进行按摩,动作保持轻微,松懈牵引患者韧带和背部肌肉。(2)旋扳法治疗:先对患者的颈部肌肉进行5min左右的轻拿按摩,推拿点为天柱、肩并、风池、天宗以及完骨,颈部肌肉放松后,实施旋转牵拉手法,患者取卧仰位,肩部固定,医生手托患者下颌部以及后枕部,拇指和食指抵住风穴部位,然后向后发力,并使用拇指及食指向向上方发力,或出现咔哒声音,属正常现象[2]。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参考依据,治疗疗效可分为治愈:即患者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可进行正常日常劳作和生活[3]。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92/100)高于对照组80.0%(80/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所示。
表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颈椎病在临床医学又称颈肩综合征,如不加以及时发现治疗则会演变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中医认为,颈椎病多因筋骨衰退、肝肾亏虚引起,外因慢性劳损、风寒湿邪导致。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颈椎间盘如进行繁杂的活动时还处于承重情况,则易受到交过的劳损以及细微创伤,从而导致发病。治疗原则为松懈粘连、纠正错位、舒筋活血、理筋整复以及消炎止痛等[4]。
本文通过临床验证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92/100)高于对照组80.0%(80/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得出,在针灸的治疗下实施手法复位联合治疗颈椎病更具实效。本次研究主要实施二种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分别为牵引法、旋扳法,患者在放松状态下医生对其进行脊椎整调,同时还结合解剖学对患者的脊椎生理弧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起到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血管压迫作用。
总而言之,针对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取得良好成效,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