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如何引导碎片化阅读

2018-12-06 10:10
活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报纸数字信息

(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 150000)

又到世界读书日。华夏神州,从最初的结环记事,到甲骨刻字、竹木简帛,从东汉蔡伦纸抄写书,到唐朝的雕版印刷、宋朝活字印刷、近代铅字、第三次现代革命的激光排版……时至今日,阅读正变得轻盈与丰满起来,不再有孔夫子时代捧着典籍摇头晃脑“苦读”,取而代之的是“指尖阅读”,手指一动,信息纷至沓来;再也不必舟车劳顿地践行“书非借不能读也”——纷至沓来的各种新媒体,让你随时随地都携带着一座 “信息存储器”;现代人的阅读姿势也由 “沐浴更衣”、“净手焚香”,变成了歪、斜、躺——舒服就行。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舒服”的快餐阅读,这种碎片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碎片化阅读”的特点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新媒体碎片化阅读的讨论。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即是新媒体,它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杂志等。

一、新媒体阅读碎片化的“丰满”与“骨感”

大量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能够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之需求。可供阅读的“碎片”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甚至许多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在“碎片”中呈现出来,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信息。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最关键的要素在于,碎片化阅读的开放性与可参与性,让使用者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束缚,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相关信息,过滤自身不需要的繁冗内容,节约时间,并且通过参与讨论与传播观点,形成了自媒体。专家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这些都是传统的深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尤其是交互性强。如此“丰满”的碎片化阅读,代表着一种趋势,一种时代特点,代表着进步和未来。

然而,有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构建精神高地。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说过:“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没了,散文就没了,‘技术就是这样把文学干掉的’。”这种说法虽有点言过其实,但在新媒体层出不穷、阅读碎片化的今天,现实就是这样“骨感”,它等不得你理性的脚步、待不了你缜密的思考。碎片化阅读虽然让你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了大量信息,却是一把双刃剑,大量挤占了你深阅读的时间,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如此说来,人们又怎样有更多的“闲暇”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尼尔森说:纸媒仍是蓬勃行业,纸媒未死

听过“纸媒已死”这个说法吧?但如果你问问美国人民,可能有1.7亿人会告诉你纸媒已死的说法并非真相。事实上,最近尼尔森Scarborough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有超过1.69亿的成年人在一个月内阅读过报纸,无论是传统报纸、网站上或通过移动App。在一个月内,接触报纸总数达到了美国人口的69%。

目前,报纸依旧以印刷为主,但近些年数字媒体的巨大增长,让传统媒体重新考虑其分销模式,并成为多平台内容提供商。根据最近的研究显示,每月有81%的读者会接触纸质报纸,其中51%只阅读纸质版。剩余的49%的读者,在至少一个数字平台上阅读一份报纸,有30%的读者纸质版与电子报都会阅读。传统上,相比于非报纸读者,报纸的读者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条件更好、年龄也较大。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报纸吸引到了更多的年轻读者。报纸读者依旧是教育程度较高且相对富裕的阶层。值得注意的是,千禧一代(21-34岁)占美国人口的25%,目前,这些人在每月读报人群的总比例达到了24%。

尽管数字渠道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但报纸依然占据主流人群,大部分人群是大学毕业且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媒体通过扩大向数字渠道的分销渠道,许多报纸吸引了数字读者,他们代表了更加富裕和受过教育的读者群体。毫无疑问,在过去十年,纸媒产业目睹了其合理份额的变化,这也导致了一些机构、市场甚至研究者丧失信心。但基于尼尔森Scarborough的这项研究,很明显,报纸仍然是一个蓬勃发展和能够生存的行业,它依旧吸引着大量年轻、富裕的读者。

三、纸媒有义务让人们的阅读“深”起来

当年秦始皇焚书,三十天内不烧的在脸上刺字,判罚他修几年城墙,有敢于谈论文化书籍的人当众处死。后来秦始皇去世,读过那些书的人靠着记忆把一些典籍抄写出来,从今天的角度来说,有些人能将整本书的文字背诵了记在心里,这当然是一种深阅读。

新媒体碎片化阅读只是提供给我们一种阅读的方式,是仔细地品读还是走马观花地翻阅取决于阅读主体,和读者的阅读能力、阅读目的有关。作为有着极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纸媒体,比互联网公众号微信号等新媒体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良好的传播信誉和社会影响力,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拥有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具有掌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多真实的新闻内容。人们需要新闻,不只是需要了解有关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等浅层信息,还希望了解关于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未来趋势等深层次信息。纸质媒体对新闻采写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报道深度上的把握,是一张王牌。所以,纸媒体有机会、有能力担负起深阅读的引导使命。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纸媒与数字媒体等新媒体形成有效互补。

(一)读者的新媒体阅读素养与引导。读者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是其阅读质量高低的关键。纸媒体阅读自身存在一些缺点,需要引导每个读者加强自我阅读管理,提高阅读素养;另一方面,纸媒体可以与社会各类阅读服务机构联动,加强对读者利用新媒体阅读的引导,及时利用新媒体提供优质内容,吸引读者,这才是更好地引导。同时,引导学校、各类阅读服务机构,通过纸媒的影响力,通过各种方式“训练”读者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帮助读者建立合适的阅读策略,努力提高读者的新媒体阅读素养。

(二)通过版式设计引导深阅读。当今读者畏惧深阅读,究其原因,一是时间零散,二是对大部头长篇读物有畏难心理。就纸媒版面而言,若将大块文章从视觉上化整为零,从美学、色彩学辅以心理影响,则能有效降低读者心理难度预期。同样一篇深度新闻分析,分成几个板块,各自辅以小标题或图片,阅读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利用纸媒影响力,建立专门的队伍。关注读者阅读了什么,正在读什么等动态,并且针对读者的疑问及时回复,把服务做到极致,并且根据读者的相关回馈信息进行出版调整等,引导深阅读进一步展开。

(四)定期固定版面与读者交流。邀请实名认证的作家、学者、精英等互动,回答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等。

一位主张积极引领人们进行深阅读的出版界人士表示,我们不能说深阅读是否能改变命运、影响价值观,但可以肯定地说,读者将会获得高贵的沉静,经历一场思想之旅、灵魂之旅、情感之旅、学术之旅。而这一切,是在碎片阅读中所难以得到的。 数字媒介解决不了的问题,纸媒介可以解决,可以从一块蛋糕上,切下属于自己的部分。□

猜你喜欢
报纸数字信息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答数字
订阅信息
数字看G20
展会信息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