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兵
摘 要:人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物理教学视学生为知识容器,教师们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自勉。而创造性物理教学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让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来描述更合适。
关键词:创新;教育;物理教学
在大力改进中学物理课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近年来,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尝试,以下是我的一点收获和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要从一下几点入手。首先,要变教育价值观由原来的知识本位的教育为创新本位的教育,从注重教育的传承功能向教育的创新功能转变;其次,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要坚持正面激励、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使学生感到心灵的自由和安全;再次,对“知识”定义的认识要转变,传统观念认为书本上的内容才叫知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才叫知识,其实不然,知識社会里,人们摄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不限于学校和课堂,课堂的时空要无限扩大;最后,教师要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返璞归真”,既回归人类学习本性,让学生主动发展。
人的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主动发展起来的。传统物理教学视学生为知识容器,教师们也常以“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有一桶水”自勉。而创造性物理教学以“教师带领学生去找水”、“让学生学会自己找水”来描述更合适。所以教师的责任是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点燃他们的好奇心的火花,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让他们和谐而主动的发展。
二、利用物理学史教育,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包含无数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共同努力,在物理教学中介绍物理学史,介绍科学家建立理论的过程,介绍物理学家奋斗和创造的历史事实。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断言:10磅重和5磅重的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铁球一定先着地。无数的人不去怀疑,信以为真。但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做了如下推理:假如这句话正确,那么两个铁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栓在一起的15磅重的铁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不就出现了矛盾吗?伽利略凭借严谨的推理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说错了。
物理学史的介绍不仅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家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和创新精神。
三、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疑问是创造的先导,当人们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时,大脑才能活跃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认识史就是一部怀疑和标新的历史。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问题是人的天性,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是创造的萌芽。教师应以尊重为前提,以激趣为条件,以自主为核心,注意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制造悬念,启发思考,由此产生矛盾、疑惑、惊讶,使学生探索作答。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创新思维以严谨的思维为基础。
思维的严谨性可通过设问、质疑、反例、错例辨析等的训练,使学生善于订正和发现运算与推理中的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去伪存真。
五、利用开放性习题,促进创新思维
近年来开放性习题在中考中不断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应用开发性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现在有两种液体,一种使纯水,一种使盐水,如何区分他们呢?根据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一种创新过程,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它们的密度不同,有的出学生提出利用它们的凝固点不同,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它们的导电性不同,还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教师都给予肯定。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进行思考,寻找答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放射性状态,向四面八方扩散,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类似的习题还有很多,只要老师善于挖掘、善于发现,就即可扩大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应本着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为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考虑,在物理教学中,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爱创新。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我们的中华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