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8-12-07 00:22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驱动学院区域

陈 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一、研究背景

在高等教育多种办学模式齐头并进的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作为一种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全新办学模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我国独立学院的创办要追溯到1999年末。2000—2015年,我国新成立的本科院校共有678所,其中新设独立学院占新设本科院校的41.74%,是新成立本科院校中非常重要的力量。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独立学院283所,其中江苏省有25所,拥有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独立学院的在校生近280万,是一支庞大的知识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力量。短短不到二十年,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态势便不容小觑,一方面不断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持续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人才,对于未来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高速可持续稳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独立学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教学体系设计方面看,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盲目照搬母体学校现象普遍存在,专业建设思路传统陈旧,缺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面与母体学校雷同,就业面窄,从而就业率相对较低。专业理论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环节设置缺乏内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实践教学资源也比较缺乏,没有系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设计,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教学与实习实践需求。从师资力量配置方面看,一般独立学院以自主招聘的专任教师为主,外加母体高校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外聘教师,而部分自主招聘的专任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缺乏一线教学经验。同时,任教之前缺乏在企事业单位实践的经历,任教后也极少有机会去企业参加实践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自然也很难指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针对性、实效性都不强。

综上可见,独立学院要实现更大更快更强更有特色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转变办学思路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原因分析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所呈现的上述种种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其深层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匹配度不高。独立学院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和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人才培养模式不可避免地过分依赖母校,没有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创新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但随着高教改革的持续推进,独立学院正逐渐从母体中剥离出来,独立发展,自谋生路。而原来正是由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缺乏创新驱动战略的引导,导致了教学实践体系缺乏创新性,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高等院校作为创新主体之一必须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与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相交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独立学院也必须紧随国家大的战略走向,积极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度不紧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各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相关技能的人才,出现很多企业招聘难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大量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却无法顺利就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些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度不紧密,没能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因此,如何转变发展理念,使得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改革动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精准定制相关专业教学与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与公立本科院校培养定位的区分度不明显。独立学院介于一本、二本与高职高专之间,其人才培养目标既不能像“211”和“985”高校那样定位于科学研究型人才,又不能像高职高专院校那样培养技工技能型人才。而大多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基本沿袭的是其母体学校的培养模式,并没有依据自己的生源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形成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选取、实习实践方式以及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与母体学校大致相似。因此,独立学院应该明确自身定位,逐步转向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在深入分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背后潜藏深层原因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构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路径:以创新驱动为战略导向,树立先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以创新驱动为战略导向,树立先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势必要紧随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其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提升学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创新驱动发展。紧紧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建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体化发展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等建设,形成独立学院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新态势,使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主动融入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的工作大局,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等的创新发展,主动融入当地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对接。

三是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以行业企业需求和创业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着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紧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课程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整合相关的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本校专任教师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校外编制教材经验丰富的优质教师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优质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人才,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的专职或兼职教师。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是要从战略定位、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方面,探索多种实践路径,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促进独立学院成为创新驱动的生力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4]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Z].2015.

[6]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Z].2016.

猜你喜欢
驱动学院区域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分割区域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区域发展篇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