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传播

2018-12-06 12:20甘肃银光集团课题组
现代国企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银光微信企业

文=甘肃银光集团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吴树宏 谭伟 贾敏 李瑜升 王潇)

面对传播方式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准确地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轨,主动作为、主动引导,如何管好、用好新媒体,助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传播,成为摆在国有企业面前亟待实践与探索的新课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满足员工碎片化、掌上看、形式活、能互动的需求,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大员工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广大员工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面对传播方式突如其来的变化,如何准确地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并轨,主动作为、主动引导,如何管好、用好新媒体,助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传播,成为摆在国有企业面前亟待实践与探索的新课题。

银光集团新媒体的实践探索

甘肃银光集团于2014年5月,申请开通了以“银光化工”(后改名“银光微来”)企业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开设“银光宣传人”微信群,并以此为背景,展开了“运用新媒体助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文化传播”的课题研究。

经过四年的运营,“银光微来”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明确定位、组建团队、强化管控、打造品牌、互动活动五大举措,总关注人数不断壮大到目前的21000+。在持续地与员工互动的过程中,邀请广大员工共同参与宣传、转发信息,从而更广泛地传播企业文化。

就新媒体运营管理而言,人就是产品,产品就是人。因此,“参与感”和“人格化”成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两大特点。经过四年的运营管理,该公众号定位为服务客户市场,沟通企业内外,立足于思想引领、价值传播、形象塑造、文化传承,通过新媒体运营、网络媒体公关、网络整合传播三大途径和舆情研判、舆情监测、危机处置三大措施,铸造企业品牌形象。

2016年5月,经过8000余名员工投票征集,正式更名“银光微来”作为公众号名称,“小微”“小强”为卡通形象代言人。名称有三层含义:一是象征银光集团迈向美好未来;二是寓意企业主动迎接新媒体的到来;三是代表企业每名员工以自己微小的改善,汇聚成企业发展合力。自此,“银光微来”坚持做有思想、有品位、有温度、有形象的企业公众号。

党委宣传部成立传媒部,在组织协调部门原有管理、编辑人员基础上,吸纳基层单位对新媒体运营有兴趣、具有一定编辑和审美能力的大学生或在某项专业领域拥有特长的人员成为业余编辑,不断吸纳新鲜血液,扩充新媒体宣传团队,每周组织各小编动态分析受众群体及栏目关注度,并对后台建设逐步完善。

目前,公众号主要运营者为一名具备9年专门企业文化及宣传工作经验的80后专职人员,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活动策划及市场营销的基础,能够根据企业发展形势及市场环境变化,准确把握如何发挥好资源优势,通过持续系列的宣传造势,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为规范全集团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和安全管理,党委宣传部制定《银光集团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下发《关于关注“银光化工”微信平台的通知》,要求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主动关注该微信平台,并于5月中旬将关注情况进行了检查,订阅人数由600余人上升到900余人,并制定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流程,严格执行选择素材、编辑制作、审核发送、归档管理四个步骤。

“银光微来”坚持“内容为王,原创优先”的理念,累计发布、编辑原创文字55万余字,拍摄、制作图片3121幅,录制音视频316条。目前设有“微官网”“跟您说”“ 安全坊”三个一级菜单,各一级菜单下开设了“头条”“一线” “一平谈行情”等品牌栏目。

在安全坊子栏目里,结合企业行业特征及安全生产形势,配套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线上平台,定期上传行业事故案例、安全管理相关信息,宣传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实现安全管控力度的提升。

2017年以来,银光集团积极探索全媒体传播方式,融报纸端、视频端、音频端、移动终端为一体,连续制作“全媒体数字化报刊”,并在二级菜单中增设《银光报》,便于用户直接检索近期电子报。

从引发10万网友广泛关注的营销达人、“十佳青年”、最具责任感安全员的评选,到订阅人数迅速突破10000+大关的手机摄影大赛、卡通代言人形象征集的成功举办;从“两学一做”微党课在线答题模式的创新尝试,到后台收到的一封封代表信任与支持的感谢信……“银光微来”不断突破创新,特别是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的猜灯谜分享万元现金红包,实现了2000余名“银光微来”用户同时在线猜灯谜的一次有益尝试。

开设“银光论坛”,实现图文消息在线互动评论,其中组织开展的“主干道是否安装减速带”“作息时间调整”等讨论话题,受到各级人员广泛关注,党委宣传部还将收到的有效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结合传统媒体VS新媒体颠覆还是融合开展话题讨论,引发各层级人员及兵器集团成员单位新媒体成员广泛称赞。

