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史 诗
近些年来,国际资本市场对ESG投资理念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众多投资机构将ESG引入公司研究和投资决策的框架,责任投资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普及并获得广泛的实践。近日,责任投资咨询机构商道融绿和财新传媒推出中国第一个基于上市公司ESG绩效评分的“融绿-财新ESG美好50指数”(以下简称“指数”)。
为了客观评估上市公司的ESG绩效,两家机构专门开发了一套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状况的ESG评级系统。通过收集公司的ESG信息,并对ESG信息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将ESG信息转化为投资者可以便捷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绩效分数。
据了解,ESG责任投资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宗教信仰,经过宗教信仰投资偏好、社会公众运动、绿色消费和生产的需求演变,不断由下而上的催生市场化的责任投资行为,以环境保护、社会正义和公司治理为核心的ESG责任投资便逐渐成为一种主流。
据统计,2016年全球ESG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约为23万亿美元,占总管理资产的26%。ESG投资已经从边缘型的投资策略转变为主流的投资策略。
与此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满足投资者不断发展的信息需求,更好地管理非财务绩效和应对环境及社会风险,国际上已有多家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提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有的交易所还推出了专门的信息披露指引,明确指导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
“责任投资也可称为‘’三优投资,类似于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三好学生概念。”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险峰认为,三优投资,主要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除考虑投资对象的财务指标因素外,还选择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
从政策治理方面看,政府对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推动越来越明晰。2016年,绿色金融被正式写入“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我国政府在G20杭州峰会上以倡导绿色金融的积极姿态寻求国际合作。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是国际上首个政府层面全面规划及推动绿色金融的指导性文件。就在今年六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ESG责任投资并不是慈善式的绿色优惠,而是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工具,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春艳对记者表示,“此前,协会牵头对中国A股市场实施ESG投资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权益投资和债券组合中纳入ESG因素后,长期业绩表现优于同期指数,这是对行业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吸引力。”
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包括中银、兴全、建信、汇添富、财通等都开始推出社会责任基金产品。截至2017年11月22日,我国基金管理机构已推出以环保、低碳、新能源、清洁能源、可持续、治理、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公募基金产品101只,基金规模达784亿元。
“从整体上看,我国社会责任投资还处于发展初期,社会责任生态初步形成,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还处于观望状态,责任投资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马险峰说。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调查,90%的机构支持将ESG原则作为投资策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在ESG投资策略实践中,57%的机构在投资决策中会考虑ESG因素,尚未形成正式制度;只有1%的机构已在公司层面制定ESG战略,并贯彻到具体投资策略中。
陈春艳表示,机构投资者当前发展ESG投资的主要障碍,依次集中在缺少规范的ESG信息披露规则、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不完整或可信度不高、缺乏客观公允的第三方ESG评价服务、遵循ESG可获得的价值不确定或不显著、机构自身对ESG认识不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