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
新加坡是1959年才独立的国家,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劳动力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再到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型,经济高速发展,被公认为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取得如此成就,与新加坡的“人才建国,人才立国”的国家核心发展战略是紧密相关的。李光耀强调:“开发人才,尊重人才,依靠人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新加坡政府一方面充分开发本国现有人才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措施积极从海外招才引智,同时通过加强国内的人居环境吸引人才。
新加坡政府自独立之初,就一直重视教育和培训,并全面致力于培养三支队伍。重视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重视“精英教育”,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队伍;重视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培养本地科技企业家队伍。新加坡拥有众多学府和研究机构,而且加强了行业、学院和研究机构的长期紧密合作。[1]
新加坡以积极开发的态度吸引和保留全球人才,这是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出台各项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用优惠的政策和较高的待遇,详尽的移民计划,富有吸引力的留学政策等措施积极吸引外国人才。新加坡政府提出“三最”:要用最好的工作条件和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为教学语言的,新加坡还以英语教学优势吸引马来西亚和中国人才。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6年,在新加坡近561万人口中,竟有40%来自国外。新加坡拥有400多家跨国公司里有近10万多名外籍高、精、尖人才,平均年收入达到19万新币,3万多名信息与通信专业技术人员中30%来自国外,高等院校中近40%的教授和讲师为外国人。
新加坡有着完善的城市规划、宜人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先进的医疗条件,这些都为吸引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最近,新加坡被著名的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评为亚洲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而根据环球人力资源信息及顾问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是最适合亚洲外籍人士居住的城市。
这些人才战略帮助新加坡政府引进和培养了大量国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在科技等多领域的领先地位,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新加坡正致力于建立知识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最新的人才发展目标是建立熟练知识性劳动力群体,提升人力资本结构,加强创新成果的交流与应用。
从新加坡成功的人才战略上来看,它一方面加强本国人才的培养教育,同时不惜代价采取各种方式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正是他们运用正确的人才战略网罗人才并依靠这些人才不断创新,才使他们能够保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地位”。
淮安位于江苏的中北部,一直都处于江苏经济的欠发达地区。2016年,江苏GDP76086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一直紧紧跟随广州),人均GDP13345.85美元,比世界排名第58位的俄罗斯(人均GDP12926美元)稍高。2016年,淮安人均GDP 62446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9401美元),[2]与2016年马来西亚人均9400美元旗鼓相当。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市域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截至2016年底,已建成1个国家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5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9个省级博士后科研中心、6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11名。并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专人帮办”的办法引进特殊人才。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量均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截至2016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46.1万人。但由于一些政策、经济和社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淮安高层次人才的总量和结构还不合理,人才政策体系还尚未形成,与苏锡常地区人才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人才是淮安市壮大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创业能力的一条宝贵经验。
海外引才,不仅可以为本国节约大量的教育培训费用,还可以直接为国家或区域创造财富和利润,同时可以避免本国或本区域的恶性的人才竞争。通过开放的移民政策、优惠的留学政策、先进的研究条件、丰厚的薪酬待遇等多种手段从他国引进紧缺人才。
重视基础教育,本土人才素质的长期提高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注重在职教育和培训,注重高技能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加大科研开发投资,加强科研人员的培养,提高本区域的科技创新实力。
政府公务员是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执行准确有效性,都取决于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通过科学选拔、评估、培训、激励等一系列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培养建立专业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这是国家或区域经济顺利健康发展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才尽其用的创业就业环境,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开发与管理制度,为区内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区域城市规划,加强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医疗、教育水平,努力为人才创造安全、方便、温馨的生活环境,使紧缺人才引进后能真正“安居乐业”。[3]
一是以最佳的创业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
没有好的创业环境就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引进后,要让他们有事业可做,有机会学习深造,目前淮安市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人数较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可以运作的项目。因此,首先要加速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科技水平、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用事业吸引人才。其次,不断强化服务,不断改善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努力提升淮安市市人才交流办公自动化服务,为人事代理人员实行计算机系统动态管理,随时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依托多种媒体构建强大的人才招聘信息发布网络,加快人才信息网站建设。
