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蒙,彭利民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对本区域的体育人才市场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不仅要全面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解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无系统人才培养规格、设备不完善、教育基础薄弱等多方面问题。有效缩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社会需求的差距,以确保每一个体育专业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大部分的院校都是以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作为教育中心和人才培养理念,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渠道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相关的资料分析,截至2016年,大约有112所院校在进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制定的过程当中都是充分地参考《专业目录》的要求和内容。院校的授课模式和教学定位与普通体育教学相似,都是在原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增加了相应的健身概论理论课程、大众娱乐体育项目、中华体育养生学、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等课程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缺乏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特色,以及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得实际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难以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还有39所院校根据教育部门提出的规定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了教学思想的分解和重构,并在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之下制定了全新的教学目标,然后将主要的教育和培养方向设置为教学科研型、健身指导型、经营管理型、组织管理型。
因此,体育专业可以对相关的教学经验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科学合理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正确的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相关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针来对专业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进行细化分类。为了有效避免培养方向过多而造成专业“空心化”较为严重的现象,院校教师还需要结合本校和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体育教师不仅要树立全新的社会体育教学理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引进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然后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之后,全面构建具有较强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动态化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师需要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够使体育专业学生在实际的实习和就业之后,顺利有序地完成与社会体育有关的咨询、指导、组织、管理等的各项工作。
1.科学合理进行专业人才类型划分。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得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而院校整体的专业招生规模和招生数量也没有出现减缓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将会步入全新的多元化和高速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要求,院校就必须要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职场能力,这样才能使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另外,院校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然后有针对性地全面提升学生的健身指导技能和理论、体育休闲服务能力。此外,教师还必须要全面加强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博、新、专人才的深入培养。第一,教师通过科学扎实的基础化教学,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自主学习水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实践创新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第二,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和社会对于学生人才的专业要求,有目的性地增加一些先进和前沿知识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知识素养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第三,教师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安排和合理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体育思维,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及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从而实现专业领域的精通和创新。相关的教师除了要全面加强教学的学术性和基础性之外,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当中增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内容,在使实际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精英化逐渐地转入社会化培养的同时,为学生的成功就业和长远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2.加强人才培养,有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师除了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外,还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调整。可以全面引入全新的主次结合教学观念,有效地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和核心技术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引入一些人文素质培养和德育教育的体育专业课程,这样才能使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传统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同,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本身实效性、应用性、专业性相对较强。因此,学院教师不仅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同时也需要有目的性地将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和企业业务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要大力加强社会体育专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打造专业的实践场地和实习基地。这样才能够通过有效的实践和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教师还可以有效地引入全新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客观公正地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这样能够使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更加的人性化、科学化,同时也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技能方面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体育专业能力和学习水平之后,科学合理地对技术人员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进行调整。不仅要在体育专业教学课程当中增加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体育热情的学习内容,同时也需要在专业教育的每个阶段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3.全面引入学分制的专业教学模式。现阶段,大部分的院校在进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传统的不完整的学分制度来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必须要在规定的课时内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够成功毕业,并获得相关的就业资格。这种存在一定缺陷的学分制,不仅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还限制了学生专业水平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原有的学分制使用情况的前提下,全面加强科学合理的全新学分制的引入。教师需要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当中的研究型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应用型课程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教育需求,系统化、科学化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应用型课程的人才培养重点转移到健身技能、管理技能、销售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具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健身教练市场推广等工作的资格和能力。而在进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全面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外语能力、政治思想意识、体育学科基础等方面教学之外,还必须合理地增加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有关的基础知识课程的内容,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而在全面开展研究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除了要大力加强基础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讲解之外,还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和学习,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成功就业之后,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并且能够高效地完成和胜任高层次的社会体育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
教师必须要在充分考虑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发展要求和职业前景的情况下,以专业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教学内容和体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教师首先要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和社会岗位的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的划分,然后在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就业倾向和职业发展需求来进行体育专业课程教学的调整。除了要及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之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社会急需的热门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体育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能为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