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定级推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
——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

2018-12-05 01:42:16田愈征
图书情报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转型图书馆评估

田愈征

(乌鲁木齐市图书馆 乌鲁木齐 830063)

自1994年以来,我国文化部已组织开展了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评估定级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也紧随时代,不断地发展、进步和完善。国内外学术界对图书馆评估的关注和研究也逐渐深入和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研究主要包含评估基本理论、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体系与指标、评估方法5个方面[1]。

2017年,文化部办公厅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2],国内相关研究开始兴起。笔者于2018年5月5日,以“篇名=(第六次and 公共图书馆 and 评估)”为检索式,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49篇,研究内容包括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新变化、特点及重要意义;部分省级、地市级、县级公共图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的影响及引发的思考;部分公共图书馆评估后发布的评估培训信息及事业发展报告。其中,没有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定级工作相关的研究,而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公共图书事业的整体步伐,研究评估定级对推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作用非常有意义。

由于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涉及省级(副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各级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多种图书馆类型,本文仅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开展研究。首先,通过网络获取第五、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文本[3-4],进行对比分析。下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和表1、表2中的数据均来源于这两个文本。然后分析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公共图书事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所助益。

1 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标准的比较

1.1 指标模块体系变化

在评估模块体系上,第五次全国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以下简称“第五次评估”)标准体系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设施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文献资源、服务工作、协作协调、管理与表彰、重点文化工程。第六次全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以下简称“第六次评估”)标准体系分为服务效能、业务建设和保障条件三个部分。对第五次评估模块上进行了整合。评估指标模块间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在具体指标的设置上,增加加分项,考虑了不同地区各个图书馆的具体差异,既肯定和鼓励创新,也为发现短板,补齐差距预留了空间,更科学、人性化。

表1 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指标模块体系与分值比较

此外,在必备条件方面,第六次评估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加以区分,第五次评估则未加以区分。

1.2 评估指标内容的变化

1.2.1 服务效能指标的变化 第五次评估定级服务工作指标模块对应第六次评估定级服务效能模块。模块分值也由220分增加到400分。相比较第六次评估定级在服务上主要变化有:

①在一级指标中,增加了网络资源服务、新媒体服务和服务管理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

②在对一级指标未成年人及其他特殊群体服务指标的考察上,分值比重升高,由10分增加到40分,设置了10分加分分值,且考察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③在对一级指标“参考咨询服务”指标的考察上,提法变为“信息咨询服务”,指标分值由10分增加到30分,设置了10分加分分值,表明了此次评估考察的指标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更具体和具有针对性。

④在对一级指标读者对图书馆工作评价指标的考察上,提法由“读者满意率”变为“读者评价”,分值由20分增加到80分,更加注重公共图书馆对日常读者服务评价的考察,是否将此项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是否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反馈,以此改进工作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

1.2.2 业务建设指标的变化 在对业务建设的考察上,第六次评估定级业务建设模块将第五次评估定级指标体系中文献资源、协作协调、管理与表彰、经费与人员的员工培训指标和重点文化工程中资源建设指标整合在一起,模块分值300分,设置加分分值150分。主要变化有:

①在业务建设模块新增“业务管理”、“业务研究”和“社会化管理创新”三个一级指标。

②在一级指标中增加了“馆藏发展政策与馆藏结构”。表明了评估对文献资源建设从关注量到关注质的转变。

③在一级指标“编目与馆藏组织管理”中,增加了“文献剔旧”及“新技术应用”两个二级指标。

④一级指标“数字化建设”提法变为“数字资源建设”,其中,增加了对“自建数字资源建设”的考察。

⑤一级指标“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指标提法变为“地方文献工作”。其中,新增了“地方文献组织、入藏”二级指标。

⑥在对一级指标“本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上新增了“总分馆建设及服务效能”二级指标。

⑦在对一级指标“行政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考察上新增了“年度计划与年报”、“员工能力评估”两个二级指标。

1.2.3 保障条件指标的变化 在对保障条件考察上,第六次评估定级保障条件模块将第五次评估定级指标体系中设施与设备、经费与人员整合。主要变化有:

①“保障条件”模块新增了“政策与法制保障”、“章程与规划”两个一级指标。

②在对一级指标“图书馆建筑设备保障”的考察上,新增了“功能适用性”二级指标。

③在对一级指标“信息基础设施保障” 的考察上,新增了“智能化管理”二级指标。

表2 第五次、第六次评估指标内容变化

2 第六次评估的特点分析

通过上文对第五次、第六次评估的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资料,可以发现第六次评估工作有以下特点:

2.1 更加注重地域差异

由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不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也存在地区差异。因此,第六次评估考虑到了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指标。中部地区的指标略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指标略低于中部地区,这使得这次评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科学合理。

2.2 评估主体多元化

前5次公共图书馆评估是由政府主导,评估主体仅为单一主体。而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具体来讲,由文化部组织实施评估工作,通过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培育项目,将公共图书馆评估的政府职能转移到中国图书馆学会,形成政府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组织模式[5]。

2.3 评估方法和过程更加先进、科学

相比于之前的评估定级工作,第六次评估定级首次采用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从手工评估到自动化评估的重大转变。参评公共图书馆依据评估标准将评估各项材料通过系统上传,评估专家通过登陆平台进行网上评估打分,再进行实地考察检验与核实。信息化评估手段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将有效地提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5]。

