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雯
摘 要:文章概述了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探讨了如何设计通俗易懂的展览,以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设计
历史博物馆承载了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有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在博物馆展览中,陈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代表着博物馆的工作质量,也是广阔历史现象的体现。优秀的设计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所以历史类博物馆在设计陈列展览的时候,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促进文物和参观者的有效沟通。
1 确立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主题思想
在设计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陈列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组织文物展品。作为陈列的核心和灵魂,主题思想十分重要。展览的主题思想直接决定着展览是否成功,就好比剧本决定着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所以,在设计陈列展览之前,要先确定陈列的主题思想。
1.1 以历史脉络为主线
以历史脉络为主线就是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摆放文物展品,包括通史、断代史、某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或者一个地域的历史。另外,历史类博物馆举办的最广泛的陈列展览就是专题性历史陈列,如陶瓷史陈列、鸦片战争史陈列和古代科技史陈列等。
1.2 以文物为主线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文物是陈列的主要内容,是陈列的灵魂。按照文物的材质、艺术特色和年代等确定陈列主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陈列手段。具体是指以某一系列文物为主题,按照一定的类别、顺序依次展出,将文物的整体之美系统地展现在参观者面前。例如,南京博物院以馆藏清宫食用器皿为陈列主题,举办了“美食美器——馆藏清宫食用器皿展”,这样的展览不仅满足了参观者对宫廷生活的好奇,也体现了该馆丰厚的藏品实力。
1.3 提炼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主线
中小城市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一般都来自于地方考古发现,尤其是地方史博物馆,大部分展示的都是地方的历史文化。这类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展品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这些博物馆一般都是通过提炼展品和地方的文化内涵来确定展览的主题思想。在内容设计的时候,博物馆序厅是重中之重,它统领着整个陈列展览,是体现文化内涵、升华主题、引导观众的重要一环。
1.4 以区域文化为主线
区域文化是包含各种不同文化特征的时空概念。以区域文化为主题思想,陈列内容包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的精神世界,设计的陈列内容要突出该区域历史的特色和重点,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模式。
2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要求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在设计内容的时候,要突出文物的历史性,突出文物的价值。当然,也要考虑文物的安全性,博物馆内的照明摆放要以确保文物安全为中心。设计人员对历史的理解是融入在陈列的设计体系中的,这种理解并非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文物展现出来的。设计人员会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将不同的文物组合起来,来排列文物和设计符合文物内涵的场景,并尽可能地还原文物的时代背景,让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物的深刻內涵。
另外,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要摒弃以往的严肃的展览氛围,要让陈列设计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和精神需求,为观众提供一个轻松的参观环境。只有这样,观众才更容易发挥想象,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也获得良好的精神享受。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内容设计体现出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光芒,不仅符合现代博物馆的教育理念,也是现代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发展趋势。
3 文物、展品及其组合
文物、展品及其组合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参观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博物馆和其他知识传递机构的最大不同之处。陈列的主题是根据文物、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确定的。展品是博物馆的独特语言,文物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核心,这些都体现着历史类博物馆的性质。挑选藏品进行展览时,首先要深入研究藏品,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展品。另外,由于历史类博物馆面向的是整个社会,每个参观者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结构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博物馆不仅要重视专业性的陈列,还要重视陈列的普及性与基础性。
4 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主要指的是除了文物之外的其他展品,如图片、模型、录音、录像等,它们也是陈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展品是对陈列展览的有益补充,也可以对陈列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展示文物所代表的文化、文物的制作工艺和日常用途等。另外,辅助展品还可以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以模型、图表、场景复原等形式,和相应的文物一起展示。这不仅增加了展览的趣味性,也体现了考古研究的重要意义。
5 文物、辅助展品及组合
对于博物馆陈列来说,文物展品的组合是最基本的要素。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的陈列都是将文物展品、辅助展品、模型等组合起来,再进行艺术性加工组成的。对于历史类博物馆来说,组合的依据主要是文物的特点、区域文化等要素,大多数历史类陈列都是以一定历史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这个地区的重大考古发现为主题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组合这些展品时,要用科学的符合历史规律的方式进行排列、整合,而不是简单的机械式组合。一般来说,陈列展品的组合模式可分为两种:文物与辅助展品组合,情景式陈列组合。下面以铜镜陈列为例,分析这两种陈列模式。
5.1 文物与辅助展品组合
铜镜的历史悠久,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其几千年的演变历史,不过也有很多观众关注的是铜镜精美的纹饰。所以,在展品组合的方式上,可以将铜镜的纹饰的发展变化通过时代的脉络展示出来。比如,展品可以分为几个特色单元,包括龙纹、神仙人物、星云纹、凤鸟纹、故事纹、海兽葡萄纹、规矩纹等,辅助展品主要是铜镜的纹饰拓片、铜镜的发展史图片等,这样就完成了最简单的程式化组合。这种组合模式适用于文物馆藏数量比较丰富的博物馆对某一类文物进行集中展示。
5.2 情景式陈列组合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某个铜镜特展为例,这个展览的第一单元并非简单地展示铜镜纹饰并将各个时期的文物进行排列组合,而是设计了不同的情景。首先通过一面镜面十分光亮的铜镜,为观众展示了铜镜的照面功能;再在另一件铜镜的镜钮上系上绳带,让观众能明白镜钮的用途。同时,该展览还设置了古代铜镜的实用情景,设计了一个小的情景环境,将辅助展品——彩绘执镜女立俑和三彩梳妆女坐俑,与铜镜展品进行组合式陈列,为观众营造一个古代女子使用铜镜的情景。另外,该展览还借助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梳妆图,让观众更加了解铜镜的用途,明白铜镜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该展览在保证观众看懂展品的前提下,还将考古发现的镜袋、镜台、镜盒等的图片加入到展品的组合中,不仅激发了观众的参观兴趣,也拓宽了观众的视野。这种为观众营造符合展览意境的情景式陈列比较适合专题展览和展品种类较单一的展览。
6 结束语
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需要根据陈列主题进行艺术化和科学化的加工。在设计的时候,要以文物为中心,再选取符合主题的辅助展品加以配合。同时,要重视观众的内心感受,使展览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通俗易懂。这样不仅增加了展览的形象性和知识性,而且更好地阐释了文物的内涵,做到有效地、广泛地传播历史文化,发挥出历史类博物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斌,黄晓枫,范犁.透物见史——“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的展览策划与设计[J].文物天地,2018(6).
[2]李峰,崔林浩.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8(7).
[3]马成新.对历史文物陈列艺术形式设计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J].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