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定义、形成方式及特点
对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定义,完全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对固定资产的定义,通常认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有形资产。
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常见由基建工程、小型基建工程、技改工程、研发项目资本化支出及零星购置所形成,也见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之间通过划拨、捐赠等方式形成。
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价值巨大、数量庞杂、分布分散、管理交叉等特点,也因此形成了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诸多难题。
2.发电企业固定资产构成种类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大致将固定资产分类为15大类: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信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信息设备及仪器仪表,发电及供热设备,水工机械设备,制造及检修维护设备,生产管理工器具,运输设备,辅助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
作为发电企业,除了输电线路、配电线路及设备较少涉及外,其他类别的固定资产均会有所分布,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各类新增的固定资产也不断扩充。
3.重要性
固定资产作为发电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类别的最大构成部分,基本涵盖了发电企业日常生产运行所涉及的大量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重要生产物资,也包含了确保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类检修工器具、生产与非生产管理设备、通信设备、运输工具等重要工器具,是发电企业的最重要的“家底”,同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计提方式也直接影响发电企业利润情况,因此,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作为发电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一致性难题
固定资产账、卡、物不一致,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企业实际的运作中,仍是个现实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类情况是资产分类不一致,比如同一种固定资产,有时会被分类到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别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历史原因形成。
在固定资产形成时,根据形成方式、购置目的的不同,被分类到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项下,比如计算机,有时是技改工程转入,有时是零星购置,有时是研发资本化形成,分类时可能会根据计算机的实际使用情况,分类到生产与非生产管理设备、通信设备-台式机,或者分类到生产管理工器具-文字处理机,或者分类到通信线路及设备-网管及维护终端等各种可能适用的细目下。
尤其在运行多年的老厂,固定资产可能前后多次经历了固定资产整体批量重分类,就算在后续的重分类工作中已经确知了之前的分类存在问题,但是圄于固定资产整体批量重分类时不能调整原固定资产的一级大类,导致后续的重分类调整,仍无法解决同种资产各种分类的难题,导致相同的资产适用不同折旧年限,后续安排资产报废更新计划时,连带存在问题。
二类情况是信息不一致,比如账载信息、卡片信息与实物资产不一致,该种情况主要是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所形成。
此类情况又可细分为由于日常管理不规范导致及采购、验收、录入不规范导致的情况,比如固定资产保管人的不断变化流动,或是退休离职,或是借用固定资产情况,保管人未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导致账载保管人与实物保管人存在差异。
采购、验收、录入不规范主要是指零星购置固定资产实际到货与采购需求不一致所导致的情况,比如购置时原需求型号已停产或缺货等原因,替换购买了其他厂家或其他型号的机器设备,到货验收时,需求人根据现场工作需要,仍签字验收,但在创建资产设备卡片时,仍以采购时的机器设备录入卡片,甚至不注明厂家型号等非强制录入的信息,而财务人员在后续的转资时,无法到场验证资产实际厂家、型号等信息,导致资产卡片信息与实物信息不一致,也给后续盘点、报废工作埋下隐患。
2.资本化、费用化难题
建厂运行几十年的发电企业,最早形成时的投资金额相较目前新投产的发电企业而言较小,几十年前形成的各类大型固定资产——特别是发电设备——的原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得金额较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四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固定资产需区分费用性开支与资本性开支。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固定资产修理更换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边界较为模糊。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通常当修理开支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50%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并重新评估固定资产使用年限。
