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永川区智能机器人及其发展策略

2018-12-07 06:40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永川机器人科技

阮 明 川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1420;2.重庆市永川区双石镇人民政府,重庆 402193)

引言

还是服务行业,都要推广进行技术升级替代部分传统人工。同时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产品及时改进。

在目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机器人产业都是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下一轮工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关键和重点领域。我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现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研发高端技术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机器人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机器人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积极培育机器人产业向高精尖发展。

中国机器人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成套机器人产量也非常大,但在一些技术含量非常伺服系统、核心零配件、控制终端等70%以上都靠国外进口,没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也就无法从本质上提升机器人的产业能力。如果这种状态在今后不改变,我国的新兴机器人产业就有可能重蹈传统钢铁和煤炭等产业的覆辙,造成产能结构性过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发展高端机器人产业必须立足高起点,培育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否则就容易形成低价竞争、恶性竞争,单靠没有技术含量的初级组装很难培养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要加强战略布局规划。高校、企业、用户产学研共同推动,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培育多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打造多个机器人产业集群。其次,要加强技术攻关。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发挥大学、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高端人才培养机构的技术力量和功能作用,解决“瓶颈”技术难题,解决控制器、减速器、集成应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核心技术难题。再次,细分市场,精细化生产和服务。无论是生产行业

一、永川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现状

1.永川区产业现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关地区必须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能力,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机床和低端服务型机器人上。永川区是重庆市内的老兵工基地,是较早从事于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地区;依托于永红厂、红江厂,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有所发展,在区外引进深圳固高、云南台正等国内领先的技术平台,在凤凰湖工业园建起了机器人众创空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程中心,细分产业上下游市场,纵向整合资源,为园区企业协同创新搭建了良好平台。

2.核心技术及精密零部件依赖进口。永川区工业机器人虽然近年来在一些领域内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控制终端、高精密减速机、伺服电动机、成套整机协调等核心技术和关键位置方面仍比较落后。虽然我国近年来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无论从产品质量、系列全面性、整机协调性,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无法与国外大企业形成竞争。特别是在高精密减速机和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方面的差距尤其突出,严重依赖进口,削弱了我区机器人的市场竞争力。

3.品牌认知度较低。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永川区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一大批从事机器人生产、研发和服务的企业,但都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产品也处于初创阶段,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难以与国际大企业形成竞争。部分大型工业机器人企业为了提高销售率,采取低价出售整机设备,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后逐步提高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及技术支持,造成购买企业的后续成本较高,后发地区机器人品牌影响力处于劣势地位。

4.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足。科学技术资源主要动力来源于人才,而高端人才主要分布在高校院所,永川区虽然有文理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高校,但是普遍科研能力较差,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能力较差。而且,高校院所大多没有与企业形成联动,与实际应用、产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从企业方面看,高校的基础原创性成果到产品研发之间缺乏转化的“纽带”,导致大量研究成果无法应用到实际。企业自身科研部门搞科研又造成企业积压资金压力较大。

5.规模化效应未形成。一是大量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和核心部位,加上关税及运输成本甚至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二是诸多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停留在简单仿制层面,简单的“拿来主义”,没有自己的创新,制约了机器人市场的拓展。三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过大的影响,部分企业为尽快回笼资金,重视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反应,采用低值高量的营销模式,忽视了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得工业机器人一些核心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不能转化为实际产品,严重制约了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6.产业聚集效应需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服务配套相对滞后。永川区机器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在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较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仍是主导者,其创新精神和政策持续力起关键性作用。科技人才培育、资金配套、政策制定落实、行业规范等配套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还较为落后。二是产学研合作成效不高,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在产学研活动中高校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对口,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一些生产仿冒产品的企业违法成本较低,政府查处又耗时费力,导致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有效遏制,严重挫伤了被仿冒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7.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客户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精细化和感知能力较强等的应用型机器人需求。ABB、KUKA、新松等国内外知名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纷纷推出人机协作型机器人产品。相比传统汽车产业体型大、移动范围大的重型机器人,人机协作型机器人具备小型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未来高精尖消费电子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需求和要求;还可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对其程序和算法进行编程,并简化操作程序,进行可视化操作,为未来开拓新应用领域打下必要基础。

