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宇
中北建工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31
很长时间以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治理工作都是一个让病害防治工作者们头疼的问题,形成病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机动车的拥有量太大,导致高速公路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从而路面也就会因为超负荷的使用发生病害。为了保证机动车行驶过程的安全以及提供良好的行驶环境,沥青路面的病害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严重降低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结构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实质量不合格。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对沥青混合料的碾压不足,使其达不到规定的压实度,造成沥青面层材料密实度不够,长时间出现开裂。产生压实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所选用的施工机械型号不当,碾压遍数不足,混合料温度不合格等。(2)接缝施工不规范。沥青路面施工中产生的冷接缝最容易出现开裂,尤其是纵向冷接缝。个别施工单位施工设备不足,采用单幅施工,出现纵向冷接缝,并没有对接缝处多余的料进行切除处理,导致接缝处出现纵向裂缝[1]。另外,对沥青路面接缝处碾压不合格,造成接缝密实度不足,也是造成接缝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3)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不当。沥青路面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温度,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监控,防止混合料温度过低,造成粘结性降低,最终出现开裂。
车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这种病害方式绝大部分是受车辆荷载作用影响,会产生永久性凹槽。由于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情况下,车辙病害出现的速度与普遍性已经大大超过了预期。特别是在山岭地区高速公路车辙病害显得更加突出。通常情况下,很多高速公路整体沿线地形都非常复杂,高速公路路线纵坡也非常大,长陡坡路段非常多,由于受重载、超载与低速行车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车辙病害会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纵坡角度非常大的上坡路段,如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持续出现高温,那么车辙形成与发展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整个行车安全性。另外在交通荷载影响下整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还会导致高速公路养护费用的持续增加,也会带来很大危险性。
路面的坑槽病害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是由初期的裂缝和松散病害经过长期的发展不断演变而来的。因此一旦裂缝和松散病害出现就要及时的采取手段进行处理,如果不加以防治,已经发生病害的路面裂缝病害就会在不断经历车辆的行驶和雨水的侵蚀过程中愈发的严重,同时沥青材料本身的粘结能力也会随之不断的下降。与此同时如果沥青材料在施工初期就存在搅拌不均匀以及压实度不足等问题的话,坑槽等病害就会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形成[2]。
在设计中,从现行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沥青混凝土设计,缺乏科学的计算与分析,容易造成设计与现场环境的不一致。车辆荷载水平换算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特别是重载时应考虑路基的影响,在一些雨水丰富的地区,没有考虑路面降雨所带来的影响。科学研究机构或国外研究机构引入的一些参数应在该领域进行修改。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规范,停止使用Ⅱ型和B型梯度防滑面,处理S型矿石集料级配。
正式施工前应建立试验段,确定沥青路面松铺系数、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和机械组合等施工参数。施工中根据沥青混合料拌合机的生产能力选择摊铺机,确定运输设备的数量。对施工机械的型号和数量进行复核,做好维修保养,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施工状态,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保障[3]。沥青路面摊铺后及时进行压实,做好施工机械的组合,保证压实质量。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进行检测,确定最佳压实时间,保证压实质量。严格进行沥青路面的压实质量检测,并检测平整度、横坡等指标,保证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泛油现象的处理有其相对固定的程序,首先需要养护单位指派工作人员去往病害发生的路段进行样本的采取工作,随后对样本混合料进行抽离等一系列的实验,根据实际的实验结果来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案。若是路面只是出现轻微的泛油现象,则可以选择在路面上撒上粗颗粒材料的现象来避免路面泛油造成的路面与车辆之间摩擦力小的现象出现。若是泛油现象相对比较严重,则首先需要在路面撒上碎石,并使用压路机将其压入到沥青路面之中,等到路面情况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再次撒布粗粒的工作以及二次碾压的工作[4]。如果泛油这一病害发生的程度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常规的解决方式就不再适用,需要施工单位封锁病害发生的路段并将路基全部挖出重新进行铺筑,这样才能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由于长时间碾压将会造成各种病害的发生。针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发展特点,在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时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还要提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保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提升整体投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