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妍 张丹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和消费密切相关,消费的增长会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会影响消费。商贸流通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商贸流通业中物流渠道的发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推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缩小城乡差距。我国居民消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平滑性,因此要考虑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和行为习惯,刺激消费,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政策的实行会影响商贸流通业和消费的发展,本文从政策的角度,对商贸流通和消费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探索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刺激消费的措施。
关键词:政策 商贸流通 消费 相关性
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在引导居民消费、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生产是消费的基础,生产和消费的联通需要商贸流通。商贸流通的质量和效率对生产和消费的质量、效率有决定性影响。近年来企业的兼并重组、产业结构优化等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问题逐渐凸显,比如地区垄断、产业集中化程度低等,都影响商贸流通业对消费作用的发挥。因此要结合居民消费的特征,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机制,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我国商贸流通业和消费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商贸流通业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商品交换、转移和传递的服务部门。我国近年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消费环境,尤其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出口和對外投资呈严重下降的趋势,消费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为消费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商贸流通业推动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再生产环节中,商贸流通业处于产业末端的位置,当前已经成为先导力量以及第三产业的晴雨表和领头羊。商贸流通业的就业人口不断增多,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已经超过40%,对于就业压力的缓解、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发展迅速,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商贸流通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2.9%,商贸流通业总值9.6万亿元。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现代流通方式的出现,以及物流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法人企业大幅增加,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市场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同时新的流通渠道的出现,推动了商贸流通业主体的多元化。商贸流通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国积极支持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推动各种商贸流通主体的涌现,给予各种政策支持。商贸流通业呈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大量社会资金涌入商贸流通业中,形成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私营等多种格局,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商贸流通业以国有企业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商贸流通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发展更多元化、多样化。传统商贸流通结构单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业态,尤其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网上商业的发展,对推动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有重要意义。
(二)消费现状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家庭人均消费稳步上升。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899元,人均工资性收入13455元,人均经营净收入为4218元,人均转移净收入为4259元。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7111元,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为2338元,人均居住支出为3746元,人均衣着支出为1203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307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8.6%、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7.3%、7.3%、6.5%。农村居民收入显示良好的增长水平。在消费方面,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同比分别增长7.1%、8.1%、5.9%(扣除价格因素为5.4%、6.8%、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超过城镇居民,反映了在农村区域存在较大的消费潜力。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地区消费品种类受限、消费渠道少等问题,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新渠道。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也增强了消费能力,农村地区也成为未来刺激消费的方向,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也是未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基于政策角度商贸流通和消费的相关性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为增进消费提供基础条件
1.商贸流通业发展反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者更多追求体验式消费、特色化和个性化消费。商贸流通服务主体积极开发制定不同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活水平较高的有高质量、高价格和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生活水平低的提供有低成本产品和服务。对工作忙碌的上班人员提供有线上快速购买服务;对家庭主妇等人群有线下购买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拉动消费增长。
2.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影响消费效率。商品流通的效率是指从货物的出产地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速度,商品流通的效率能够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显示出来。近年来,商品流通的效率不断提高,与我国物流业不断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当消费者对商品有紧急需求时,需要有高速的流通效率为支撑。互联网条件下在预定购买服务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消费时间,能够减少消费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对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来说比较方便,并且可以解决消费高峰的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更加追求效率。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商品,也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效率息息相关。不管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购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效率。
