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构建研究
——以螺洞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为例

2018-12-05 19:39
金融经济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零售额电子商务

一、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网络零售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根据我国商务部有关电子商务数据: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网络规模、网民数量(接近7亿)、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以及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等都处于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国内域名数量、境内网站数量以及互联网企业等也处于世界前列。以2017年为例: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是2013年的2.8倍。其中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7.18万亿元人民币,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达到5.48万亿元,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比2016年提升2.4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9%,比2016年提升7.6百分点。我国网络零售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扶贫效果显著

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商务部也相继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 1—2 年内,在全国创建培育 200 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商务部、发改委、工信部等 19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进一步支持农村电商、物流、等各类资本发展电子商务,同时提出10 项举措推动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数据:2016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 达8945.4亿元,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5792.4亿元其中全国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1588.7亿元中,而水果、草药养生、茶饮网络零售额分别为341.9亿元、308.1亿元和277.3亿元,位于前三位。2016年年底,农村网店达832万家,占全网25.8%,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2017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截至2017年底,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农村实物类产品网络零售额78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1%,占农村网络零售总额的62.9%;其中,全国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2436.6亿元,同比增长53.3%。2018年上半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63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

由以上数据显示,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非常迅猛,而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则是逐年上升,增长速度快,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精准扶贫是发展三农经济的一条新路径。

二、螺洞村具有较好的农产品资源,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仍在启动阶段

螺洞村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东部,与揭阳市普宁县接壤,地处偏远山区,村场位于海拨400米的高山上,隶属海陆丰革命老区贫困县,是水唇镇最边远的山区村。螺洞村有耕地面积约580亩,现有人口1855人,其中贫困户34户94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青梅及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3200元,是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对贫困村。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螺洞村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现已完成扶贫脱贫任务。

(1)旅游资源与休闲农业初步开发,村里电子商务公众号由扶贫工作组进行宣传推广。

全村种植青梅上万亩,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素有“世外梅园”的美誉,梅园内的山、水、石、林等自然景观也独有神奇,旅游资源丰富。依托螺洞村的美丽山水、田园风光、客家文化,坚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力打造水唇镇螺洞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世外梅园”。2017年梅花节期间,景区内农家乐营业收入接近60万元,民宿收入18万元,带动当地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2)主要特色农产品天然有机,质量好,主要为实地销售,网络销售及网店并未开发。

村子有悠久的青梅、黄榄、乌榄、李子种植历史。青梅年产量约10万斤,黄榄年产量约30万斤,乌榄年产量约20万斤。精准扶贫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产业,青梅种植、蜜蜂养殖及其产品深加工和打造文化主题公园为辅的产业扶贫思路,着力打造螺洞村以蜜蜂养殖产业为亮点的“一村一品”工程,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社+养蜂示范基地+农户”一体化蜂业生产、加工、经营的格局。2017年螺洞村收割夏蜜5000斤和冬蜜8000斤,实现销售额约30万元。

(3)网络设施完善,但村里物流设施配套不足。

螺洞村网络设施较完善,网络覆盖全村,村店经营基本都可以微信及支付宝收付款,交易便捷。但村里物流配套设施仍不足以支撑电商业务。

(4)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村民电商意识不强。

由于留守村民年纪偏大,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相当有限,因而并不具有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具备了一定创新精神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青年人一般都会外出务工而并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缺乏能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人才。

农村电商不仅主导“工业品下乡”,丰富了农民的消费选择,而且助力“农产品上行”,开启了农户致富新路径。而螺洞村农村电商的“工业品下乡或农产品上行”都是不足的。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运作与参与方的模式分析,电 子 商 务 通 常 可 分 为B2B、B2C、C2C 等模式。依据螺洞村的实际,构建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开展农副产品的电子商务业务促进农副产品销售,是较为合适。

三、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构建

(一)构建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原因

(1)留守村民文化素质及年龄的限制,村民缺乏电子商务意识及具体电子商务实践应用能力,大规模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难度极大,必须以致富带头人或少数村民培养电子商务能力开展电商示范活动,从而带动大部分村民的电子商务活动。

(2)互联网+农副产品C2C模式简单易学。基于移动端社交网络可开展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商微店或社群+社区的社交微电商模式,农民开店的农产品及技术简单,可操作性强,有平台基础或可集群,社交电商模式,用户参与度高,粘性强,复购率高。每一个用户,即是消费者,又是传播者、推广者,形成集群效应及口碑效应,促进农产品销售。

(3)螺洞村的农副产品如青梅、黄榄、乌榄、蜂蜜等质量好,通过社交分享,不间断的碎片化交流铺垫,农产品不容易被用户认知的好产品特性,可得到用户的关注与认知。同时主要为季节性初步农产品,需要快销,社群吸粉速度快,可迅速进行农产品的上行。

(4)螺洞村位置较为偏僻,留守村民年纪偏大,生活商品及生产农资亦可采用电子商务购买,实现工业品的下行。

因此,互联网+农副产品C2C模式可采用的策略有:

(二)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构建策略

(1)互联网+农副产品C2C 模式基本为微营销,可采用两种形式进行,即农村淘宝类农商平台微店模式+社交电商模式相结合。

农商电商平台微店模式:农户有好产品,手上又没客户,而城里人却买不到原生态的农产品,农村电商恰好成为链接起消费者和农民之间的桥梁。村民可在农商类平台开微店,进行产品陈列展示与铺货,农特产品可借助电商平台销往城市。

社交电商模式:在农商平台微店客户,可利用社交化电商模式,把朋友变客户,把客户变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稳定客户群。同时可利用如社交自媒体如微信,微信公众号,QQ,微博、快手等等,迅速吸粉,并进行日常产品宣传,实现一种分享经济,促进农副产品快速及可持续销售。

(2)农副产品为适应电子商务销售的系列改变。青梅、黄榄、乌榄、蜂蜜原来主要为线下销售,而采用线上销售,需要的产品图片拍摄、产品详情介绍、产品运营推广、产品的包装、商品品牌等进行改变。特别是销售包装及物流包装,销售包装要具有电子商务的元素,增加商品附加值如品牌商标特色标志、如宣传说明、如销售二维码、利于买卖双方沟通链接,物流包装要具有生鲜包装特点,利于长途运输,安全可靠,质量保证。

(3)农村在线旅游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螺洞村旅游资源丰富,村里的休闲旅游经济——世外梅园旅游项目可与农村电子商务结合,使村里的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旅游开发带来的人流来实现线下的O2O农产品销售,线下可建立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区,集中展示与销售农副产品。加强以旅游为好的推手,以农产品作为增收方向的农旅结合,正成为农产品销售好途径。

(4)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改变了村民的电子商务意识理念,提升村民电子商务技能。扶贫先扶志,志在于人的观念、见识、知识、态度,通过培训,增长见识,增加技能,改变观念是关键。互联网+农副产品C2C模式,首先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勇于尝试、勇于改变的信念与态度。

(5)培养村里的电子商务带头人,孵化创业青年,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创业氛围,起示范引领,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可见,农村电子商务的精准扶贫,实现农副产品上行,促进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一个系统培育过程,要既包括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产品网络营销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村民现代营销及管理理念转变过程,需要各方的持续支持与努力。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零售额电子商务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电子商务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