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8-12-06 07:44刘蓓蔡锋成雷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30期
关键词:分娩结局心理状况初产妇

刘蓓 蔡锋成 雷霞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为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将2017年7~1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4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初产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及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得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协同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围生期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同时有助于产妇情绪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家庭协同护理;初产妇;分娩结局;心理状况;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0-01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mily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outcome of primipara delivery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his nursing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rimipara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from July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ormal nursing mode) and observation group(family collaborative nursing mode),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ime of labor(first,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the mental condi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rimipara. Results The second trimester and the third trimes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laceration of perineum and lateral episiotom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SQI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family collaborativ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primipara perinatal ca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labor process, improve the outcome of childbirth, help puerpera's emotional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Family collaborative nursing care; Primipara; Pregnancy outcome; Mental conditions; Quality of life

女性從妊娠到分娩的过程是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简单来说从社会上的个体附加了“母亲”的新身份,然而由于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产妇出现一系列焦虑或恐惧症状,严重影响到产妇的分娩过程[1-3]。同时,伴随人们对优生优育意识的不断强化,产妇家庭对临床医师和产妇的关注和期待也不断增加,这种意识也无形中给产妇造成极大心理负担[4,5]。从科学角度来讲,产妇在生产后自我管理能力有所下降,需要一定的休养才能完全恢复,同时由于兼任婴儿照护责任,部分婴儿照护技能缺失的产妇若不能及时适应将会影响产妇生产过程或产后的康复进程,更甚者严重影响到婴儿的生命健康[6]。协同护理模式是属于社会支持的一种护理方法,采用现有资源最大的发挥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护理,让产妇积极主动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让家属积极协调护士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考虑到家属是产妇情感、物质等多方面的坚实后盾,本研究对产妇家庭给予协同护理,将婴儿照护或健康管理转移至产妇家属身上,旨在辅助产妇适应身份转换,提高母婴生活质量[7-9]。我院产科2017年7~12月期间对140例初产妇实施家庭协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7年7~12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初产妇纳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单胎初产妇;经B超检查后提示胎方位正,且发育良好;无严重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及其家属均无语言障碍;产妇精神状态正常、无严重器质性疾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出现剖宫产指征、有妊娠期合并症的产妇;排除因家庭成员缺失(或其他原因)而无陪产家属的产妇;排除生产期间出现危急症的产妇。根据产妇入院编号随机将14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孕周、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产妇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及照顾者进行教育指导,包括围产期分娩知识宣教、分娩准备、产后康复、母乳喂养技巧等;而产妇家属仅充当产妇生活照料者的角色。

1.2.2 观察组 采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1)家庭-产妇照护职能确定:由医院专职护理人员主导、召集产妇及其家属,对产妇及婴儿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并对产妇及其家属能参与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分工。(2)产前家庭支持和心理辅导:针对产妇对生产过程所存在的畏惧或担忧,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与产妇家属进行沟通和协作,由产妇家属根据心理辅导技巧和干预内容,对家属进行产后抑郁相关的健康宣教,与家属共同了解产妇心理健康状态,促使家属积极参与产妇的心理护理,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安排家属陪伴产妇,并对产妇和家属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家属学习和掌握婴儿护理、产妇护理及产后康复相关知识;举行产妇及亲属联谊活动,促进产妇及亲属之间交流护理经验,注意控制活动强度以免影响产妇休息和恢复;由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干预指导的微信群,将研究者纳入群中,及时与孕妇家庭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每日定时进行图文、视频等宣传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3)产后家庭-产妇对子式干预:将产妇及其直系亲属组为1个干预组别,每天按时对其进行10 min左右的宣讲(产妇和婴儿照护要领),之后要求产妇及其家属现场复述本次宣讲掌握的内容,另一方记录下对方的遗漏点和错误点,待其复述完毕后以口语方式向其阐明相关知识体系。同时,护士用视频记录下整个过程,然后重新讲授遗漏知识点及错误知识点。(4)照护过程记录:督促产妇及其家属每天进行密切的交流,并由产妇家属每天对产妇的心理动态、护理过程和护理建议进行详细记录。医院护理人员则参照护理日记中日常护理所缺失的部分,针对性的补充护理或康复训练活动,具体包括饮食干预、盆腔功能锻炼、排尿锻炼等。

1.3 评价指标

1.3.1 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 具体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时间;生产过程中和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产后5 min的阿普加评分情况;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会阴撕裂或侧切)。

1.3.2 产妇心理状况 在护理干预前以及护理干预至产后30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产妇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行评定,EPDS>13分认定为产后抑郁,SDS>50分认定为焦虑。

1.3.3 生活质量 在护理干预前及产后30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产妇进行生活质量调查,PSQI<11分判定为睡眠质量良好,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60分判定为生活质量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不符合计算要求的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所得概率进行校正,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对象产程和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会阴撕裂、会阴侧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对象生产前后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比较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之间EPD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至产后30 d,观察组EPD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PSQI得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得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女性完成人生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孕妇对分娩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往往会对分娩时疼痛有过度恐惧情绪,进而会造成产妇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敏感等负面心理,这将极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婴儿的生育[5,10-16]。产前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而产程中的不稳定情绪将会造成产程时间增加、产后大出血等问题。家庭协同模式是将亲情护理与助产护理相结合得到的一种新型助产护理模式,主要是由孕妇家属加入至助产护理中,与产科护理人员共同对孕妇实施助产护理,可使孕妇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对其心理状况十分有利,且这种亲情式助产护理融入了人文关怀理念,助产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责任家属作为联系护理人员和产妇的情感纽带,能更好的将情感寄托或护理责任落实到实处,同时避免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抵触心理[11,19]。家庭协同护理模式是属于社会支持的一种护理方法,通过引导鼓励促进患者、家属参与健康护理,让产妇积极主动掌握自我护理能力,让家属积极协调护士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同时,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社会支持水平、自我效能感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更有助于护理人员提前防范或处理不良风险,从而促进了生产过程的顺利推进[18]。

