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凤全,任燕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全国范围来看,“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是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1]。而在中国的乡村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缺乏本土特征,在特色小镇越来越普及发达的同时它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和国外相比我国的特色小镇发展较快,但在规划建设的时候却没有重点突出当地的“特”[2]。总结了一下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在突出“特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景观内容单调,缺乏地域性;第二是粗糙简陋布局不合理,因为特色小镇带动旅游景观的兴起,太多的乡村地区借此发展,但是质量不过关,没有从真正的乡土本色出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村落本身的完整度有所损坏;此外,一些场地在方案设计之初就照搬国外的理论和开发模式,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特色景观资源缺乏本土化特色,吸引力下降[3]。因此依据现存的这些问题对特色小镇建设中“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从本土化入手,重点强调景观特色对本地文化内涵的传承和保护,进而研究出比较完善的独具特色的在保护我们传统古村落上有所帮助的特色景观,使得特色小镇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并借此将一个地区的文化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特色小镇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而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汇集来自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文化氛围和景观形式的现代化群落聚居地。它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行政区域,而是集聚各种创新因子于一体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平台。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他独特的生命力,所以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保持场地鲜明的特点,其中包括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和景观等特色。
特色小镇的“特”体现在四个方面:产业、文化、人群和位置[4]。“特”在产业上的表现是:培育和发展经典传统产业中的某一种产业或是具有发展和扩大意义的生产环节以及高新服务业,使其成为小城镇发展壮大的支撑;特色小镇在人群上的“特”体现在参与小镇建设的是一批在思想上有进步意义的人,创业者和从业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较高;文化方面是特色小镇尤其需要突出的;小城镇独特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围,提高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在位置上特色小镇的特别之处在于,大都位于中心城市的周边或内部区域,距离城市较近,发展的速度相对来说较快。
本文的特色景观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具有当地特色和使用价值并且能彰显地域文化的景观,是区别于一般景观的部分景观,其中包括自然特色景观和人文特色景观。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突出“特色景观”是保持一个地区鲜明地域特色的表现手法。它包括场地内天然的、自然而然构成的景观,当然也包括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自然造成的变化,而形成的大地景观[5]。
从祁红小镇A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出发,立足徽州,从旅游、文化、生态和景观四个方面分别阐述特色景观如何在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他独特作用的,以及对场地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徽州平里是祁门红茶的发源地,境内有一批与祁门红茶有关的人文历史遗迹与遗存。如祁红“鼻祖”胡元龙故居以及现存的茶艺、茶俗、茶歌、茶号等。平里镇及其所属的祁门县有着浓郁的徽州文化气息并蕴含了丰富的徽州文化旅游资源,如牯牛降和冯家顶的两处原始森林保护区;坑口的“会源堂古戏台”;三亿四千万年前由于地震冲击、地壳运动、岩浆喷射、风雨侵蚀等因素形成的七彩玉;南溪伦坑、还有以梯田、油菜花和层层起伏的山峦为景点的降上;以及芦溪的正衍堂、聚庆两处祠堂等都是祁红小镇的著名旅游景点,立足以上这些旅游景点开发特色旅游景观。