然而实际业务中,每年的大修项目与技改项目在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时已做区分,在后续项目开展时,无法调整。当遇到特殊情况,即大修项目进行中,发现需要追加修理费从而使得修理费支出超过固定资产原值的50%时,使得项目性质发生了变化,修理费支出需要资本化,就遇到重新调整项目申报批复的问题,后续还需要重新评估固定资产延长的可使用年限,整个过程较为复杂。但若规避此类工作,比如通过申报第二年新的修理项目来应对追加修理费情况,最终费用化该笔支出,则可能存在审计及税务方面的风险。
同时,固定资产技改项目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会计准则要求,需要在固定资产停止运行时停提折旧,待项目完工重新投入使用时,重新开始计提折旧,实际操作时,目前发电企业使用的ERP系统在重新计提折旧时,会自动将停提阶段的折旧进行补提,如果通过手工进行折旧的调整,则会增加很多财务的工作量。
3.部分报废更新难题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第五条的规定,固定资产可做合理化拆分。
在实际工作中,发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分类细分程度有限,而大型复杂固定资产则通常由多项主要部件构成。
以水轮发电机为例,发电及供热设备-水轮发电机组-主机仅在固定资产目录中,仅细分成水轮机、涡壳、尾水管、进水阀、水轮发电机、励磁机这六项细类。
而水轮发电机其实由很多大型部件构成:对于冲击式水轮机和斜击式水轮机,主要为转轮、主轴、轴承和轴承座、喷水弯管(内有:喷针、喷针杆、喷嘴等)、机座、引水弯管、伸缩管等;对于轴流式水轮机,主要为转轮室、转轮、轴承箱、主轴、飞轮、机盖、水导轴承、有的还有导轴承等;对于立式水轮发电机则一般由转子、定子、机架、轴承、冷却器、制动系统等组成。
在实际技改项目中,可能仅针对某一部件进行更新,该部件若无法从整体的固定资产中进行有效拆分,则固定资产的原值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在账面上实现部分报废更新,更新改造的原值就不断累计在原固定资产上,导致实际资产价值与账面存在偏差。
1.管理方式创新与深化信息化应用
针对一致性难题中的第一类资产分类不一致情况,通过管理方式创新,明确同类资产由专门部门归口管理,避免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对原存在此类情况的固定资产,则可通过申请单独固定资产重分类,将固定资产大类进行调整,相应调整折旧计提。
针对第二类保管人信息不一致情况,则可通过深化信息化应用,研发固定资产动态管理APP系统,贴二维码固定资产标签,通过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人借用、移交时扫码交接,实时动态维护固定资产保管人信息,使固定资产动向可追溯,落实资产主人责任,当员工退休时,人资部门签批退休前,必须先通过财务部门查清是否还有未转移的固定资产,先办妥转移手续后,再确认签批退休。
针对第二类固定资产信息不一致情况,则通过优化采购计划,加强验收管理,对不符合采购需求的固定资产一律不验收,新增的固定资产创建卡片时,要求强制录入具体名称、型号、厂家信息等,同时,对现存的固定资产,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避免走过场现象,根据原有实物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厂家信息补充账面对应固定资产的缺失信息,确保账卡物一致。
2.规范固定资产资本性开支与费用性开支
针对资本化、费用化难题,要从源头抓起,在大修项目与技改项目申报时,必须明确项目针对的固定资产的原值情况,根据实际开支与原值的比例,合理安排对应的项目立项申报,如大修项目开展中,发现特殊情况需要追加预算而导致资本化情况时,需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变更项目性质,避免后续审计、税务风险。
技改项目停提折旧,则需要ERP系统进行后续研发,配合实现该功能。
3.合理拆分固定资产构成与价值分配
针对部分报废难题,首先通过梳理设备树,明确大型复杂固定资产的构成设备树,通过合理评定固定资产各部分是否符合可独立使用,或是否符合具有不用的使用寿命,或是否符合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等条件,合理拆分构成大型复杂固定资产的各主要构成部件,再对各主要构成部件的价值进行评估分配,通过将主要部件逐一拆分成多项固定资产,或者编制固定资产主要构成部件价值备查簿的方式,在今后的固定资产技改项目中,可针对某一主要部件进行单独的技改,并进行部分报废更新,使固定资产原值保持动态更新。
管理好、使用好发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离不开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做好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新增转资、转移借用、报废更新等全部纳入有效的监管系统下,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对自身“家底”的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利用发挥好企业现存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作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