新媒体五大方法及“十有”模式

银光集团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文化传播四年的探索中,坚持从零开始,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总结中不断整改提高,逐步成为了银光集团开展舆论宣传,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服务市场客户,展示银光形象的又一新平台,并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五大方法和具有人格化、接地气的“十有”模式。

其中,独具特色的五大方法是指:

方法一:主动融入生产经营,传播正能量

“银光微来 ”微信公众平台以方便、快捷、互动、普及的优势,成为了传达重点工作、解读政策措施、开展形势任务教育的重要手段,第一时间把企业需要员工知道的、员工想要知道的信息传递下去。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文化传播重点事件,新媒体与企业原有的《银光报》、银光新闻、银光广播站等传统媒体互动,开通即时评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宣传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典型人物,成功将新媒体平台打造成对内凝聚思想、引领文化,对外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时代品牌。

结合企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一举扭转连续两年亏损,首度实现盈利的喜人消息,以鲜活的新媒体的语言编发《2.14亿元是这样挣来的——银光集团扭亏增盈纪实》《扭亏增盈有多少?2017年经营目标怎么定?银光集团经济运行分析会告诉你答案》《2017,在深化改革中享有“获得感”》等多图文消息,引发5000余人次点击并发表评论。

方法二:服务品牌营销,增强企业美誉度

树立用户思维,运用营销学规律,以一定量的优质文章,获得较大的点阅、转发数,让企业品牌与理念发挥了较强的辐射效果。

在微网站设置“营销代表”、“我们的产品”等菜单,定期发布主要营销人员信息,推介企业产品,提升企业形象。借力自身平台资源、人力资源、媒体资源优势,深度支持企划营销,使文化传播与品牌企划深度融合,软实力与硬水平高度结合,适应企业化、市场化发展需要。

组织开展“营销达人”主题评选活动,有效将文化传播与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营销相结合,在持续近一个月的网络公开投票过程中,30名营销达人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整个营销团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活动期间,30名营销达人集体亮相互联网,他们主动搏击市场的事迹受到中国文明网、中企新网、《中国兵工报》等媒体的相继报道。10万余名网友广泛关注,1万余名网友纷纷拿起手机为自己心中最优秀的营销达人点赞、留言助力,他们中有企业的员工及家属,也有银光集团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也有行业内的兄弟单位成员。

在活动期间,该平台还以参与性的奖品作为转发福利,用物质刺激用户对企业品牌、产品的关注,助力企业口碑与营销效果的双丰。

方法三:策划“情怀”话题,引发用户情感共鸣

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曾表示“以前是先做事再说情怀,现在则是先讲情怀再做事”。因此,“银光微来”围绕企业成长发展,以及各群体、各年龄段的人策划不同主题“情怀”话题,引起“情感共鸣”。

初期,编辑人员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90后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因此在选用编辑、制作时,多以服务90后这一群体为主。通过一段时间运营,团队主创人员发现,对于已成为企业中流砥柱的70、80后来说,手机、微信更是他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往往是那些怀旧的,能够引起心灵交集、思想交流和温暖人心的内容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因此,以不同的年龄群为区分,主动策划了系列《老照片里有故事·60年代的银光厂竟然是这样的》《银光70年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我们共同的回忆》《“五四”青年节特辑·银光人的A4梦想》《银光报创刊30周年·带着责任和梦想再次启程》等系列文章,点击量均在1000-2000人以上,分享人数达到100人以上,并在后台广泛留言互动,有效培育了粉丝忠诚度。

在选择编辑写作时也注重启用了一批在银光土生土长的70后写手,通过对少年宫、银光公园等有银光人共同回忆的地标做文章,将“情怀”话题引向高潮。

以“身边的故事”“一封微家书”等系列栏目,成功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方法四:开展互动交流,拉近与粉丝距离

充分发挥新媒体双向互动的特性,主动发掘共同话题、热点信息。银光集团党委书记亲自参与重点消息的评论,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与员工及网友互动,打通了企业领导人、员工与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将有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由党委书记牵头,在微信平台建立员工思想动态反馈机制,积极运用后台留言互动功能,一方面收集员工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引导员工积极参与讨论。2016年,随着企业深化改革相关制度的出台,“干部能上能下”“机构调整”“变相马为赛马”等成为全体员工热议的话题,“银光微来”微信平台开通即时评论,第一时间起到了引领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形成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广泛共识。

在编辑文章时,注重互动式的文案,通过收集多个网友各自的故事、图片,共同完成文案,让更多人有参与感和认同感,持续引发开放式评论。编发制作的原创消息《老照片里有故事·60年代的银光厂竟然是这样的》,通过多幅企业历史图片及用微视频《银光人访谈》,共同追忆银光第三任厂长——周明及60年代的银光往事。一位网友通过微信平台发来感谢信:“近日在微信上看到你们制作的纪念周明同志百年诞辰,我们看后非常震惊和感动,我父亲离开银光厂已经40余年,去世也已经30余年,未曾想到银光厂的同仁们还能如此怀念他,隆重的纪念他,在此,我代表周明同志的子女对银光传媒的各位,对银光公司表示衷心感谢!”