二、永川区智能机器人行业应加强的政策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化程度。一是顶层统筹,协调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协调产业上下游信息,大力支持自主创新;规划指导区域产业政策,形成目标一致的产业政策体系;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地。二是继续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在新形势下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调控推动和服务保障等职能。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不断强化各个领导层面、各类经济实体、乃至生产一线工人和普通百姓的创新理念,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创新的新局面。

2.突出主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原动力。一是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每年有目的、有计划运用多渠道、多形式组织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引导企业家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提升组织开展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二是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政府牵头聘请高校等科研机构专家运用“一企一策”方式对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质优良的骨干企业进行个性化服务,积极引导其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三是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政府牵头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产销上下游联动、配套协作,实现从简单仿制生产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

3.科学规划,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在技术需求量较大、产业规模集群特征明显的重点行业和地区中,加快建设若干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实验设备共享、产品检测、质量认证等服务,减少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和重复投入。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园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商场、餐饮、娱乐等设施,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周边生活环境,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创新服务业发展。要培育若干个与园区相配套的创新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行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四是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把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4.加大投入,保障落实科技创新经费。一是加大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和健全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用于科技经费增幅明显增长。二是加大全市研发投入经费支出额。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三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形成广渠道、深层次、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四是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争取有更多的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科技平台落户永川,对已争取到的项目,要积极支持并加大持续投入力度,落实配套资金,以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管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真正落实好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并根据本地实际,关注、参照其他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永川区各项优惠举措。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突出实效性、普惠性,在奖励规模企业的同时,也要研究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在孵企业的扶持政策,既“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二是加强指导培训。科技创新涉及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税务、金融等多个方面,各相关部门必须整体联动,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和健全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法规信息咨询平台、产品服务推介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政策服务和产品宣传。三是强化考核激励。要加大对科技创新考核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相应增加创新科技贡献率、高新产业增幅等创新性指标,提高科技创新成效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通过考评,把推进科技创新的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三、关于提升永川区机器人提升竞争力建议

1.降成本、提技术、促规模是出路。国外知名的ABB、安川等行业巨头都是经过数十年的培育才逐步发展到如今的地位,永川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更是起步较晚,没有深厚的科研底蕴,缺乏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及产品。机器人组成部分中本体成本占20%,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占25%,高精密减速机占40%,控制系统占10%,其他占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主要依赖于三大核心部件。反观永川区机器人现状,三大核心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高昂的技术费用、专利费用造成其生产成本较高、推广较为困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永川区工业机器人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立品牌、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零部件和促进规模效应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永川区工业机器人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2.拓渠道,强创新,广研路是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分工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业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所依赖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快速消失,不断提高的用工成本和制造成本使工业机器人未来应用人力资源相对集中的纺织、汽车及电子产品等不同领域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后发的劣势要求我们必须打开思路,避硬就软,注重机器人整体配套协作和售后客户服务。例如,汽车装配中就需要流水线上机器人与周边的打磨、喷涂、焊接等工序进行协调配合,这就可发挥整体配套优势和售后客户服务等软实力优势,暂时避开关键零部件等硬件的不足,曲线带动产业规模增长,是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思路。

3.落实产业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是抓手。受到国家战略和民生重大需求的影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火爆数量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永川区已有机器人生产研发企业100余家,但大多是中小企业,行业影响力和品牌认可度较低,尚没有年产销量突破1 000台的企业,龙头企业缺失是永川区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一大问题。因此,政府应引导企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推动永川区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对外并购和重组整合,加快发展壮大一批综合竞争力高、技术力量雄厚、发展后劲足、行业带动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推动永川区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不只是产品,还有资金、技术、服务、人才等。

参考文献:

[1]方建军,何广平.智能机器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肖南峰.智能机器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金周英.关于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几点思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4):5-7.

[4]永川区人大常委会.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2016-02-19.

[5]涂燕.永川:创新发展工业经济“脱胎换骨”[EB/OL].永川网,2016-12-20.

猜你喜欢
永川机器人科技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科技助我来看云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科技在线
苗品记永川秀芽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