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侧影

2018-12-06 10:21
城市地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袁世凯天津

徐世昌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但其一生均与天津有关,他在天津参加乡试和会试,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后来,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徐世昌成为他的谋士,两人还结为盟友,互为同道。任职军机大臣期间,他命人制作专业级别的东北地图、军事地图,为维护中国疆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1918年,徐世昌被选举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但无结果,后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代表作有《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左右页图:徐世昌故居坐落于天津和平区新华南路255号。整座住宅共有9座楼房,共计181间,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庭院内有假山、亭子、鱼池等。这九座楼房虽然建在一块宅基上,但自成体系。其中,徐氏自住一所,其余为眷属分住。

第一次听到徐世昌这名字,是在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卖挂票》里,逗哏的马三立先生提到“徐——徐——徐世昌”,捧哏的王凤山先生说:》徐世昌——那是大总统。”因此很多人才知道,民国年间有位大总统,叫做徐世昌。

关于徐世昌的出生地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说出生在天津,据民间传说诞生于东门内大刘胡同南口的黄家后院。另一种说法在《徐世昌年谱》里称:》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九月十三日(农历)辰时生于河南卫辉城内曹营街寓室。”由此看来,后者的说法更可靠一些。虽出生于在河南,但徐世昌在1882年乡试和1886年会试都是在天津参加的,天津就成了徐世昌入仕的发祥地,所以徐世昌被称为“徐东海”,意为天津人。他也因此把天津称为“东海世家”。

徐世昌家里祖父、父辈都曾在河南做官。徐世昌出生时,朱世廉(徐世昌的侄女)的舅老爷在开封办着私塾学堂。徐世昌从记事起,就在这个学堂里学习,系统学习了五六年的儒家文化。在那位“舅老爷”的支持和关照下,徐世昌打下了书画的功底,也踏上了求学之路。后来,他又结交了袁世凯,之后便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从此度过他漫长的人生道路。

军功之家,推崇文明

徐世昌出身于天津的名门大户——寿岂堂徐家。天津徐氏至少有五个宗支,其中以寿岂堂徐氏影响最大,门第之盛为一邑之冠。据《续修天津徐氏家谱》载:徐氏世居浙江宁波府鄞县之绕湖桥,这个家族的祖上徐钟麟,在明末只身北来顺天府(北京)大兴县,其年代不可考,只记“年未及冠”。据称敕封文林郎,晋武功将军,卒后葬京师西便门外白云观之西。二世徐孙森(字玉林),官至山西巡抚。三世徐渊,字源长,官山西巡抚,入赘津门,在这里安家落户,传至十世徐世昌,字菊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官至军机大臣。

从乾隆初年至清末废科举制度,寿岂堂徐氏家族科第绵延不绝,中举人和副贡者18人,中进士者4人。有官至知州知县的,有做知府的,有做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的。总体来看,徐氏家族三世以前以军功著称者为多,四世以后文士鹊起,著述繁富。

光绪十二年(1886年),徐世昌中进士,三年后当上了翰林院编修,此时的他已飞黄腾达。当时,袁世凯在陈州仰山堂读书,恰巧结识了徐世昌,两人结为好友,并拜为兄弟。后来徐世昌进京赶考,袁世凯还赠送了盘缠。因此,当袁世凯在小站(现天津津南区)练兵时,有着军功武德家风传承的徐世昌,就立马离开翰林院,投入老袁的幕府,以报当年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袁世凯任命他为参谋营务处总办,倚为左膀右臂。在北洋系统内,他的地位仅次于袁世凯。庚子国变(1900年)以后,朝廷亟需办理新政的人才。他在袁世凯的鼎力支持下,历任巡警部尚书和邮传部尚书。日俄战争结束后,大清朝廷在关外设置行省,在袁世凯和北洋系的全力支持下,徐世昌以军机大臣身份出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从财政方面到人才方面,为北洋系打下了各方面的底子。

任职期间,徐世昌命人制作专业级别的东北地图、军事地图等,为维护中国疆域的完整,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此外,他重用、提举了曹锟、吴佩孚那样的干才,也深刻影响着后来中国的走向。

1905年,徐世昌奉旨入值军机处,年底授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次年,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班次位列全国督抚之首。徐世昌督东北期间,东北面貌焕然一新。据晚清重要政治人物载涛(曾经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去西方各国考察过)说:“自欧考陆军归国,经奉天见马路、电灯、军警无不备具,街市焕然一新,乃宿公署,俨然欧式,益服世昌新政经画,非它省疆吏所及。”

左右页图:袁世凯在陈州仰山堂读书时,结识了徐世昌,两人拜为兄弟。当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徐世昌立刻离开翰林院,投入老袁幕府,以报当年的知遇之恩。

左右页图:徐氏自住的是一个独立大院,共有楼房26间,平房4间,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层楼,混合结构,红砖瓦顶,为天津的不可移动文物。

