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融合,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8-12-07 16:02王昌东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教工匠职业院校

文/王昌东,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需要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还需要打造稳定的用工环境,需要大量工作在一线,懂技术、肯奉献的技术工人。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工匠精神”,从而把“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既是对“蓝领岗位”新的诠释,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工匠精神的践行,重点在企业,在岗位一线,但“工匠”的培育除了企业外,职业教育因为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所以职业院校更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成为保障良好营商环境下初中级技术人才的稳定培养输出渠道。

温州地区目前有中职学校39所,在校生8.2万人;高等职业院校5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1所,省重点1所、省优质1所,现有在校生3.2万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择业基本在本地区,本应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生力军,成为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尤其是企业一线岗位招工难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岗位适应能力差、专业对口率低、一次就业率低等现象却普遍存在。主要成因如下:

1.1 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区域产业规划布局与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不匹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严重,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脱轨;

1.2 缺乏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无法突显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实施主体作用,师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实践活动难以开展。

2 建议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在发文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结合温州产业特点及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以夯实民营经济振兴的人才基础为目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2.1 构建有温州区域特色的产业和教育统筹融合发展格局。

坚持以区域产业布局主导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职业院校除开设如电子商务、财务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行业覆盖面广的大类专业之外,还应该立足区域产业特色,结合本区域内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重心,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这也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是职业教育提高自身适应力、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温州的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如何将这些产业与当地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融合起来,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当地政府还需要将产业和教育做出统筹规划并有机融合,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

2.2 鼓励并拓宽企业参与途径,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树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责任意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社会认同感和重视程度还亟待提高,更需要政策的保障与支持。

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的职业教育,采用产学一体、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并且这种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家法律和相关制度的支撑。反观国内,政府目前出台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倡导性的或鼓励性的,缺少法律层面的刚性约束和制度性的条款。希望各级政府能尽快推进“校企合作”立法或建立地方性法规,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给予实质性的扶持。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同时利用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总是职业院校“一头热”的情况。

鼓励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途径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为“引企入校”、“校内生产型实训”、“师生到企业顶岗实践”等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及财政保障,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打造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猜你喜欢
产教工匠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工匠风采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