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春天何时来?

2018-12-06 01:16邓海清
金融与经济 2018年11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背书金融机构

■ 本刊特约评论员 邓海清

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同时中国股市持续下跌。2018年7月开始,政府意识到民企信用出现巨大问题,包括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及股权质押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救助“暂时困难”和“有前景”的民营企业。

对于2018年以来的经济下行,根源在于中国经济转型。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背后逻辑就是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但是,由于2014~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府不得不重新启用房地产、基建,同时通过居民加杠杆来刺激未来消费需求,经济转型之路出现暂时中断,出现了2016~2017年的所谓“新周期”。对于2018年的经济下行,政府似乎不再寄希望于房地产和基建,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态度非常坚决,基建投资未来可能回升到正常水平,但是在地方政府债务约束下也不太可能成为经济增长引擎。

这种情况下,民企的意义就非常重要,因为民企与消费型经济是对应的。政府已经意识到民企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信号。但是,从政策方向转变,到民营经济真正蓬勃发展,似乎还有不短的距离。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金融机构对民企的不信任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民企自身的不足有关。从最直观的上市来看,所有民企都希望上市,而上市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圈钱”。中国确实存在很多优秀的民企,但是以满足大股东个人需求为主导的民企也屡见不鲜,挪用企业资产、异常规模的股权质押、企业盲目扩张等行为司空见惯,此外民企还存在股东的政治风险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民企难以信任。

从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出发,应当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民企信用问题,严防政府信用对民企信用的背书作用,导致道德风险、挤出效应、寻租等风险。中国民企之所以难生存,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信用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其解决之道应当是降低政府信用对市场的干预,而不是将民营企业也纳入政府信用。一旦市场认定部分民企成为政府背书的企业,则软约束主体的副作用将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因为民企的激进程度远高于国企,而受约束条件则远低于国企,这将导致巨大的道德风险,同时对没有被认定为政府背书的民企造成毁灭性的挤出效应,公权力在其中的寻租也难以避免。从长期来讲,经历此轮优胜劣汰,民企将更具有生命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将取得真正的成效。如果再次采用“一刀切”政策救助民企,则意味着新形式的政府刺激,可能导致市场永远无法出清,这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背书金融机构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背书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背书连续性若干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