近年来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产妇及家庭会产生不良影响。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特别是在生育期女性常常产生心理退缩,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更多鼓励和支持,在此阶段女性情绪常常不稳定,角色改变以及自身工作安排、身体恢复等均会给产妇带来严重心理压力,而有过生产经历的女性抑郁症发生概率更高[20,21]。曾玲玉等[22]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在护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方面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躁抑郁情绪。顾丽嫦等[23]研究发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大部分产妇抑郁发生后均不会主动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甚至无法得到家庭的关怀支持,不能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因此家庭协同对产妇心理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得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协同护理组的产妇在生产之前即进行了充分的心理疏导,这种疏导过程是由医院护理人员主导、产妇家属直接开展或实施的,能有效消除产妇不必要的担忧。家庭协同护理是以医院护士的主体护理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鼓励亲属关系较近、有责任心的家庭成员亲自参与到产妇的护理过程中,经过专业的培训与指导,从而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了解有关分娩和育儿的知识,并将依赖单独的护士专业护理转变为共同责任护理[16,24]。责任家属全程陪伴产妇的围产期,增进产妇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融合和理解程度,营造轻松生产育儿环境的同时,避免了不良情绪的诱发[21]。家属陪同产妇共同接受护理人员的专题培训,相互之间能达成相关知识的相互交流,产妇的长辈家属也可以将自身生产经验传授给产妇[25]。融入家庭协同亲情式护理模式,使孕妇情绪更加稳定,减少了孕妇心理方面因素对其分娩产生的干扰,使其分娩更加顺利,从而大大降低了产生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产妇的良好状态也提高了幼儿照护的质量[26]。

综上所述,家庭协同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围生期护理,有利于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对促进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莫然.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与整体优质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2931-2932.

[2] 姜武佳,任春霞,蒋志玲,等. 联合一体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14):2791-2793.

[3] 王恩丽. 家庭化护理模式对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 浙江医学,2017,39(11):933-935.

[4] 邱嵘,花芸,涂红星,等. 结合社会支持的分娩自我效能增强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 中国健康教育,2017,33(1):25-28.

[5] 马文娟,李真,贾寒,等. 郑州市312例产妇育儿胜任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2017,24(7):35-37.

[6] 李新辉,蒋佩,陈江芸,等. 跨文化护理视角下维吾尔族产妇分娩及“坐月子”习俗变迁探析[J]. 护理研究,2016,30(34):4238-4240.

[7] 孙琳. 品管圈用于初产妇持续性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郑州大学,2016.

[8] 周亚芹. 家庭支持干预方案应用于产妇对其产后自我保健能力及婴儿照护水平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6,15(2):32-34.

[9] 高杰,李玲新,刘莉. 初产妇母亲角色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4):40-42.

[10] 胡凤欣. 对初产妇家庭实施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护理,2016,8(5):410-412.

[11] 李晓燕. 助产士主导的产前检查对低风险初产妇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6,45(26):3738-3739,3744.

[12] 刘艳琴. 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法结合丈夫陪产在初产妇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9):61-63.

[13] Murphy S. Book Review:Collaborative caring:Stories and reflections on teamwork in health care[J]. Can J Occup Ther,2016,10:13-16.

[14] 孙舒畅. 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37-2138.

[15] Bergman AA,Jaynes HA,Gonzalvo JD,et al. Pharmaceutical Rol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s in Pharmacist-Physician Communication[J]. Health Commun,2016, 31(2):161-170.

[16] 何凌云. 初产妇妊娠分娩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00.

[17] Kroenke K. Capsule Commentary on Meredith et al.,Impact of Collaborative Care for Underserved Patients with PTSD in Primary Ca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Gen Intern Med,2016,31(5):536.

[18] 思耀芬,贺秋园,杨美玲. 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恢复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6, 31(5):453-456.

[19] 黄美娟,周洁,顾彩霞,等. 引入循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对其精神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00-2403.

[20] 何瑛,何国平. 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21] 丘美芳, 欧阳雪莲. 协同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6,15(7):11-14.

[22] 曾玲玉,蔡婷婷,胡秋红. 产后抑郁的病因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161.

[23] 顾丽嫦,杜婉桃,黄春梅,等. 护理干预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163-165,199.

[24] 徐丽娟,洪六香. 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情绪状态及分娩结局满意度的影响[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9):1129-1131,1128.

[25] BM Watson,ML Heatley,C Gallois,et al.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interprofessional practice:perspectives of maternity clinicians[J]. Health Commun,2016,31(4):400-407.

[26] 胡峥,齐国华,吴燕华. 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初产妇母婴分娩结局的影響[J]. 海南医学,2014,25(9):1351-1352.

(收稿日期:2018-06-19)

猜你喜欢
分娩结局心理状况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活跃早期人工破膜对产程与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