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娟,张文秀,何玉华
(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 自贡 643000)
情感障碍,也称为情绪障碍,在临床上极为常见,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以持久情绪低落为典型症状,常伴焦虑、躯体不适等不良情况,随着当前与环境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情感障碍患病数量越来越多,对其自身健康,以及家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加强情感障碍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观念,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为此,本文以我院情感障碍患者为例,对其施行认知行为护理,如下。
以情感障碍患者为例,共纳入60例,抽选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期间,均符合CCMI-3内提到的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研究途中因个人原因退出者,在其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8:12例,年龄18~60岁。研究组30例,男女比例19:11,年龄20~58岁。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即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并准确填写在病例内;评估患者病情,并联系医生;安排病房,保持环境宽敞明亮,采光良好,空气新鲜;以临床医嘱为依据,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用药;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认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立即对症处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如下:①主动接待患者,向其介绍疗区环境、规章制度、主治医生个人业务水平等内容,缓解患者陌生感,同时仔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特别是烦躁易怒者,以劝慰开导方式与其交谈,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此外,结合患者学历、性格特征、职业等内容,采取最为恰当的方式引导患者阐述内心感受,以了解患者的错误认知状况;②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不愉快情绪、痛苦情感的原因,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予以安慰,加以解释不良情绪的产生与消极思维有关,与此同时介绍认知行为护理的重要性、有效性,彻底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以正确的心态看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③以角色扮演、启发、诱导等方式指导患者填写非理性想法、理智回答,分析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④待病情有所好转,教会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如致病因素、症状表现、危害性等,客观评价个人性格特征对疾病的具体影响,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并采取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⑤以患者的不同身心状况为指导,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为其制定日常行为活动表,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消除负性情绪,保持愉悦心情。
观察比较两组认知情况,即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评估患者认知行为改善程度,共9项因子,即通过5级评分法对每一项目的分数予以统计,分值越低,认知行为恢复的越好)。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s”,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认知行为: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2 两组认知行为的比较(±s)
表2 两组认知行为的比较(±s)
项目 研究组(n=30) 对照组(n=30) t P强迫 1.67±0.75 2.15±0.80 2.398 0.020恐怖 1.61±0.53 1.91±0.45 2.363 0.021抑郁 1.81±0.60 2.31±0.53 3.421 0.001焦虑 1.43±0.73 1.97±0.81 2.712 0.009人际关系 1.51±0.75 1.91±0.73 2.093 0.041躯体化 1.51±0.51 1.93±0.47 3.317 0.002
情感障碍的发生与自身对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内容有关,同时与自身心理因素也存在联系,如性格(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等)、认知扭曲、心理失衡、烦躁易怒等,以往临床通常采用药物疗法,但无法获取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逐渐引起重视。随着临床实践研究的深入分析,发现在情感障碍患者护理中开展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利于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认知行为能力,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主动配合治疗。认知行为护理,是一项新型护理模式,具体是指通过找到患者的错误认知,以及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情况下,利用理性认知对患者的错误认知进行分析、纠正,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以提高康复信心。本文结果得出,研究组各项因子(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等)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和文献[3]结果相符,说明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效性
综上,认知行为护理利于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能力的提高、病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