作为徽州地区的一部分,平里镇及其所属的祁门县有着浓郁的徽州文化气息并蕴含了丰富的徽州文化资源,正是在徽州文化的影响下,当地人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徽州文化是平里镇所在区域所有文化类型的“母文化”,也是“祁门红茶特色产业小镇”对外吸引的最重要品牌资源(表1)。
祁红小镇的自然资源相当的丰富,适当的提取特色元素在规划设计中加以运用,能在村落的保护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2.2.1 田园风光
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互交织[6]。地势北高南低,黄山山脉自东北入境,山体形式整体优良,植物茂密,基本没有裸露现象[7]。地势南高北低,道路南侧滨水带高差明显,北侧村庄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向北连接山体余脉。基地内部地势平缓,大部分为农田,田园景观资源丰富,村落周围山水环绕,景色怡人。
表1 平里镇的徽州文化
2.2.2 山水相融
小镇山地错落,将其与城市的暄嚣隔离开来,“山依水、水近山,山衬水,水映山”,水乳交融的自然景观形成了自然大盆景的核心资源。境内有著名的燕山,山势如飞燕,山石皆火岩石,地质结构特殊,有奇石、巨石洞及山顶宽阔,观景资源丰富。作为古代“徽饶水道”的组成部分,阊江是徽州与饶州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至今仍有古代码头的遗址,保留着竹筏舟楫代步过江、鸬鹚捕鱼、端午龙舟等传统习惯。
2.2.3 植被丰富
小镇地处亚热带自然植被区,原始森林植被为高大的阔叶林。人工培植有杉木、毛竹、油桐、油茶、茶叶等(表 2)。
表2 祁门县植物资源分类
平里镇是祁门红茶的发源地,清朝光绪年间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平里镇贵溪村设立旧顺茶厂,试生产红茶获得成功,胡元龙成为了“祁红”鼻祖。祁门县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面积占九成以上,气候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早晚温差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8]。茶叶产量可观,是全国著名的红茶基地,可以打造成以茶叶为依托的产业景观。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开发红茶制作流程,展示或鼓励游客自己动手参与进来(表 3)。
平里镇位于祁门县城西南部,东北与塔坊镇为邻,东南与祁红乡交界,西南与芦溪乡接壤,西临溶口乡,北接小路口镇,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3.9公里,总面积达92.78平方公里,平里、花桥、双程、贵溪4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344人,其中农业人口6979人。镇政府所在地驻平里,距县城20公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祁(平)溶公路、平芦公路纵横交织,公路运输四通八达。祁门至平里21公里,2015年9月建成城乡一体化公交系统,进城下乡,绿色出行,交通便捷。
结合项目确定的从生态保护与利用统筹的功能配置出发,以更高的建设水平和更鲜明的功能特色为基础,根据当地的乡土特色设计成以祁门独特的文化和田园叠加为主的乡村旅游景观,这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景观规划工程,使祁红小镇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小镇、文化小镇、农业生态小镇和景观小镇。祁红小镇A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特色景观建设主要围绕这四个主题展开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各个景观节点和细部设计来诠释。
表3 祁门红茶文化
祁门小镇A区的景观规划依据场地特色分为三个功能区:游客服务区、休闲体验区和滨水景观区(图1)。根据场地独有的特色,布置设计具有以下地域元素的特色景观(表4)。
图1 功能分区
3.4.1 以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景观”建设
(1)场地景区、景点展示。将黄山市祁门县内的旅游景观资源和现有的景区、可游览的景点按照一定的类型进行分类归纳,与此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与场地内要表达和传承的精神一起传达给当地居民或是外来游客(表5)。
(2)提取景观元素。充分挖掘场地的旅游景观资源,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在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利用不同形式和材料来展示这些所提取的景观元素(图2)。
图2 特色元素提取示意图
(2)景观节点中旅游元素的展示及其应用。以小镇入口标识为例,小镇入口标识位于场地的门户为位置,设计结合徽派建筑的经典元素和本土的红茶特色。两边的构筑物主体设计是品茗红茶的杯盏,杯身由当地的茶树外形作为支撑,分别刻有祁门所在地“平、里”二字,杯盖微开,有阵阵香气飘溢而出,设计具象化为祥云。打造恢弘大气,具有地域特色的入口标识(图3)。在随农创意园和茶花女雕塑、红茶制作铜雕等都是利用建立在红茶文化之上的创意衍生品营造小镇旅游文化氛围,充分展示了当地的红茶特色。
