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媛
(莱芜市人民医院,山东 莱芜 271100)
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主要对象,其运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对的管理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其中,内部审计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医院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价值创造、反腐倡廉、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医院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保证了内部约束机制的健全,防范财务风险,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能够为纪检部门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料,对于纠正医院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医院财产安全,增效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医院经营收益,对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可以找出医院经营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善解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出医院社会服务职能。
1.重财务轻审计,管理层重视不够。部分医院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未将内部审计部门纳入到医院管理体系之中,使其充分发挥管理监督的责任。由于医院对内部审计管理层的轻视,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化,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无法发挥内审作用。除此之外,院长与内审负责人员缺乏有效沟通,在每年的年初未制订内审工作详细的工作计划。
2.财务审计体制松散,资金管理分散。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所涉及到的部门非常多,有些部门职能不同但权限相同,往往各自为政,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而出台各自的政策,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从而导致财务审计体制松散。同时,由于各部门分管的区域不同和政策不同,所以在资金的利用上方法和标准不一,在管理细节上分散无序,从而弱化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
3.审计制度执行力不足。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也只能是一个空壳。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审计部门依旧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医院内部的财务审计制度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形式主义作祟,制度不能有效落实,那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同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审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业务上的交叉和错乱,这也是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4.审计工作管理不严导致违法违规现象增多。审计工作的不严格,给某些“有关系”“走后门”的人大开了方便之门,违法违规现象增多,某些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获得额外的奖金补助,而使那些应该获得奖金补助的工作人员得不到公正公平的对待。
5.审计工作滞后。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资金在运营管理上存在漏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财务审计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但是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当发现审计问题时再提出解决方案,往往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在于达标和过关,结果型指向的审计工作在资金的投资运营上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使审计工作带有严重的滞后性。
6.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制约审计工作发展。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信息化技术应用,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缓慢。因此,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改变以往的传统审计方法,配备足够的审计人员。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其工作量比较大,要确保每名员工的绩效年薪公平合理,就必须要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选择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审计方式,促进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及长远发展。
1.提高医院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要想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就需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医院管理层应该及时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加大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力度,适当调整工作重心,在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保证效益审计、管理审计以及内控制度审计等几方面工作的同步性。同时,医院应该将内部审计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影响内部审计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重视内部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建立规范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制,促进医院完善内部治理,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
2.拓宽医院内部审计范围。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审计部门既要确保审计内容的全面性,又要有侧重点。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前新医改的形势,以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等几个方面为重点展开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一步扩展延伸,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到医院的各个环节,确保财产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在新医改进行商品零差价率之后,医院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规范药品的采购行为,审计过程中要确保纪检监督到位,遏制医院内部滋生的贪污腐败现象。对医疗服务价格收费专项审计进行改革,提倡职能部门联合办公,对过渡检查、过渡治疗、分解收费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医疗行为环境医患紧张关系,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3.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审计。随着新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公益性审计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内部经济工作的重点。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调方面,对其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宏观方面:第一,内部审计要发挥监督作用,确保医院可以按照国家要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来进行;第二,确保紧急救治救灾,城乡对口支援等工作并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确保公共卫生事业的成果;第三,敦促公立医院切实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保证职工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微观方面:首先,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对相关的工艺评价指标进行有效的监督,比如病床使用率、住院时间、满意度、费用等等,确保医药费用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进一步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内部审计还可以有效监督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帮助医院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进而促进医院医疗水平、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提高。
4.加强对医院运营效率的监督,提升绩效。要想促进医院绩效的提高,必须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管理,积极进行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因此,绩效审计工作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比如通过核算所得的数据来完成对成本控制的审计,进行资产利用情况方面的绩效审计工作等等,这样就可以通过上述审计所得的资料来完成对医院整体情况的把握和分析,进而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更符合医院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发展方案,以促进医院自身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更好地适应当下激烈的市场发展形势。
5.加强风险管理审计。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施行,对公立医院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式都造成了很大的变化,运营风险大大提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时要做好对新医改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明确其可能会对医院产生的影响,比如随着医药分开制度的施行,医院的收入是否出现变化,如果财政补偿到位较慢,是否会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除此以外,在医院进行中,很可能会遇到某些比较严重的经济事项风险,将这一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在采购设备或者进行基础建设时,需要做好风险审计工作,明确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医院发展的持续稳定。
6.做好医院内控评价工作,服务于医院发展。通过对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利用,对医院内部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规范,确保内部管控制度可以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医院内部部门之间需要互相协作,严格遵循相关的内控规范。为内部控制工作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法和考核体系,通过量化评价的方式来完成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的分别设置。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六个方面:对于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的评价、对负责人员在内部控制工作中责任情况的评价、对权利运行制约情况的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的评价、对各个岗位以及职责分离控制和财务信息情况的评价。而在进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的制定时,必须全面反映整个医院内部经济业务控制过程的各个方面,比如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等。
总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审计岗位和审计人员配备也纳入了医院管理的考核范围内。然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医院的审计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审计环境的改变、审计范围的拓展,必然为审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审计人员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共同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未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业务流程关进闭环的信息系统里,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将医院风险降到最低,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杨有旺.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医院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33-235.
[2]甘培艳,余中兰,王改霞.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3,(34):100-101.
[3]宋亚洲.我国公立医院的审计主体框架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J].现代医院管理,2015,(3):26-30.
[4]黄爱芝,齐新红,张莉,等.如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6,(7):82-84.
[5]王永玲.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5,(33):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