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宋词教学着力点

2018-12-06 07:40薛丹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朗读意境

摘 要:宋词的内容多细腻的生活情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应以赏析为主,避免过多的串讲给学生增加负担.可从朗读背诵,分析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作的意境,分析词作的表现手法,增加课外作品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六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宋词教学;朗读;意境;表现手法;多媒体

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瑰宝,内容多细腻的生活情感,句式长短不齐,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喜爱,它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读写能力。具体教学中,宋词应以赏析为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朗读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也适宜于宋词。宋词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潜心涵咏。首先,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积累书面语言,增强书面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其次,朗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宋词,要求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掌握词的音义。再朗读,要求要求读得流畅、不重复破词,停顿语速适中,有节奏感,最后要求运用表情朗读,把作品中的神韵读出来。最后,背诵需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应以理解为前提,也可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同时还应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过度背诵”。

二、扫清理解障碍,分析重点词句

古代文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常言此而意彼,往往用神仙、美人、自然景物等作为寄托的材料,表达情感。教师要注意扫清某些材料的深层意蕴。同时,古词作品都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来,学习时一定要仔细体会其中词语的涵义,领会作品的韵味。比如辛弃疾的代表作《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仅一百多字就引用了五、六处典故,给学生造成了理解障碍。讲清这些典故的来龙去脉和词人引入的真正用意,学生才能学得活泼主动。我们可剖析其中一个来“管中窥豹,”词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据载:廉颇离开赵国后,赵王想起用他,派使者前来探看,使者受小人贿赂说廉颇已老。在词的末尾引这个典故,是暗示自己遭谗被妒的不幸处境。

三、引学生进入词作的意境

意是作品中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评价,境是客观的景和生活形象,意境在不同的词作中有不同的体现,我们须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首先,紧扣作品内容,介绍写作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社会氛围。比如,《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抒写了作者空怀报国理想,六十五岁才被起用的抑郁悲凉,可以通过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来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其次,可朗读或回忆学过的内容相近、情感相似的词作,引入作品。如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离愁别怨,可利用诸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描写离愁别怨的词作中引入课文。最后,老师也可以口头描绘作品中的意境,把学生引入境界,还可由周围的景物、季节、人物等展开联想。

四、分析词作的表现手法

好的作品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往往有独特之处,分析它们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如柳永的《雨霖铃》,在表现手法上借景传情,开头借“寒蝉凄切”以声写情,勾织了凄凉的惜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借用特定的景物表现了别离后的凄凉处境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再如《赤壁怀古》,借赞周瑜来抒写自己人生失意的情感,词的下阙对周瑜的描写采用了夸张、写实相结合的方式,把人物典型化。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每篇作品的特点,才能使学生有鲜明的印象,更深入地理解作品,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写技能。

五、增加课外作品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宋词是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内容,仅从课本内容去了解是不够的,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教学中可适量补充一些课外的作品。首先,教师可对宋词的概况、流派、作家作品作简要的概述,使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其次,可以适当介绍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比如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课本中有她的《渔家傲·记梦》,教学时,可将她的名作《声声慢》、《点降唇》等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她的作品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再如,学到《如梦令》,可让学生课外去总结李清照“瘦”字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瘦”字体现出的词人独特的审美追求。

六、用多媒体辅助宋词教学

首先,可以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可以对詞作的写作背景、需要讲解的句段以及有关诗词解释等进行修饰,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比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就可以采用行草的形式把整首诗展现给学生,调动其学习的兴趣。放映时,可以进行文字动态效果的设置,使其产生动感。其次,可利用图片、动画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动画生动形象,招人喜爱,可以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促进他们体会字词的精妙,为学生深层理解词作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再次,可精心配置音乐、朗读配音。给宋词配置音乐,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欣赏课文真正成为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整体。

进行宋词教学时,教师可从以上六点着力,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教给学生鉴赏和分析宋词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汉超.李清照词赏析[M].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

[2] 徐张杰.宋词教学效应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3 (12):56.

[3] 林俊荣.宋词教学初探[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1):93.

[4] 刘敬珍.行走在插图和音乐中的唐诗宋词教学[J].科技视界,2012(14):151.

作者简介:薛丹(1989- ),女,汉族,重庆潼南人,教育学硕士,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工程系,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朗读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