3.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居民消费范围。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中能够反映其市场拓展的范围。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商贸产品的销售已经突破区域限制,产品销售范围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由于保鲜技术的发展,许多农产品,包括水果、新鲜蔬菜等,都可以长距离运输,扩大流通范围。城市物流速度加快,通常需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将奢侈品通过高速物流到达二线和三线的消费者中。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范围,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范围。过去部分地区消费者无法消费的产品,都可以不受区域限制地消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消费范围,使消费者的各种产品需求得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种类不断拓展,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4.商贸流通业发展质量影响居民消费质量。消费增长除了消费量和种类的增长,消费质量也是其内容之一。商品流通的质量反映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中,对消费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消费质量的增长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购买货真价实的商品、优化消费环境、良好售后服务。产品服务的改善、商贸环境的改善都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优化商贸环境的目的是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上监督机制的应用,促进买方和卖方的合法权益、公平公正性。我国商贸流通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随着环境的优化和结构的改善,消费质量也会不断提升。商贸流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热情。
(二)消费增长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动力
1.居民消费偏好限定商贸流通发展内容。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是基于消费,消费的产品和内容主要与消费者的偏好有关。商贸流通主体往往依据消费者的偏好提供产品和服务,决定在流通领域销售哪种产品和服务。根据流通领域的货物销售情况,生产企业会安排相应的生产情况。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影响生产和流通。生产、消费和流通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直接关系消费内容,也影响消费方式,比如线上购物的快速发展,从电脑购物逐渐转向智能客户端消费。
2.居民消费能力限定商贸流通发展范围。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才能顺利实现商贸流通,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与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分割的。居民的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商贸流通业的流通范围。消费者有购买的欲望,才有可能实现产品或者服务流通,从而实现价值,获取经济利益。居民有怎样的市场需求,就有怎样的商贸流通,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就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居民需求增大,商贸流通也会扩大,从而也意味着消费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高,商贸流通业也会快速发展。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可以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同时也显示了消费者消费的局限性。如果消费者是超前消费,消费能力依然会有所限制,否则容易出现债务危机。
商贸流通促进消费增长的调控政策和保障措施
确定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我国流通体制不断改革,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商贸流通业和增进消费密切相关,要进一步整合优化流通资源,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确定流通产业的主导地位。政府要积极促进形成城乡一统的大流通市场,打破区域封锁和分割局面,提升流通效率。建设大规模、正规化的企业集团,重组流通领域,完善流通体系。关注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继续推进农村的家电下乡等工程。推进商贸流通体系的提升,利用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经营环境,改善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基本条件。鼓励向农村投入资本,调动农村商业资源的积极性。城乡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产品和服务销售。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制约因素是区域因素,比如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相关部门要健全农村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体系,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流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
提升和推广流通技术。对于流通领域的新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提升流通效率和质量。比如应用智能传感器,有能力的大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和应用新技术。中小企业可以使用网络技术、网络平台等不断发展自身。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促进信息共享。在巩固传统消费方式的同时,也要利用其它商务形态,通过网络技术,适应商贸流通新模式。
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商品流通环节和产业内部有许多空白,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消费增长,比如市场安全监管仍不完善、缺乏流通渠道规范、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等。为促进商贸流通业和消费的发展,要健全相关制度规范,为流通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要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制度等,维持市场健康发展。
融合线上线下模式。线下经营是传统商贸流通业的主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商贸流通企业要积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便利。线上线下融合模式能够降低人力、物流、经营成本,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消费。对于商贸流通实体企业来说,需要利用电子商务,应用现代信息技術,完成线上线下交易。通过拓展购物渠道,方便消费者消费,拓展消费区域,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商贸流通企业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流通和电商的优势,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时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监管难度大,导致较高的退货率和较低的满意度。传统商贸流通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但同时成本较高,对于一定的地区消费品的种类有限,价格优势不明显。发挥传统商贸流通和电商的优势,取长补短,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消费,促进商贸流通的发展。一些体验商品,线下体验和线上购物相结合,就是线上+线下的模式。
构建特色商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商贸流通产业在发展中也要构建特色商业,满足消费者需求。商品特色区域是集休闲、餐饮、购物等为一体的区域,是对区域性文化和元素的展现,有引导消费者购物的作用。特色区域历史文化,结合消费者的体验以及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商品特色区域可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以及城市形象,依据地区实际情况,坚持构建科学的商贸流通体系和特色区域,优化内部流通结构,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企业可以通过专卖店、连锁店等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需求。
推进区域化商贸流通业发展。农村地区蕴含着广阔的消费市场,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意识也不断提高,成为商贸流通和消费的发展方向。受各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消费行为往往带有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不少农民存在盲目消费。同时农民在消费时也会受到限制,比如要考虑子女教育资金、社会保障体系等问题。与城市居民消费相比,农村居民消费有较大的谨慎性。城市居民消费有超前意识,有更加强烈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会使用信用卡购物、贷款买房买车等。但对农村居民来说,超前消费意识比较低,因此要明确消费者的行为、心理因素、区域因素等,依此选择不同的商贸流通措施,促进消费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智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及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
2.王义龙.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
3.张锋涛.培育消费需求促进商贸流通业有序发展——额济纳旗商贸企业运行情况调研报告[J].内蒙古统计,2016(3)
4.张瑜,王晓兰.商贸流通发展影响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5.苏俊华,彭海阳,吴丹洁等.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增长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5)
6.关冠军.我国商贸流通业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6)
7.刘维芝.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我国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9)
8.胡军伟.产业结构视阈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优化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