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
当下,受惠于国家宏观政策红利,经过多年的井喷式高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分级管理的复杂以及传统核心竞争优势不在,结合到房地产行业,曾经的如日中天,现同样面临着融资难、拿地难、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等这样的新业态新形势。若想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中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目标、重塑管理体系、优化管理队伍、加快周转速度、提高运营效率,无疑使得内部审计成为了提升企业内功的新抓手。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因其交叉专业优势及独立客观的特殊地位,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效果、整合交叉资源方面有着尤为特殊的作用。但大多数企业受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职能本质认识偏差的影响,目前仍以财务审计为主,局限于查账、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于内部审计在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未被正确认识或充分认知,导致内部审计无法融入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中、审计管控无法有效协同、审计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内部审计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无法发挥其应该有的内向性服务。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风险无法相佐,经营目标渐行渐远、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背道而驰。
战略审计是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之外的一种综合审计,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工具,正在被企业高层管理者逐步重视。其主要通过对公司战略的目标分解、资源分析、机制保障等审计,及时反馈并评价战略的执行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帮助和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实现。譬如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部分原因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目标出现虚高,对此,内部审计人员就可以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源进行协调,通过分析企业发展中的优劣势来判定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可行性,客观评价战略目标在制定、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上是否合理且满足管理层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对计划、程序等提出调整建议并定期回顾,从而帮助企业改善战略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健全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竞争优势方面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这便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作用。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分析和审查独立单位或者独立机构(通常所指集团的下属公司、事业部)经济业务的效益性,根据之前签署的目标责任状对其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促使被审计企业能够提高效益,改善管理。
同时,开展和规范效益审计也是内部审计逐步完善化、推动企业良性运转的基本要求。首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效益审计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譬如当前的生产方式与设备的生产效率是否成正比、经营决策的执行力度以及效果是否满足当期管理者的要求、经营方式与成果产出的效率比等,进而对后续的经营管理进行调整;其次,效益审计通过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整合资源综合分析经营数据,可以对那些损失浪费严重、管理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从而提出审计建议提高经济性和效率性;再者,效益审计最终是体现在管理水平的提升上,并一步步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转。
目前大多数企业实施的是事业部负责制或条线管理,其实质是以项目驱动为主,拥有的是流程和团队,但却忽略了各条线能力的交叉、整合与融合,导致很多应该路人皆知的风险点屡屡出现纰漏。而内审人员则应借助项目的全周期管理、业务授权标准、协同投资效果及总部职能划分等管理流程审计的开展,对存在于跨部门、环节间的低效益、低效率等问题进行检查,以此推动提质增效的实现。
为了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内部审计还应以风险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系统和规范化的方法,识别各业务、各板块的风险高发领域,依据其不确定性、对经营指标的影响程度等确定风险级别,并深入开展专项管理审计,揭示问题、防范风险。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覆盖重要关键业务,避免无效成本。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性质、运营特点选取关键业务关注点。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关键业务有工程招标、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工程变洽签、营销费用、成本分摊等,但因建设项目周期长、投资额巨大、控制环节繁多等特点,这就需要内审人员通过结合项目施工进度的统筹安排,梳理业务的制度、流程和风险点,科学规划审计介入点和阶段,从业务合理性的角度全面分析、归纳,譬如前期与营销的运营节点是否合理协调、项目结算率偏低的数据和原因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完成率的合理性分析以及目标成本偏高的根源等,从而避免房地产企业的无效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为项目的高周转率做好基础服务工作。
2.覆盖重大投资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首先,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以突出重点、把握全面的原则,对不同的业务领域、高频问题发生点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逐步绘制所在单位的审计思维导图;其次,内审人员应对企业所有投资项目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的大小、影响范围、时间、敏感点等进行重要性排序,包括投资收益与预期金额偏差较大、存在重大履约及回款风险的项目,将其纳入当年或次年审计计划;再者,规避思维惯性,即单纯的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为主,内审人员还应提高审视问题的宏观角度,结合投资立项、建设、施工、交接、结转等全过程,客观评价投资决策的合理性、投资效益的经济性和投资项目的效果性,通过审计发现现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帮助企业的投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3.不断创新审计技术,服务公司战略调整。由于现代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多,经营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难免遇到一些非常规的业务类型以及不成熟的业务体系,这就形成了一片全新的高风险领域,且跳出了原有传统审计的范畴,容易被管理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忽视,譬如表外融资、小远散的单位、新拓业务、海外分公司等。因此,需要内审人员服务于公司的战略调整,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对新领域进行高度关注,这同时也对审计资源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与企业的战略定位高度衔接和匹配,审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塑、再认识,在原有内部审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相信通过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位、审计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审计方式的转变,“新”的内部审计必将在有效管控企业风险、增加组织价值和核心竞争优势方面体现出更深更广的价值,企业内部审计也将进入更具有挑战性、综合性、多元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