表4 地域特色化的特色景观规划
表5 景源利用分析
图3 小镇入口标识
3.4.2 以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景观”建设
(1)景观元素的提取。融合当地的徽州文化内涵,用多种表现形式加以展示。
(2)景观节点中文化元素的展示及其应用。以特色铺装为例,通过不同的书法字体将“祁”、“红”二字通过雕刻的形式在铺装上进行展示,使游客在进入园区的同时能更加直观的感受祁红文化。
(3)对场地内建筑风貌的把控。徽州以徽派建筑闻名,尤其是粉墙黛瓦马头墙和徽州三雕等等。场地的小镇客厅(图4)、民宿效果图(图5)建筑设计就是徽派建筑的现代化体现,并且加入了马头墙和仿古青砖的元素,同时在建筑墙面上还运用了镂空花窗的元素。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的和谐组合在整体风格上呼应了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当地特色的传承和保护。
图4 小镇客厅效果图
图5 民宿改造效果图
3.4.3 以生态为主题的“特色景观”建设
祁红特色小镇项目中的生态特色景观主要以场地内的水系和三个功能分区的植被设计为例。
(1)溪流整治。在规划方案中根据当地的水系发展对溪流进行整改,从而形成完整的水系。首先对园内溪流岸线进行梳理,扩大局部水面,清理河底的淤泥;然后通过对溪流周边的高程分析,以及综合溪流的整体景观效果考虑,在场地中设置四处跌水景观,以达到对场地内水系的充分利用;最后为连接溪流两岸的交通,在此区域内设计三处景观桥,而在局部较窄的河道通过景观木栈道来联系两岸(如图 6)。
图6 溪流整治示意图
(2)种植设计。游客服务区以小镇客厅建筑为主体,室外空间主要以游客集散广场及生态停车场组成。在种植设计中结合微茶园概念,以木荷、金花茶、油茶、山茶、茶梅等山茶科植物为主;民宿及局部地区点缀果石榴、无花果、碧桃等树种,以此营造一种茶乡氛围,给游人一个舒适、自然、朴实的游赏感受。
休闲体验区主要以现状古树林为背景,根据场地不同的功能需求,运用自然或乡野的种植方式,结合溪流观光带和中草药观光带组合成体验线路。休闲体验区的上层植被选用香樟、黄山栾树、乌桕、银杏等大乔木,中层大都种植金桂、山茶、毛鹃球等大灌木及小灌木,下层植被选用茶梅、毛鹃、小叶栀子、金丝桃等作为色带覆盖植物,驳岸周围种植垂柳、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
滨水景观区以滨水景观为主题,营造出自然野趣的生境,植物选择上以枫杨、水杉、垂柳、碧桃、木芙蓉等经典搭配,地被植物选用大花金鸡菊、柳叶马鞭草、格桑花、芒草,配合雨久花、香蒲、睡莲等挺水植物以及一些浮水、沉水植物,营造滨水湿地景观的氛围,打造一个“本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栖息地。
3.4.4 以景观为主题的“特色景观”建设
(1)自然风光的利用。结合祁门周边的场地自然风光,运用生态造景的手法将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劳作的田园体验方式作为场地自然景观的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方式与现代情感交流融合的质朴养生之地。
(2)景观节点中景观元素的展示和应用。在场地邻水区域的设计中有意的空出水面,留出大量的水域面积,设置景观桥和景观跌水以便于游客观赏;在建筑装饰材料中选取当地的乡土材料,例如深红色锈板、钢化玻璃、木格栅等;在材质、色彩等方面统一搭配,使其更大程度的与场地融为一体;景观小品设计中,提取“山”“叶”元素,加以提炼,营造出趣味横生,形象生动的景区标志牌;灯具设施提取了徽派景观元素,与入口大门设计遥相呼应,其中路灯采用茶叶的“叶”字为设计原型,突出红茶文化;坐凳设计以祁门红茶的叶片为主要设计元素,以钢结构为骨架,突出茶文化。
在以景观为主题的“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中,选取地域中的一小点特色加以改变再放入到场地中,意境又会是不一样。
相对于特色景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充分利用的同时,不能一味的堆积,这样不仅会造成审美疲劳还会耗竭当地资源,得不偿失。只有在整个规划范围内都强调本土化才能让场地优势得以发展,这是区别于其他一般小镇的关键之处。处理得当可以恢复地区在发展和繁荣方面的自信心。抽取特色元素可以减少景观建设的雷同,另外也可以使当地的文化和乡土特色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对祁红小镇的景观规划建设方案中,依托场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一方面在功能上以满足当地居民或是游客的日常运动、游憩功能为基本点和出发点,场地分为四个部分在坚持不同地段原有属性和自然、历史环境特点的前提下,保持各地段设计风格和形式的统一性,以当前的A区景观规划为代表。另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中选择相对宜人的尺度,紧扣旅游、文化、生态、景观四个主题,整合人文和自然景观,使场地更具独特性和完整性。注重景观环境的设计与当地整体氛围的融合,从特色景观的角度和总体布局出发,使其成为小镇空间结构的完善和延伸,构建依托于地域自然和历史特色的完整统一的开放式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