就是徐世昌这代人,大张旗鼓地开启了近代中国北方的文明建设之路,但徐世昌给自己的家庭定下了很严的规矩。据资料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别人家吃月饼过节,徐家却有“扣锅”的传统。这一天,全家上下不做饭,不吃主食,体验“吃不上饭”的感觉,因为他年轻时曾一度落魄,所以格外珍惜此后得到的生活。即使在他过世后,徐家后人依旧坚持着这条家规。

远离秀才,多交豪杰

徐世昌在发迹之后,曾送给自己的族人一条家训,叫做“远离秀才,多交豪杰”。

那时,大清朝已经处在危机时期,山雨欲来,内外交困。作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清朝后期的有志之士,都讲究“经世致用”的实用学风,对于“寻章摘句”的“腐儒”风气,其实是厌恶的。

在各种力量支持下,徐世昌很快走上了“经世致用”之路,1907年东北改设行省,他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徐世昌多有举措,采取开商埠、借国债、修铁路等一系列措施,并在东北推行新政,以此来抵制日俄对东北的控制。1911年5月,清廷设皇族内阁,徐世昌任协理大臣,成为内阁里唯一的汉族大臣。

像徐世昌这样的旧时代末期的读书人,其实并不死板、保守。在东北推行新政之前,1904年袁世凯创建近代中国警察制度,保举徐世昌为巡警部尚书,负责京师的治安。徐世昌曾派他的义子,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朱启钤,来天津督修天津劝业场,后办理平民习艺所(天津人称为“习所”,即天津西监的前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5月袁世凯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次年袁世凯公开推行帝制。徐世昌表示反对,坚持“相国”,批评“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他以局势难卜求去,退居河南辉县水竹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徐世昌为国务卿。徐世昌在公私两方面为袁世凯尽力,因要求讨袁护国军停战议和遭到拒绝,徐任职仅一月即力荐段祺瑞继任。11月,他以北洋元老资格应邀抵京,先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后又调解直系首领冯国璋和段祺瑞的矛盾。1918年10月,徐世昌经皖系操纵的安福国会选举成为总统。他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徐世昌免去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反对之势。在北洋军阀各派系的斗争中,徐世昌惯以元老身份和居间调和者的角色因势操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逼他去职。他被迫回天津做了寓公,过着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

经历了这么多事后,徐世昌被人称为“文治总统”。但那条“远离秀才,多交豪杰”的家训则表明,这位“文治总统”很务实,而且“每逢大事不糊涂”。

左右页图:徐世昌学养深厚,从政时还从事国学、文人书画等方面的研究,其书法强劲有力,洒脱自如。在其晚年居住的退耕堂中,人们可一窥他诗、书、画等一体三面的多方才艺。

晚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师徒邀他出任伪华北政府职务,徐世昌拒绝参加,保持了民族气节,其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一代全才,平和大气

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也像传统的中国政治、军事派系一样,内部勾心斗角。但徐世昌凭着他的直觉和人生经验,早早地就选择了退出,做起了文人雅士。

徐世昌与其兄弟徐世章,是天津印刷史上最后坚持雕版印刷的名宿。徐世昌1929年刻印《晚清簃诗汇》(200卷),1939年刻印《清儒学案》(208卷),还有《新元史》(257卷),至今留存于北京,对印刷史做出重大贡献。

徐世昌也算是一代全才,晚年他与林琴南、严范孙、赵湘帆、华世奎等名士组成“晚清簃诗社”。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徐世昌在中国书画界的地位始终未被世人关注与认可。而事实上,他不但是名副其实的书画家,也是近代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后台老板”、京津画派的开拓人。

他的书法多为行、草体,名重一时,在津门各殿堂里多有其墨迹。如天津老字号“正兴德茶庄”“成兴茶庄”“直隶书局”等匾额均出自他的手笔。1919年至1926年间,徐世昌将其书法作品汇集成《水竹邨人临帖》3册、《石门山临图帖》1册,刊印发行。他的书法大宗为对联,其余为条幅、册页之类。

1939年春,徐世昌患膀胱炎,医生建议到北京治疗,但他怕被日本人劫持并利用,坚持不去,最后于天津病逝。每年清明,在淅沥沥的雨中,徐氏家族现生活在天津的很多成员,都会来到徐世昌的故居前,默默地站一会儿,瞻仰一番。

100多年来,这个家族恪守着“诗书传家”“经世致用”“修齐治平”的古训,亦文亦武,随世道沉浮。这大概就是传统中国家庭、家族的一大特色,家族里除去少数人成名成家之外,其中的大多数人,只是“低调、平和、大气”地做人处事。他们,甘愿做一个平凡的、沉默的贤良。

猜你喜欢
袁世凯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等候袁世凯
等候袁世凯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天津宝成博物苑
袁世凯的用人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