方法五:定期分析后台数据,不断推陈出新

从关注点击量到关注点赞量,从主动蹭热点到适时造热点,微信团队持续学习与创新,每周分析后台统计数据,掌握用户阅读习惯,将以往上班时间段编发消息,改为固定的每周一、三、五下午6点-7点,培育了粉丝相对固定的阅读习惯。在标题制作上,注重亲切醒目,把握时机,在春节、三八节以及劳动节、中秋等节日前夕,策划制作《三八特辑·银光女工深情朗诵〈奋斗,在新时代的春天〉》《庆五一·为银光劳动者点赞》等节日选题;在文案编辑上,多以“第一人称”、活泼轻松的文风、多媒体可视化的呈现形式,使员工阅读时有“朋友式”的倾诉感。例如,2017年7月,结合企业子弟获得白银区高考文科状元热点话题,策划制作《银光好姑娘斩获白银区高考状元后最想说的8句话……》,单条点击量达到5000+。

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于2017年3月、5月分别在企业举办的“银光印象”诗歌朗诵会及“最美银光人”颁奖仪式现场,开通“小微直播”,实现近5000余名员工家属在线跨地域观看企业文化活动的盛况。

开通“全媒体数字化报刊”,实现《银光报》掌上看。结合传统媒体VS新媒体颠覆还是融合开展话题讨论,引发各层级人员及兵器集团成员单位新媒体成员广泛称赞,纷纷评论:全媒体融合不是选择,是趋势,是现实。

具有人格化、接地气的“十有”模式。“十有”模式包括:

有模有样:依托小微、小强两个着工装的企业员工卡通形象,将微信平台拟人化,实现在线互动、新闻发布、企业品牌传播、媒体矩阵管理、突发事件引导五大功能。在各类大型活动中,运营者组建活动参与微信群,在线跟用户实时互动发挥KOL作用,这样既接地气又为广大员工所喜闻乐见。

有上有下: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在“头条”栏目中及时发布中央、兵器集团、北化集团及企业重要会议及事件;同时,在“一线”“身边的故事”栏目,栏目动态反映各分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消息、先进典型人物等(如:《一线·东方公司召开建厂50周年庆典大会》《看工匠精神在这位车工身上如何闪光……》)

有声有色:有声有色是指不仅有图片文字,还有视频和声音。不断创新宣传报道的表现形式,在经典的“文字+图片”的报道模式基础上,引入了“微声音”“微视频”“微活动”“微测试”等,将消息、故事、活动以“文字+视频”“文字+音频”“消息+投票”“抽奖+留言”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以新颖的宣传手段获得了更多用户的关注与支持。

有来有往:提前策划并邀请通讯员、网友共同参与新闻、话题讨论,开设“银光点歌台”“失物招领”“寻人启事”等栏目,将微信平台打造成“家园式”双向沟通平台,开设“两学一做有奖问答互动活动”,让员工在线学习、答题,并发送参与礼品。以世界读书日策划完成的《那些年,在银光图书馆的温柔岁月》选题,邀请从17岁到86岁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共同讲述“记忆中的银光图书馆”,消息编发后,引起线上线下各级人员共鸣,实现传播社会效益。

有轻有重:既有企业生产经营、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磅消息,如: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系列消息《厉害了!我的银光》《今天,去人民大会党领奖喽!》;又有反映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点滴“软”文,如:《致敬抗战老战士镌刻不凡往昔》《银光帅小伙自行车迎娶新娘·小鲜》《急!急!急!贾维成希望找到这位好心人!求转发!》。

运用新媒体助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传播的探索永远没有终点,只有进行时。我们汲取多年来企业传统媒体的优良精华,但却在做自己的原创文章,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对标央企优秀新媒体的经典模式,但没有简单地照搬复制,转载链接。让我们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学习运用规律,将新媒体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兵器特色的新媒体传播之路。

猜你喜欢
银光微信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银光雨
书籍与少年
水一样的梦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