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新时代三全育人带来的机遇

2018-12-06 07:40宋江峰
速读·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时代互联网+

摘 要: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和载体,传统育人模式在多元价值冲击下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互联网+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构建互联网+三全育人机制,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新时代;三全育人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就要求,高校要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出发,切实树立起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深度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效应,从而真正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许多高校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构建高校“大德育”的育人格局,但实际成效并不显著,很多好的理念未能有效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正视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制定最佳的对策,提高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即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开创“互联网+三全育人”的新生态模式。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三全育人模式相结合,通过建立数据库,可以使教师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方便准确的了解学生、分配教育资源、改进教育方式。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要求,“互联网+”技术有利于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构建育人工作体系,有利于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一、传统德育模式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1.从全员育人的主客体着手。从全员育人的主客体来看,主客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正在走向平等关系。一些高校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作用和特点。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地位可以通过掌握信息的速度和传播途径发生位置的转变,谁掌握的信息及时谁就可以占领教育的主体地位。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聚集地,通过信息获取的低门槛,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教育过程中主体所具有的权威地位。

2.从全程育人的内容和形式着手。从全程育人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制订的,针对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成长阶段传授知识,重知识讲授忽略人格塑造的现象时常存在。但是,在今天受教育主体接触网络广泛的“网络时代”,如果继续按部就班的进行灌输式教学,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的滞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要将育人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根据时间和空间的改变,推进教育形式的转变。

3.从全方位育人的时间和空间着手。从全方位育人的时间和空间来看,封闭物理空间的主体地位逐步让位给开放的虚拟空间。学校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课堂也不是育人工作的唯一阵地,育人工作渗透在课堂、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心理疏导、管理服务、评奖评助等多种方面。传统育人体系中自上而下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冲击,开放的虚拟网络空间成了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教育者固有的强制力优势不复存在,受教育者获得了自主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受教育者的关注度、认可度、欢迎度将决定知识信息的接受度,从而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三全育人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方方面面,为新时代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影响大学生的感知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对事物的评价思维模式。“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生态。

1.互联网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拓宽全员育人的范畴。互联网平台的运用突破了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技术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构建了新型的教育方式,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作形式。“互联网+全员育人”模式强调充分调动家、校、社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工作格局协调化、教育情境具体化,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让教育贯穿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个阶段。

2.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有利于贯穿育人全过程。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培养特点,在各个年级阶段的学习任务和教育任务看似分离却是密不可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需要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职业生涯指导、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应该贯穿大学生涯的始终,但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往往将他们分割进行。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知识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主内构能力,以其传播广、速度快等优势突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的局限,高校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最新的理论政策快速地传达给教育受体。高校要善于通过社交网络和移动端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激發学生们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有利于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作为一个虚拟而具有广泛传播力的平台,互联网可以使得人们具有平等话语权。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隐匿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很多大学生通过虚拟社交网络来进行自我呈现,寻找价值认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牢牢地把握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让思想引导与教育处处渗透。

作者简介

宋江峰(1990—),男,汉,山东郓城人,硕士,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7—2018年度课题“高校‘三全育人运行机制与平台研究”,(xszh2017—2018—2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新时代互联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