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发展农业的几个政策研究

2018-12-05 10:58宫安琪管恩琦
青年与社会 2018年3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宫安琪 管恩琦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切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党中央颁布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权分置、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多项农业政策,以此推动我国农业发展。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农业政策;乡村振兴战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为此,党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政策,这些政策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颁布,标志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

(一)主要内容

2015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集聚,统筹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收入的压力越来越重,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意见》同时指出:“力争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政策明确了为使农业发展更加合理化,农村不仅仅要发展粮食、蔬菜种植,还要发展多品种水果种植,并且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推销产品,逐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6年12月31日,党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農产品市场除国家宏观调控外,农民对农产品德自主把控格外重要,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提高农民自身生活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

2017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指出,发展农村粮食产业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提高农业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政策首先,鼓励粮食相关企业的发展活力,并且鼓励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各个市场主体形成粮食产业联盟,创建自主粮食品牌、提高技术、扩大融资,实现粮食资源优势互补;其次,政府支持发展粮食循环经济,鼓励相关粮食企业建立绿色、环保的经济循环系统,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再者,随着近年来网络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粮食”的行动得到政府的提倡与支持,我国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的发展与完善将会进一步拓宽粮食的物流运输渠道,加强对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最后政府对我国粮食产业的金融、科技、人才等保护政策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重要意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符合了农业发展客观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将过去经济增长主要通过强调扩大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增长“三驾马车”构成的总需求拉动,调整为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以此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转换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确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基础,也是短板和关键领域。

二、打好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一)主要内容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了全面把准特色产业,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大力整合乡村要素资源,协调推进特色产业,有利于稳步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016年12月2日,党中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通知》的印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认真贯彻执行的决心。《规划》的目标是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实现脱贫,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规划》要求:“在脱贫攻坚政策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的原则。”《规划》细化了我国完成脱贫攻坚政策的路径,即通过产业发展、就业转移、易地搬迁、健康、教育、生态保护等多重路径落实农村扶贫政策。尤其是教育扶贫工作,“受教育程度能够表现出一定的贫困差异,贫困人口的平均上学年数普遍低于非贫困人口平均上学年数。”因此,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农村人口基本素质及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自己能力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极为重要。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问题。他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责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村脱贫政策实施的决心和力度。

(二)重要意义

推行精准扶贫政策机制通过有效、合规程序识别出农村真正的贫困居民,开展到村到户贫困状况调查等首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基层民主,保证程序公正透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其次精确帮扶的关键是在贫困居民识别出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了农村贫困户的帮扶效果,使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做到了“因户施策”;最后精准扶贫政策的精确管理制度,对农户的信息进行了实时动态、有序管理计划,施行阳光工程,保证扶贫资金公平公正。精准扶贫政策是国家扶贫计划的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实极大地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一)主要内容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把解决好此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充分说明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时,重视人才的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迫切的需求是人才,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意见》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三农”工作的主要论述为核心,根据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进步、乡村文明建设、农民生活富裕等方面作出总体要求及战略部署,并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阶段性谋划,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党在2022年召开二十大的任务目标。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第八次集体学习会议,在会议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并具体阐述了这一战略的丰富内涵,并正式印发了此规划。这一《规划》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提出了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人、钱、地”的难题,为接下来五年的乡村发展画出了蓝图,对于我国“三农”政策进一步向前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二)重要意义

《意见》和《规划》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实施,为破解我国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化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正确路径。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充分保障。一方面,为全面提高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整体水平,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全面进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促进了乡村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将会为我国农业带来新的前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为我国实现农村新型经济体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农业政策,为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为实现我国农民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参与度和受益面不断提升,彻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农村居民稳定增收、安居乐业的目标得以实现提供了保障,为党中央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 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等.当代中国和谐稳定(当代中国调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宫安琪(1993- ),女,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党史;管恩琦(1972- ),男,博士,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