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金融素养与技能养成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8-12-07 17:43
金融经济 2018年18期
关键词:金融技能院校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通过或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工具进行资金融通和支付及相关信息服务等业务的行为。从2013年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为起点,正式宣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它利用互联网平台为金融提供了新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与风险分散工具,衍生出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等六种模式,各模式的发展迅猛,伴随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越演越烈。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用户规模为3.24亿人,短短两年的时间,到2015年迅速增加到4.89亿人,金融融资规模达944亿元,379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成功融资,其中有32家平台成功获得多轮融资。2015年12月19日,P2P平台宜人贷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成功资本化运作的P2P平台。2016年2月,我国P2P网贷平台成交量达1130.09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9万人,服务企业超200万家,相关联行业就业人数达6000万人。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更蓬勃、更规范,在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高职金融专业课程进行重构,以期培养出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金融类人才,为此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金融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要切实贴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积极发挥金融学的教学功能及社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整体要求。

一、金融职业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填鸭式教育普遍,创新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教育界倡导: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而填鸭式教育以应试为终极目标,割裂知识掌握和运用之间的联系,虽然融入了前面两项,但是对于“做”的环节没有考虑,在实际运用中培养了大批缺乏自主思维、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的考试机器。面对问题,学生不是去举一反三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而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答案怎么写,考试就怎么填,更谈不上动手。长久以往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具体表现为:一是学生缺乏创新和动手能力;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效果差;三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知识面狭隘,系统性不强。

(二)理论教学为主,技能实训难展开

在当前经济常态下,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商平台和支付工具的出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给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带来了契机的同时触发了系列变革刚需,引发了迫切加强学生金融实操技能提升与培养过程理论教学为主之间的矛盾。互联网金融作为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发展凝结物,各大金融机构对于单纯宏观金融管理人才需求已经大大减少,而对于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大增。面对复合型、实操性的人才市场特点和需求,反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能获得实践的仅仅依靠教师自身有限的经验介绍和国家及省、院校组织的金融技能大赛,这也导致了一是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无暇顾及学生技能提升;二是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动手能力差,缺乏技能实践机会。

(三)教学资源不足,发展举步维艰

由于目前我国优质人力和物力等教学资源向高等院校集中和倾斜,高职院校在师资与教育和科研经费方面获得投入偏少,资金缺乏无法加强实训场地建设,生源质量又无法拓宽实习渠道,加上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方式,学生在素养和技能水平上难以达到金融行业要求,导致当前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发展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定向实习缺乏入口,就业渠道和岗位偏少的窘境,并不断恶性循环。

二、探索金融素养与技能养成新途径

保险职业学院金融系根据当前互联网发展新形式下学生金融素养教育和教改需求,探索如何将实践技能教学与金融素养养成相结合,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的,侧重于学生金融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培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基于以上目标,在原金融管理实务专业基础上筹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订单班,结合实际积极进行实践。

(一)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1)在课程体系设置时以互联网金融为特色,设立传统金融和融合互联网金融两个模块方向,这两个模块方向由浅到深地分了多个层级的专业模块的课程,同时设置职业基础、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综合与拓展三个模块,旨在通过职业基础模块培养学生专业的基本金融素质,职业核心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职业综合与拓展模块提高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三大模块的课程设置符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与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促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并可以为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在确立好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几大模块后,依托学院原有金融管理实务专业,在对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系部全体教师多次讨论,在传统金融知识体系基础上加入计算机及网络等关联学科的相关课程,最后结合学院实际建设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新型高职金融专业课程体系。

(2)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融合,而是在金融模式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借助其拥有的市场信息对等、便捷和安全等特性,无需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介入实现用户与对方的直接交易,对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缩短交易时间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但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禁锢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教学理念,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滞后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与时代脱节,缺乏创新和应变能力,在竞争愈发激烈的金融市场环境中无法适应,严重影响其后续的发展。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定位,采用“岗、课、证、赛”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以课堂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考试和金融技能大赛为驱动加强学生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中练,以练促学。

(3)对于涉及金融行业从业的专业课程,邀请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家能手进入课堂,结合个人从业经历集中传授金融行业发展、岗位要求及工作流程等知识,让学生提前了解金融行业从业的要求和培养其金融素养的提升。

(二)推动校企合作,订单双向培养

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传统金融行业相关机构特别是银行很少为高职院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平台,导致实习形同虚设,学生无法切身接触和了解金融相关的业务活动,严重缺乏技能实践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个困局,互联网金融订单班定位金融服务,入校前即与用人金融企业签订共同培养计划,结合行业和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通过自愿报名和企业人事部门考察,从金融管理专业新生中选拨,班级规模40左右。通过校企合作途径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促进知识理论与技能实践的有效衔接,在校期间由用人企业定期指派专家能手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技能进行指导,并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让学生真正在学中实践,通过实践推动学生学,让学生技能水平迅速提高。

同时学校联合企业相关部门定期与学生组织座谈加强沟通,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实习中所面临的困难,教师和行业专家能手及时在金融知识和岗位实践方面进行解答和辅导,促进学生金融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师资配备,加强挂职锻炼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师资队伍的素质对教学质量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专业,高职院校因结合时下金融行业背景下对金融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通过教改和创新师资配备,引进金融与计算机复合型的教师或人才,同时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改进教学理念。

由于传统金融教学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影响,对于互联网金融知识涉及较浅,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脱岗参加各类信息化技能培训和进入互联网金融企业挂职锻炼,强化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师专业技能,通过亲身实践环节把握教学节奏和实施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到互联网企业发展动态和未来岗位需求并掌握最新金融知识和实用技能,提高金融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金融专业订单班尚处于实验阶段,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也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岗、课、证、赛”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办初期就有学生报考金融类从业职业资格考试并有学生顺利通过,其他同学都在积极备考中;二是订单培养,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用人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拉近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有助于提升技能实践能力。

当然,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行业百废待兴,没有现成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参考和借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根据金融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创新教学思路,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培养方案,切实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和技能水平。

(保险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猜你喜欢
金融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P2P金融解读
画唇技能轻松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