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8-12-07 07:32|
教育家 2018年42期
关键词:小组长班级班主任

文 |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学生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对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质注重较多,而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质往往认识不够,管理主要通过灌输规章制度、惩治违纪典型、借助集体舆论等方式来完成。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导致班级管理成了班主任唱的“独角戏”,出力不讨好,效率低下。这样的弊端,一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以致管理力量过于薄弱,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对立,导致管理很难奏效;三是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这样既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发展,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有关研究表明: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要求广大青少年学生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其核心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据此,现代班级管理就是要求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确立“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班级学生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都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为此就应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和成熟,他们非常看重在学生管理中自己的参与度。因此,在工作中突破传统教育“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营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环境,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并引导他们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勤奋拼搏精神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意愿的需求,也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管理

转换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道德素质教育问题,特别是道德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地位问题愈来愈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管理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具有管理客体和管理主体的双重身份,当他们是接受管理的对象时为客体,当他们在自我管理可对其他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时则为管理主体。学校管理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管理,使作为管理主体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搭建自我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我校以学生小组为管理平台,全面实施小组的合作管理。具体办法如下:

一是建立班级核心力量。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核心人物,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是班级各项制度落实的执行者,是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一支合格优良的干部队伍不容忽视。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在班、团(队)委干部选出后,班主任要让他们明白:一方面他们是由全体同学选举出来的,同学们的信任是他们的光荣;另一方面,他们是班集体的管理者,有管理好集体的权利和义务,要竭诚管理好班集体,回报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他们是班集体的一分子,也是被管理者,他们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和其他同学一样勤学,守纪,积极参加各项劳动、活动,更应该在同学中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培养班干部群体的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通过引导他们对学习、纪律等校园生活的理解、认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管理观念,树立远大理想,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班集体的热爱;指导他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形成正确的措施、方法,获得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响应和配合。

二是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在小组形成方面,为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学校参与实验的班级把全班同学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组,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小组以4~6人为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意愿,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在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若干名。小组长应选择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小组成员对每天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分,并及时通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积极参与同本班其他小组之间的和谐竞争,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组内互帮互助,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随时记录小组同学在纪律、听讲、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评分表给小组成员进行评分,在每天的小组会上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成员在各方面的表现记录下来,对小组每个成员的加分和扣分做好记录。分工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内部管理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目标让学生“明”。科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明确的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班主任可将学校和班级每学期工作的目标都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并依此来制定小组的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及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这样,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发展目标作为维持积极性的保障,还有理想目标作为最终抵达的目标,可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且经久不衰。

小组计划让学生“订”。计划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班级教育活动的依据。只有从小组实际需要出发的符合班级和小组管理客观规律的计划,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蓝图”和行动的指南。因此,制订小组工作计划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人翁,充分讨论,使他们在制订计划中接受教育,发展才能。

组名、组训、组歌、组徽让学生“定”。小组长要组织组内同学定组名、定组训,创作组歌、组徽,组名、组徽要体现小组个性,要使明确的组训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从而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组歌要体现小组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要具有感召和导向作用。

评价标准让学生“议”。小组合作管理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怎样的?这些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请学生广泛参与,充分讨论,以制定符合班级实际、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对小组的奖惩办法。如我校的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为:每学期每个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分为100分,学期结束总评。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100分为优,99~80分为良,79~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加分标准包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受老师表扬者每次加1分;课堂上有不懂问题敢于提问的,每次加1分等。扣分标准包括上课违纪(如:随便说话、打瞌睡、怪叫、搞小动作、吃东西、看课外书等),被老师点名,一次扣1分;上课顶撞老师、起哄一次扣2分等。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一次小奖励;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得分前三名的小组均进行奖励,每周倒数第一名的小组要接受一定形式的处罚。

问题让学生“析”。实践证明,无论班主任如何从正面“防范”,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问题,这是不足为怪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并着力纠正错误。这样,无论是对犯错同学本身,还是参与剖析错误的其他同学,都能受到深刻的教育。我们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利用每天小组评议时间,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有扣分的同学进行评议,指出其错误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其改正。

效果让学生“查”。检查是班级和小组管理的必要环节,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后,计划实施的进展如何,效果怎样?更重要的是,学生每天做得如何?这些,是每位班主任应随时了解的,更是应让全体学生明了的。所以,检查的工作也应由以往的班主任检查转为让学生自己查,使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了解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提出矫正偏差的意见,以求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要求每组组长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个同学的表现逐项进行检查统计,及时记录,并利用班级评价总结时间进行通报。

总结让学生“做”。总结是班级教育活动走过一个周期过程或一个基本单元的终结环节。它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看到缺点,吸取教训,进而指出下一阶段应努力的方向。所以,总结是班级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本途径。为此,在我校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班级中,大到每学期的班级工作总结,小到班级的周记,都要求学生来写,并力求使写总结的过程成为每一个学生对班级、对自己的一个重新、全面、客观的认识过程和评价过程。特别是每天的小组评价汇总、每周的小组成员表现汇报、每月的小组情况总结,均由小组长指定小组成员进行。

活动形式让学生“选”。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形式具有一种“隐性教育力”。为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让学生自己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管理形式。利用班会和其他集体活动,组织演讲、讨论、辩论等。实践证明,此种形式有一定的感召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几点思考

做好基础性工作是保证。小组合作管理只是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体系的一种形式、一个组成部分,仍然有它的约束性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指导机制与约束机制,这是有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保证。首先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让评价标准入脑入心,特别要做好顽皮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其接受并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管理模式中。其次要做好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熟悉班级的评价标准,积极指导和配合小组的自主管理。再次要加强对各个小组长的培训,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效果怎样,小组长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老师一定要选好小组长,并对小组长的工作给予及时指导,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指导其如何实行管理,也要指导其如何接受管理。

强化反馈,加强指导管理。在各组自管期间,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锻炼,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工作。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必须做好“幕后参谋”,要对各组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协调和指导,及时召开班干会,让各任职同学反馈管理情况、工作成效及面临的困难、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指导,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对工作方法有创新的同学无论成功与否均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对胆子小、没信心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和激励;对个别渎职的同学则要进行批评,让其承担管理工作失职的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既要对班级管理的大局进行控制,又要对管理的细节进行指导;既要分阶段、分主次地抓好学生管理中的重点,又要促使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建立健全奖励促进的长效机制。对小组的奖励机制是影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能否深入持久的内在动力。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调研,深入思考,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奖惩机制,并要形成长效机制,以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管理的持久推进。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只有解决好所面临的一个个新问题,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形成一系列成功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小组长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分餐小组长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还是不错的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