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制作包括演员、剧本、制作团队三个关键要素。本文从电视剧三要素的角度出发,结合收视和口碑对当今国产剧的影响,反思国产剧如今存在的问题,探讨国产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产剧 演员 剧本 制作团队
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现代艺术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多种现代艺术元素。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具备演员、剧本、制作团队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把握好这三要素,是电视剧产业成功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演员。演员是指专职演出,或在表演艺术中扮演某个角色的人物。演员是一部电视剧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演员,一颦一笑、一静一动,举止谈笑间就能轻松带人融入他所诠释的角色中,使观众和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演员,应该和所谓的“明星”区分开来。一名合格的演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肢体素养和台词修养,并对演戏怀有赤子般的高度热情。而明星,则往往是指经过包装和宣传后获得关注的“光鲜亮丽”的公众人物。近几年造星势头强劲,许多并未接受过科班培训,带着“玩票”心态的“明星”争先涌入电视观众的视野,草率地拍几部“偶像剧”却轻松获取了高价片酬和热烈关注。并且随着少数流量明星天价片酬曝光,大众在咋舌的同时不免对演员这一行业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这一现象无疑给真正的演员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市场太过于浮躁,机会一共就那么多,制片方在最初选角时最看重的往往是明星身上的流量而并非是作为演员应有的专业素养,导致许多优秀的演员沉寂多年也未能被观众熟悉。例如演员朱一龙,毕业于北电的他从业十年以来一直勤勤恳恳地拍戏,对待每个角色都真诚敬业,希望他的每个角色都是新鲜的,从不靠综艺节目真人秀等曝光率赢得关注,十年沉淀才换来如今这一个盛夏。现在的市场,对于真正的演员来说太不公平:天价片酬的失衡尚未解决,流量小生的抢位更是令人寸步难行。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未来我们在电视里,将很难再看到真正有演技的演员。国产剧的前景,实在令人担忧。
其次是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一门为表演服务的艺术样式。演员的演技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起到力挽狂澜,缓解剧情混乱尴尬的作用,但精巧的剧本才是支撑起一部电视剧的骨架。好的本子从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已经能赢得先天优势,在电视剧架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国产剧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热衷改编,这里并不是在说改编剧本有什么不好。相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攒下的厚重文化底蕴,塑造出了太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且,一部热门经典小说本身就存在一部分受众,对于电视剧的传播能产生显著影响。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剧本制作精良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很多热门大IP被改编成剧,很多经典作品也被翻拍。但令人意外的是,小说作品影视化,亦或是经典作品现代化,不仅没有让原著粉买账,甚至引起很多书迷和影迷的抵触情绪,对改编剧的宣传几乎起到极端反作用。“毁原著”似乎已经成为了业内一种公认的普遍现象,许多热门IP的粉丝最不希望听到的就是喜欢的小说被改编成剧的消息。优酷网剧《镇魂》在这个夏天火爆网络,凭借剧中两位主角的高度还原成为少有的令原著粉满意的作品,可就是这样一部口碑超高的国产剧却仍然因为逻辑混乱的剧情让不少人吐槽“请镇魂编剧改行”。整个剧组唯一没看过原著的反而是编剧,不免令人耻笑,就像是开卷考试,答案就在参考书上却考出不及格的成绩一样,令编剧羞愧的同时也应该引起反思。如今国产剧的编剧,尤其擅长于写各种“商业烂片”。“商业烂片”凭借明星自带流量往往能在市场抢得一席之位,从而使编剧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市场的选择又不可避免的影响到编剧的剧本创作。很多编剧并不是没有创造出好剧本,而是市场没有选择好剧本。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整个电视剧行业已变得泥泞不已, 86版《西游记》重播总量超过3000次,87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二者共同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历经这么多年依然经久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追溯其原因,我想,尊重原著,是老一辈艺术家们教给现代电视编剧的第一课。
最后是制作团队。当一部电视剧选完剧本和演员并确认建组后,制作团队的重要性就开始显现出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剧组”。剧组往往由导演、制片、剧务、摄影、美工等多个小组组成,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所有环节。当一个剧组拥有了完整的演员和剧本后,制作团队就成为了决定该剧最终呈现效果的“血肉皮囊”。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制作团队总能带给我们惊喜。《甄嬛传》作为现代国产剧的灯塔,耗时十个月的呕心沥血才完成,全剧共76集,其中每个角色,每句台词都值得细细品味;64集的《绝命毒师》,每个镜头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无数的细节伏笔,最终却找不到一丝破绽,令人叹服;《欢乐颂》中甚至连主角在facebook的账号在现实中都真实存在,道具组的良苦用心令人拍案叫绝。这三部剧都是全剧组真情实感的付出从而获得收视口碑双赢的最好写照。反观当下很多流量剧,为节省成本而不愿意真实取景,整部剧都在绿布下拍摄的情况比比皆是。越来越少的剧组能够真正沉的下心来打磨出精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电视剧产出数以千计,然而真正能走入人心的又有几个?“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事,但一味的追求数量,质量就难以保证。“十年磨一剑”的真理,需要所有电视人铭记。
2017年,国务院宣布二次修订并发布《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要求广播电台、电视台用于播放的电视剧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审查批准,对电视剧的制作和管理方法做出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在广电总局的强势发力下,电视剧市场出现明显好转现象,但良莠不齐且优不抵劣的问题持续存在。国产剧现阶段所面临的无演员无剧本无制作团队的“三无”危机,仍需这一代电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同时,我们需要辩证分析收视和口碑在国产剧发展中的作用。如今“三无”现象的愈演愈烈,受很大一部分制片方对收视率盲目推崇的影响。新媒体迅速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收视率一定程度上的却能够反映出电视剧的好坏。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收视固然可以让一部剧一时脱颖而出,赢得一定的社会关注,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黑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许多制片方为博得社會关注“不择手段”,更有甚者以“雷剧”标榜为荣。但是,最终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唯有内在的口碑保障。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开展,国民对于精神文化领域的需求正逐步变得高雅化和个性化。相对应的,人们在选择一部电视剧观看时,越来越注重的是口碑而不是收视。收视率只是电视台用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编排、调整节目的参考,其高低与否并不会改变一部电视剧的内在质量。“是金子总会发光”,与此同时,“鱼龙混珠”终究瞒不过时间的检验。最终能被大众记住的,只有那些拥有口碑的国产剧。
如果说内地综艺节目需要的是自主和创新,那国产剧需要的就是沉淀和学习。有精良的剧本作骨架,有用心的制作团队凝血肉,有优秀的演员注灵魂,国产剧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内涵,有情感,有深度,有能引起时代共鸣的灵魂。国产剧自1958年诞生至今,已历经整整六十年的荣辱沉浮。前辈电视人们已经用毕生心血为我们开阔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在这六十年里,国产剧抗过了美剧的狂潮,日剧的热浪,韩剧的侵蚀,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因此,我认为,国产剧走到今天,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繁荣昌盛并且更具挑战的新时代。我们要做的,唯有取我精华,去我糟粕,坚持总结过去六十年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尊重市场的选择,但也要学会以己之力影响市场的价值取向;坚决抵制明星偶像剧、“垃圾”剧本、“五毛”后期对市场造成的浮躁影响;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基准的价值取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任何电视制作都必须保证三要素不缺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只有让每个环节都做到真正的“匠心制作”,才能带动整个国产剧行业的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
[1] 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作者简介:李明睿,山东省威海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学、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