2.4 评估标准要求更高

2.4.1 对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和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海量的信息与知识。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民已达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97.5%[6]。这就要求各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完善设施设备,丰富数字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数字服务水平,以满足广大读者数字服务新要求。在此次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中都对数字阅读量、新媒体宣传推介、触摸媒体应用等进行考察。

2.4.2 对管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管理创新不仅是推动公共图书馆的驱动力,更是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必要要求。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经验管理和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解决当前生存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首先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先导。要摒弃传统的等靠要思想,主动适应信息环境变化。在管理模式上,尝试建立法人治理体系,为了增强活力,引入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购买服务等;在服务上,更加注重服务内容和手段上创新,顺应阅读推广趋势,更加注重服务品牌建设和社会效益;在人员培训上,更加注重对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注重团队合作和凝聚力的提高等。

2.4.3 对政府、文化事业主管部门支持保障力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切实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全民”的文化发展方针原则,“普遍服务原则”和“平等服务原则”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图书馆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7]。2018年1月1日,《中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解决了图书馆事业保障的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权益的保障部门,不仅要为图书馆立法,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保障图书事业有序、平稳、规范发展。而且要投入经费,构建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建设一套完整的图书馆效益评估体系,对图书馆一定范围内的业务进行监督,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引导图书馆走上一条合理合法的服务道路。

3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面对评估定级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变化,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薄弱、数字资源建设落后、人才匮乏等种种问题,成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事业发展的新挑战。

3.1 基础薄弱

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图书馆不管是在图书馆数量、从业人员、使用面积、服务人次、财政投入等各方面远远落后于中部、东部地区,发展滞后。从业人员少,尤其是专业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服务功能弱是主要问题,基础较为薄弱。

表3 2015年东、中、西部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一览表[8-9]

此处统计的区域范围东部地区是指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海南、福建(不含港澳台)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是指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重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区域面积上来讲,西部地区面积远远超过中部,因此表3中的数据上虽然出现西部地区高于中部的情况,但实际上西部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中部地区。

3.2 数字资源建设滞后

从表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不管是在计算机硬件设施,还是网站建设、电子图书、自建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及数字化服务上都落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就此次评估增加的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考查比重而言,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也没有达到评估的要求。

表4 2015年东、中、西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情况一览表[9]

3.3 人才匮乏

创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新过程中不仅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扩建馆舍,补充资源,而且推动图书馆技术革新,改变图书馆工作程序,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改善图书馆服务,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达到提高图书馆自身功能和作用的目的。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人才匮乏。从表3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员15 261人,占27%,正高级107人,占13.9%,副高级1 288人,占25.9%,中级4 647人,占25.2%,比例远低于东部、中部地区。

4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目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普遍还是传统的借阅服务、“以书为本”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的信息环境,以及社会化、全球化、共享化、绿色化的社会环境推动公共图书馆为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读者需求必须进行转型,主要有四个方面:空间转型、资源转型、服务转型和管理转型。

4.1 想方设法拓展服务空间

此次评估在对考察公共图书馆建设设施时,删除了阅览面积和坐席数量,增加了“功能适用性”。这表明,基于传统图书馆馆藏阅览功能区域设置在实用性上有所削弱,而对图书馆分区、读者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是否健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休闲区、用户体验区、复印/打印设施、饮水设施、存包设施等。多样化的分析和丰富的读者服务项目推动图书馆根据实际条件对空间进行再造,拓展服务空间。

4.2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资源转型主要是图书馆馆藏资源从单一纸质资源向多种类多媒体型转型,重点就是加大数字资源比重,加强特色资源建设和共享合作。在泛在化信息环境下,人们对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日益增加,传统的纸质资源服务受到了严重冲击。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本身数字化建设滞后,数字资源藏量小,自建的特色资源数据库很少,偏远的山区、牧区图书馆甚至还没有网站。据此,西部地区图书馆应当立足当下,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大数字资源比重,探讨使用者需求,积极开拓数字服务形式,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4.3 不断丰富数字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服务转型主要是服务方式和内容的转型。此次评估中增加了年数字阅读量占比、阅读指导、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服务、触摸媒体服务、服务创新推广、读者意见处理与日常评价等指标。这些都是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新的服务形式和内容。新媒体指标的增加除了受到新技术的驱动外,也是现代图书馆根据用户行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服务方式的表现。此外,此次评估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这也是针对以往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为馆藏资源向空间需求、服务感受的转变,更在意读者在图书馆获得满足感。

4.4 推进智能化管理水平,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管理转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图书馆自我管理,一是政府管理。从图书馆管理来说,新技术的引入对推动图书馆转型作用明显。此次评估增加了馆藏统一数字化揭示平台、图书防盗检测、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图书上架、自助借还、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如RFID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借还书方式,自助借还和24小时图书馆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还有就是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服务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的转型。此次评估中增加了社会化和管理创新一级指标,包含社会购买服务、志愿者管理、第三方评价等。从政府管理来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保障力度。2018年出台的《中国公共图书馆法》确立了公共图书馆的政府主导责任。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就要从经费、人员、制度上落实对公共图书馆的保障责任,为图书馆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是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每个公共图书馆来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变化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实施也将极大地推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要以此为契机,紧跟时代步伐,调整资源建设方向,创新服务方式手段,提高馆员专业技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猜你喜欢
转型图书馆评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飞跃图书馆
沣芝转型记
评估依据
去图书馆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