二是以优质的生活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
引进人才的生活环境跟不上,势必影响人才开发工作,关系到能不能留住人才的问题。因此,在改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生活环境方面,一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道路、通讯、供电、供水、教学、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改革分配制度,重视福利待遇。引进了优秀人才,将其用在刀刃上,但如果企业使用与激励系统不完善的话,会直接影响人才的工作状态。要重视福利的作用,对于高层次人才,良好完备的福利有时比高工资更具吸引力。有研究表明,世界500强的企业在过去的50年中,工作增加了40倍,而福利则增加了500倍。这是因为,良好的福利使人才无后顾之忧,产生由衷的工作满意度。三是要发展高层次人才间的交流组织。通过博士联谊会等形式把高层次人才组织起来,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平台,丰富业余生活。四是要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和科研经费问题。目前淮安市已经出台的政策中对这些问题已经有明确的解决措施,但是关键在于政策的落实。
三是以优化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
在日常服务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帮助海外高层次人才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做法有:
(1)集成各类资源成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咨询机构,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国内产业技术发展与产品市场发展咨询分析,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国内的创业环境、政策,避免创业初期的自目性,提高创业成功率。
(2)工商登记,在名称核准等手续上要注意变通。目前外资工商注册登记的手续还比较复杂,企业先要到工商窗口进行名称预核,凭核准通知书到相关部门进行前置审批,通过审批后再向外经局递交外商投资项目审批资料,通过项目审批后到质监局窗口办理,再前往外经局办理批准书,最后才能到工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建议可以实行“一门受理,同步审批”的工作方式,在海外创业人才向工商部门提出名称预核之后,工商部门抄告相关部门,各部门同步开始审批,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各自的审批工作,并将审批意见回复到工商部门,未通过审批的,工商部门告知企业原因及解决方案,通过审批的,工商部门及时办结注册登记手续。而公安部门在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出入境管理方面建议进行创新,有效期可以按照海外人才的合同有效期来核准,方便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频繁进出。
(3)增设海内外人才服务的特设机构,全面了解海内外人才创业的进展过程,并有针对性的主动解决企业初创期中遇到的内部管理、公共关系、项目申报等方面的各种困难。有条件的可以引入一些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为企业培训专门的管理人才。
(4)全市各级各类人才服务机构每年要组织2-3次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免费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招聘人才,积极协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基地,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载体,建好基地是人才引进培养的有效环节,淮安市的基地建设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
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具备科研技术条件的要加快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引导企业尽早进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开发工作,合作建立科研开发基地或虚拟科研机构,以注入风险资金或资产纽带实现成果转化和部分知识产权的优先权。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集中力量对引进的关键技术、基础性技术设备进行攻关,加快国产化进程。
二是建立国外智力引进基地。
一方面抓好企业对国外智力项目的申报与执行。多方位、多行业、多形式开展国外智力引进工作,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淮安市企业的技术攻关能力,促进产品上档次。另一方面抓好吸收国外优秀成果的推广示范基地建设,把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的执行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更好提高国外引智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建立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基地。
进一步加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的建设,把创业园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创新技能和优秀经验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方向来开发,制定好淮安市市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优惠政策。配置好创业园必要的场地用房、设施设备、机构编制、启动资金等,利用孵化器创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让创业者尽快转化发明和成果,使之变成商品,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同时,通过组织留学生招聘和留学人员来淮安实地考察,让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留学生到淮安创业。
一是抓住龙头,培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淮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今后一方面要发挥淮安市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南京在资讯、商业服务、智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辐射,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要发挥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改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改善传统产业产品的品质,提升科技含量。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和合作吸收能力。
大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是淮安市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能力的关键,是淮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目前淮安市科技技术产业的一大弱点是跨国公司的“根植性”较差,即与淮安市本地的高校、科研单位特别是企业联系微弱,融入本市的经济社会网络程度差。究其原因,淮安市缺乏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可以与之配套协作是重要因素。政府可通过采取一定的优惠措施激励具有基础科技创新能力的跨国公司进入淮安,或鼓励跨国公司在淮安设立研发机构。比如通过产业政策的倾斜,向这类跨国公司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提供优惠措施,以吸引其进入,推动国内科研部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