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启示

2018-12-06 07:40张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0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青少年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可以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合格接班人。文章从学习目的、基本礼仪、心理素质、荣辱观念、感恩图报几个方面分析了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了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仅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但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在社会的某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等一系列问题,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界限混淆不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现象不断增长,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信用和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腐败现象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然会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启迪作用,和对治国理政以及道德建设的启发作用。他的重要论断准确地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推动德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一、当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目前的青年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而且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甚至会破坏一些青少年的美好未来。因此,全社会需要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并且加以引导和解决。具体而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应有的理想抱负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是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不如农民工,于是出现了“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并一直有着较大的市场,这种说法对青少年甚至其家长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对一部分学生的随机抽查,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他们认为金钱至上,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不愿花费时间读书,大部分抱着读书无用的想法。他们课上睡觉,课下玩游戏,无视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学生连续数周旷课的现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出现道德 “滑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基本礼仪不懂得,缺乏应有的宽容心

一些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不尊重他们的长辈,和父母发脾气的现象在当代青少年中表现的较为突出。一些青少年不会恰当地与他人相处,不懂得换位思考,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傲慢无礼,缺乏宽容之心。有的学生甚至对社会抱有敌视的态度,冷漠自私。

(三)心理素质不够强,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当今的青少年,由于其优越的生长环境,很少经历挫折,求学过程一帆风顺,缺乏挫折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时,他们的精神状态时不同的,有些青少年时常出现考试焦虑,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学习困难,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学习成绩不稳定、严重的逆反心理等情况。此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过去依赖的对象——父母和亲戚,如果不在身边,他们常常会感到无助。沮丧、抑郁的精神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自认为很明白道理,但往往在面对挫折时,却陷入生活低谷,或自大,或自卑,缺乏应有的自信心。

(四)荣辱观念不健康,缺乏正确的荣辱观

目前的校园不是一个完全洁净的象牙塔,在开放的社会中,受社会上种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荣辱观念不够健康:一些青少年不以奋发图强为荣,不以考试作弊为耻,他们既不想努力学习,又想考试取得好成绩,从而导致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屡禁不止,此外,他们不能自食其力,却要与人攀比,这些都是荣辱观不够健康的表现。

(五)感恩图报不懂得,缺乏应有的诚信意识

社会日益发展的同时,物质也极大丰富,有些青少年对国家没有心存感恩之心,反而总是抱怨;有些青少年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无私奉献,没有欣赏和感激,反而感到厌烦;还有些青少年学生受到所谓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真诚,信誉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且“世故”,青少年应有的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丝浊气。待人接物过于圆滑,往往给人以一种浮躁感、真诚欠缺感。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受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另一方面,对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中缺乏严重,部分青少年出现道德缺失的现象。

(一)青少年自身的身心特征的影响

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期,它不仅是人生的最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最脆弱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的青少年的生理成熟较早,而心理成熟较晚,生理心理的发展和社会环境教育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因此,青少年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道德教育文化的弱化

我们知道,学生道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发展过程。青少年时期的道德需要由他律发展到自律,不论是他律的道德规范还是自律的道德原则,都需要通过各种道德教育传输给学生核心道德内容,尤其是在学校。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教育。由于多数家长对网络知之甚少,大多数的家庭对青少年的指导和监督不足。而对于在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校来说,他们的传统道德教育似乎是滞后的和低效的。在庞大的网络面前,道德教育形式单一,社会的價值取向也过于单一,从而弱化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互联网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多种多样。加之,青少年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打开电脑,随意阅读,很容易被网上错误信息,不良信息带入歧途。例如,网络词语冲击着传统文化,一些学生在考试中运用大量的网络词。互联网的发展,使得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玩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很少有人翻开《弟子规》、《论语》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阅读,言语,行为更是效仿互联网中的信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网互联网冲击着青少年道德教育。

三、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道德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的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价值观也随之多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传承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化的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品质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自我修养,关注他人和社会,此外,它还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遵循道德教育的认知规律,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滋养学生的心灵。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文化根基和源泉。

(一)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交际观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仁爱、推己及人。教育学生善待他人,真诚交友,谦卑忠信,才能获得真挚的情感。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友谊观念,培养关心他人、忠信克己、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为未来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二)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礼仪观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言行举止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文化来培养青少年的礼仪观。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培养青少年尊重他人,文明有礼的习惯。

(三)用传统文化提倡青少年的孝文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严重,同时,独生子女家庭比例较大,很多青少年不懂分享,不知关爱长辈,以自我为中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意义重大。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广泛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并让青少年参与其中。

(四)用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取得成功的人们必然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对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意义深远。

(五)用传统文化塑造青少年的诚信观

诚信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道德标准,“人无信而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优化青少年诚信意识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尤为迫切。

(六)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利益观

从古至今,义利之辩屡见不鲜。在义利关系上,中国传统道德倾向重义轻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传统文化中的利益观对于正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至关重要。

总之,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并与当今时代相结合,以此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将最小化,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美勇.强化德育教育功能 转变教育观念[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S3).

[2] 吴丽萍,李翼.新形势下班主任搞好德育教育之我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3] 刘锦东,李滨.德育教育的哲学维度[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03).

[4] 谢长瑞,徐树君.建立“三全”机制 加强德育教育[J].现代技能开发,2000(02).

[5] 张增光.山东东平县技校德育教育立体化[J].现代技能开发,2000(08).

作者简介:张莹(1994.05-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