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巍 邱燕
摘 要:本文运用LMDI 方法构建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6家商业银行2006—2016年各因素影响净利润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资产结构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最大,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的绝对值大小排列,分别是资产效率、资产规模、资产比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商业银行业发展启示,包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资产规模多样化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优化资产比重。
关键词:商业银行;净利润;LMDI分解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158-03
一、 引言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为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提供资金最底层保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在竞争中惯于利用扩张规模、抢占网点的“规模经济+消耗资本”的粗放型战略手段,这种同质化的竞争策略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率市场化程度加速、金融国际自由化加深、消费模式多样化等环境条件下,已经难以实现商业银行业突破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受到冲击,客户流失、扩张态势受到抑制、传统经营模式落伍等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厘清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因素,对于平衡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一项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基于LMDI模型建立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影响因素分解模型,以上是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资产和收益方面的原始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因素,据此为商业银行业增加收益提出对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影响因素及分解方法
(二)数据来源
受资料限制,为研究简便性,本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代表全体商业银行业,搜集2006—2016年间的资产总额、资产类别、净利润等原始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各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公司年报。样本中涵盖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类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保证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在界定商业银行资产类别时,统一划分为14项指标,即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发放贷款及垫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制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资产。
三、 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将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6年的数据按照LMDI模型进行分解,得到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影响因素的逐年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根据表1可知,2006—2016年间资产结构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47.43%,表明资产结构是影响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排在第二位,效应贡献率达到56.03%。资产效率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102.54%,说明商业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抑制了净利润的增长。资产比重是四个影响因素里最弱的一个,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0.93%。
根据表2可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是2006—2016年间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最显著的银行,5家银行净利润增长总效应占研究样本的59.01%。
(一)资产规模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资产规模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03%,说明资产规模扩大是导致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06—2010年来看,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有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说明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融资需求旺盛且渠道单一,商业银行大幅扩张资产规模就能提高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职能水平,满足市场需求从而获利。从2011—2016年来看,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有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说明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商业银行早已不是企业融通资金的唯一渠道,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资产规模扩张对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渐渐放缓,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创新。
如表2所示,“工商銀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在16家商业银行中资产规模效应排在前五名。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中仍占主体地位,引领行业盈利增长。
(二)资产比重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资产比重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0.93%,为四个影响因素中最弱的一个。可以说明在商业银行业发展中,资产比重分布对净利润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具体分析来看,除2006—2007年资产比重效应为正值外,其余各年份该效应都为负值,说明商业银行业资产比重分布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其绝对值有递增趋势,进一步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比重分布不合理,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由表2可知,资产比重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排在前5名的银行是“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比重对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效应为负值。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促进了行业净利润增长,体现出其治理机制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三)资产结构因素分析
由表1可知,2006—2016年间资产结构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47.43%。考查期内各年份的效应值虽有起伏波动,但基本上为正值,趋势上逐渐上升。表明银行内部资产结构调整是影响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且影响强度越来越大。
由表2可知,资产结构效应对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排在前5名的银行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总体来看,这些银行资产构成中,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拆出利息、交易性金融资产、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等资产在2006—2016年间比重逐渐增加,说明它们在资产结构管理的共同特点是,安全性资产的集中度逐渐降低,盈利性资产的比重持續增加。
(四)资产效率因素分析
资产效率对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逐年效应多次正负交替,最终的累积效应是负值。说明考查期内资产效率是抑制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资产效率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102.54%。由表1可以看到,2010年以前商业银行业资产效率对净利润的增长基本表现为正效应,说明各银行在增加收入、控制成本费用等方面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以后,资产效率对商业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长基本上为负效应,说明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效率下滑,盈利增长速度放缓。应调整竞争策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提高资产利润率。
由表2可知,“北京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在16家商业银行中,资产效率效应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排在前列。说明这几家银行的资产应用效率较好,促进了净利润的增长,其在运营稳健化、银行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选取了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6年的资产和收益方面的原始数据进行研究。运用LMDI法立构建了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与启示。
(一)2006年以来,资产结构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累积效应最大,其他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依次是资产效率、资产规模、资产比重。
(二)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银行资产结构效应,这符合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侧重结构调整的发展阶段要求。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很有必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改进:保持股权结构适当集中、优化杠杆结构、增加附属资本占比、减少不良贷款率。
(三)资产效率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影响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提升金融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加快银行业自身转型发展并积极防控系统性风险,是保证银行业改革成功的前提保障。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做优主业,做精专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提升银行资产管理水平,信贷经营要由新增贷款拉动转向更加注重盘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效率。
(四)资产规模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以前的“资产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战略已难以为继。除了传统经营方式,商业银行还应寻找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包括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提高普惠金融水平、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
(五)资产比重对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的贡献最不明显,凸显商业银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要性,民间资本在逐利效应的影响下,大量资本流向银行业资本池,商业银行业的资本集中度逐渐分散。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可以建立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意识大大增强,经营理念不断更新,资本运营方式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商业银行业净利润就会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1]呼彩院.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J].财经界,2017(20):29-30.
[2]杨吉峰,肖起峰,刘相兵.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7(1):48-50.
[3]谢礼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实践思考[J].经贸实践,2016(17):122-123.
[4]王琴梅,殷培伟,姚宇.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LMDI分解法[J].经济经纬,2011(5):1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