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晓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业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法律等诸多方面的改善,给当代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打造了坚实的基础。高职教育作为国内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方向。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人才教育的重视力度与程度的不断增强,高职院校也不断发挥自身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持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理论实践能力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然而,由于国内多年来传承并遵循应试教育理念,导致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教育也逐渐与普通高等教育雷同,不重视实践环节教学,或者缺失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应用等。因此,现代高职院校应不断增强对实践应用类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高职院校科学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
财务类专业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开设,并且随着当前国内经济法规、税务法规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深入推广和完善,社会对现代高职院校财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多,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增强对财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2017年第二季度,有关新闻透露,毕马威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开始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对原有的单证审核、流程设计使用的电子计算机编程的取数与核查系统进行改进,解决了业务审计基础数据提取时间较长,审计工作开展效率不高等问题。而在2017年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也提出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目标。对于精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而言,其也需要契合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导向,提高会计电算化技术教学质量,并模拟使用企业内部价值链增值ERP系统来加深学生对于财务与企业经济发展、运行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与途径,不但会大大提升学生对于财务专业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加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财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求知与探索,为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打造坚实的基础。因此,深入推广高职ERP供应链系统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多数高职院校其实已经开始推广ERP供应链系统课程的相关教学,且已经开始从基础课程学习、沙盘实验、系统实操等多个方面提升学生对于ERP系统的认识,并针对其中覆盖范围较广的供应链模块进行了深层次教学。然而,现有高职院校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理论影响,以及自身教学理论的影响,导致自身的ERP供应链系统教学存在如下三点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现有教学资源欠缺,致使实践环节模式较为单一,且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质量。高职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较普通高等院校而言欠缺一些。然而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质量不断地提升,导致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分配十分困难。特别是对于ERP供应链系统教学而言,其通常需要较为精密的软件系统和较为快捷的硬件系统,一方面对该类系统教学资源的总量提出了较大需求,另一方面也对该类教学系统的更新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述两方面的存在导致了高职院校在增加学生实践环节、多元化现有实践环节过程中变得有心无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由于较少安排学生参与实践环节活动,导致学生容易受到课本理论知识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即便在真正的实践环节操作以及教学中,他们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能动性、调动起自身热情参与到课堂实践环节的探索当中。与此同时,也会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无法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进行新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造成了高职院校ERP供应链系统教学缺乏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双重支持。
第二,高职ERP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旧较为欠缺。当前高职ERP教学较为强调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产生的原因是:①原有应试教育的模式和理念比较落后,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职ERP供应链实践课程的教学都采用了较为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的模式。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讲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存在着以书本为案例开展教学的情况,没有给予学生进行训练和实践应用操作的时间;②现有高职院校的资源依旧不足,不但体现在授课机房数量、容纳学生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设备的更新、系统的更新等方面,从而给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参与ERP供应链系统学习带来了巨大障碍。
第三,高职ERP供应链教学系统化依旧不足。当前高职院校ERP供应链系统实践教学还存在着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ERP供应链系统相关课程之间缺乏科学的关联性教学,也没有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使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和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吸收知识的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供应链系统内模块设计理念及原理教学不契合的问题,使学生在应用阶段无法对课堂有效运用所学理论,从而逐渐丧失对学习ERP供应链系统的兴趣。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造成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未知与实践的疑惑,使其无法明确学习时的目的,也无法使其顺利找到所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导致高职院校无法实现向社会培养专业化、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提出具有实践性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积极开拓校外渠道,引入高校外部资源为新型教学思路的落地提供途径。高职院校现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当前校内ERP供应链学习系统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发挥自身在整个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与重要作用,通过借助校外企业资源来实现校内ERP供应链学习系统的有效打造。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与已经搭载大型ERP供应链软件系统的优势行业中的企业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出售、维护ERP供应链软件系统的咨询企业之间保持紧密合作。两种合作方式均会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多的优势资源,不但能够解决高职院校在实践应用环节投入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更加能够利用校外平台实现校内平台的稳步更新,从而构建起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动共享。
第二,改变现有教学思路,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当前ERP供应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积极消除应试教育理念,并结合财务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社会中对现代高素质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需求,与现有ERP供应链系统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其中不但可以采用与校外院校、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的模式,减少高职院校自身资源与实力不足的难题,还可以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及机房的软件指引操作系统,让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书本的内容后,依旧可以通过自身的挖掘和发现实现对ERP供应链系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
第三,建立系统化的ERP供应链学习体系,提升授课学习效率。现代国内企业的规模及业务范围的逐渐扩大,对于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财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强。作为国内向社会输送专业化、实践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其也应当逐渐适应当代社会对现代人才需求内容与层次的转变,依托现有国内高职财务类专业中所开设的ERP供应链系统强化教学,以保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财务类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在充分吸收校园外部资源、进行校内课程授课模式改进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首先从现有ERP供应链课程教学体系入手,评估这门课程开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程度、阶段,并为其搭配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基础课程等作为前置教学,让学生拥有学习ERP供应链课程的基础知识,进而,再对学生进行正式的ERP供应链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较少的陌生知识,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当中,并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管理的理念融入其中,实现ERP供应链教学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职财务类专业所开设的ERP供应链系统教学的特点,阐述了ERP供应链系统教学在整个学科系统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最终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升高职ERP供应链系统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国内高职院校ERP供应链系统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电算化能力的优质财务类高职人才。
[1]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07(3).
[2]钟红英.信息技术及ERP软件应用与大学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6(12).
[3]赵桂英,吴东莉.浅谈体验式教学在高职电算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6(11).
[4]姚晓燕,姚晓玲.体验式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